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西北边疆

西北边疆

西北边疆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7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等;西北边疆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牛海桢、保宏彪、徐黎丽等。

西北边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51.3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57 占比:48.49%

总计:530篇

西北边疆—发文趋势图

西北边疆

-研究学者

  • 牛海桢
  • 保宏彪
  • 徐黎丽
  • 碧野
  • 丁建伟
  • 刘锋晋
  • 周轩
  • 啸马
  • 樊如森
  • 牛丽丽

西北边疆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坤
    • 摘要: 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芸芸一卒,到领跑健将;从中原大地,到西北边疆;从黄河之滨,到长江两岸——她俯身躬耕,半个多世纪坚持化肥主业不动摇;她传承奋斗基因,在风雨的吹打中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她不断创新超越,从化肥产业的一叶扁舟,已成长为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的一艘巨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她就是——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
    • 毕鲁瑶
    • 摘要: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国家西北边疆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河西走廊深处西北腹地,作为国家走廊和文明走廊,在20世纪上半叶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形势下,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全国各个阶层对河西走廊展开了涉及地理、文化的话语建构。国人从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复合体”的环境特征出发,塑造了服务国家-地方两个维度下的环境话语。其一,基于国家层面将河西走廊视为经略西北大后方的重要基地与交通要道,着力塑造河西走廊绿洲秀丽、富庶的风物;同时将土地沙漠化的发生视为祁连山“林-水-沙”环境系统破坏的结果,提出以保护植被缓解土地沙漠化的环境理念。其二,在干旱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禀赋下,地方社会在争夺灌溉用水的博弈中试图通过塑造自身环境弱者的形象,在水资源分配上获得更多利益,客观上推动了国家以工程举措改善区域环境。20世上半叶河西走廊的环境话语受到西北地缘政治变动、国家实力、地方社会需求的影响,系经过人为选择、塑造而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
    • 曾继涛(文/图); 李志强(文/图)
    • 摘要: 王世彬,新疆军区某团的一名连长,驻守在祖国西北边疆。宋楠,留学归国的博士后,在深圳从事科研工作。从相识到相爱,他们用了8年;从相爱到彼此约定相守一生,他们用了9个月;从异国军恋到异地军婚,这个跨越一万余公里的爱情故事感动着所有人。“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是军人的选择。“愿执明灯一盏,静候君归来”,这是军嫂的守候。2月5日,对于新疆军区某团连长王世彬来说,是让人激动的一天。那天,气温跌至零下20多摄氏度,寒风轻拂着他的脸庞,凌晨5点,王世彬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 刘瑞
    • 摘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不论是政府组织还是民间自发,开发西北巩固边防的呼声不断高涨。大批的内地知识分子纷纷奔赴西北地区,在这些考察家的旅行日记中,西北地区拥有了崭新的形象。
    • 张玉祥
    • 摘要: 西北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汉文档案文献遗产,这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原始文献.理清档案文献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其特点和主要利用价值等,以使档案馆等部门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区域汉文档案文献遗产,这对保护、传承和研究西北边疆地区中华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
    • 郭晔旻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境线上一个紧张惊险的"反特"故事。1951年,一股匪特企图从新疆某山口入境。匪首阿曼巴依利用古兰丹姆与边防战士阿米尔童年时青梅竹马的恋爱关系,先派一女特务冒充早年流浪在外的古兰丹姆入境刺探情报。
    • 耿宪兵; 郭静伟
    • 摘要: 我国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是稳固我国边疆政治安全的应然之举,推动边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本然之理;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时代维护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提供了强力撑持;新时代维护好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构新时代文化安全防护体系,从而实现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人相聚、心相通和情相融,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强大力量.
    • 摘要: 山河织锦,大地飞歌。这是公元2021年的盛夏。在960万平方公里广袤中国大地里的新疆,容颜绚丽、时光丰盈。然而,沿着时间的长河回溯到一百年前的那个夏天,你看到的祖国西北边疆,是赤日炎炎之下,一幅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的景象——那是苦难深重的中华大地的一部分,那是中华民族于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缩影。1921年7月,一道闪电划破沉沉的黑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也深刻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
    • 朱亚峰
    • 摘要: "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与认同是近代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新疆如何在"中华民族"叙事中进行自我定位和表达,有着深远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知识社会学视角和区域研究的有关方法,将清末西北边疆放置到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的考察范围中,在梳理新疆与中原地区一体观念形塑历程的基础上,对新疆建省后其区域社会中华文化场域的重构进行了分析.由此,解释作为社会思想的共同体自觉意识在边疆危机的背景中产生、发展并得以延续的知识过程,揭示出近代以来新疆各民族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实践进路.
    • 许生根
    • 摘要: 黑水城医药文献内容丰富,涵盖医经、医方、脉学、本草、针灸等多方面内容,全面传承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和药材分类法.药材名称、归类管理和医方诊疗均依据宋朝医学典籍,反映了宋元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而传统史料文献记载宋夏大规模的药材贸易,见证了西北边疆与内地相互依存的历史事实,勾勒出西北边疆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场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