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1500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心血管病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北京预防医学会儿少青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卫生保健研究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由180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大一、M.、祝之明等。

心血管危险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6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1500 占比:98.71%

总计:52172篇

心血管危险因素—发文趋势图

心血管危险因素

-研究学者

  • 胡大一
  • M.
  • 祝之明
  • 陆强
  • 丁荣晶
  • 尹福在
  • 马春明
  • A.
  • D.
  • J.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比率增多。据报道,全球每年约4%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其中至少有30%的患者在合并至少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在这类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术后30天死亡率约为0.5%~2.0%,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方理刚教授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和处理"专栏组稿,邀请该领域的资深专家撰稿。
    • 冯英秋; 周妮娜; 刘清莲; 金占国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的34例BPPV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到健康体检科参加健康体检无BPPV病史的34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7个CVRFs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2个颈动脉超声诊断指标[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结果两组的CVRFs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的颈动脉IMT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RFs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并非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颈动脉IMT可作为老年性BPPV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参考指标。
    • 段首鹏; 江洪; 余锂镭
    • 摘要: 随着检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自主神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现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自主神经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循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 金翠梅; 赵圆; 宋海东; 孙晓花
    •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1],此类患者期望寿命相对较短,心血管疾病是首要死因[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3],是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该研究依托杭州市近40年的社区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网络[4],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活方式调查及生活方式管理,对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刘彬彬; 马宁; 贾晓娇; 王晓明; 王赫楠; 王菲; 陆强
    • 摘要: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人群血糖、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为预防2型糖尿病人群颈动脉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2型糖尿病人群82例为2型糖尿病组,对照人群171例为对照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重,计算BMI;记录吸烟史、饮酒史;测量臀围、腹围、颈围;测定各时点血糖(空腹、0.5 h、1 h、2 h、3 h)、各时点胰岛素(空腹、0.5 h、1 h、2 h、3 h)、糖化血红蛋白、尿酸、TC、TG、HDL-c、LDL-c、内脏脂肪面积、cIMT,记录有无斑块。分别比较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中腹型肥胖与非肥胖组、cIMT增厚与非增厚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行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时点血糖及不同肥胖指标与cIMT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体重、BMI、臀围、腹围、颈围、血糖(空腹、0.5 h、1 h、2 h、3 h)、胰岛素(空腹、0.5 h、2 h、3 h)、糖化血红蛋白、尿酸、TC、TG、LDL-c、内脏脂肪面积、cIMT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与非肥胖组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BMI、臀围、腹围、颈围、1 h血糖、胰岛素(空腹、1 h、3 h)、尿酸、TG、内脏脂肪面积、cIMT均增高,HDL-c减低(P<0.05)。与cIMT非增厚组比较,2型糖尿病cIMT增厚组收缩压、体重、血糖(1 h、3 h)、胰岛素(空腹、1 h)、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有无斑块比例均增高(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中体重、BMI、臀围、腹围、颈围、内脏脂肪面积、各时点血糖均与cIMT呈正相关(P<0.001),但各时点胰岛素水平与cIMT无关。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肥胖指标及其他时点血糖比较,内脏脂肪面积和1 h血糖对cIMT的影响更大。结论纳2型糖尿病组更应关注1 h血糖及内脏脂肪面积对cIMT的影响,以更有效的预防颈动脉内膜增厚。
    •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 张凯迪; 马福慧; 杜丹阳; 董玲玲; 衡燕; 马晓媛; 郭艳英
    • 摘要: 背景在“三孩”政策开放和晚婚晚育成常态的社会现状下,女性生殖与健康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AMH作为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与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风险指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目的建立乌鲁木齐地区育龄期健康女性抗苗勒管激素(AMH)参考范围,并探讨AMH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18年5—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乌鲁木齐市4个所住居民为常住居民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自然人群中筛选19~50岁符合纳排标准的健康女性,检测调查对象血清AMH、空腹血糖、促甲状腺激素(TS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测量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血压等指标,分析AMH与上述心血管风险因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855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中位AMH为1.58(0.01,8.78)μg/L。建立了本地区育龄期健康女性AMH参考范围,即19~24、25~29、30~34、35~39、40~44、45~50岁AMH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89~10.94、0.66~11.77、0.27~8.25、0.01~6.87、0.01~3.98、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育龄期健康女性血清AMH的参考范围,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育龄期女性低AMH水平与年龄升高、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 于焱; 陈薇; 刘涛; 曹剑
    • 摘要: 心力衰竭(心衰)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因此,发掘新疗法治疗和预防心衰至关重要。恩格列净降糖治疗试验(EMPA-REG)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显著降低了高危心血管危险因素T2DM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2]。另有卡格列净心血管结局试验(Canvas)[3]、卡格列净肾脏结局试验(CREDITS)[4]、达格列净心血管结局试验(Declare-TIMI 58)[5]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患者中也证实了SGLT2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 杨新越; 潘亮; 郑悠阳; 林立; 邱春光
    • 摘要: 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病变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冠脉弥漫性病变比例逐渐增加[1,2],由于病变血管常伴发成角、钙化、扭曲及较重的粥样斑块负荷,冠脉弥漫性病变是PCI的治疗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是最早尝试应用于弥漫性病变,因弥漫性长病变的斑块多不规则、弥漫性,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受力不均,导致夹层的产生和弹性回缩,不宜应用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BMS)应用于弥漫性病变的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球囊扩张的不足,但手术成功率低、近远期效果差,再狭窄率达50%以上。药物洗脱支架(DES)因优越的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负性重构等特性,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弥漫性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率。本文就冠脉弥漫性病变的PCI现状作一综述.
    • 李本聚
    • 摘要: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干预 2 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2 型糖 尿病患者 7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35 例,观察组采用痰瘀同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两 组炎症相关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 14.29%,对照组为 37.14%,前者低于后者,P<0.05,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痰瘀同治法干预 2 型糖尿病,可以降低心血管炎症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情况。
    • 张丽芸; 储雪雁; 王天华; 李海涛; 周宇超; 耿燕; 李思敏
    • 摘要: 目的调查正常高值血压在军事飞行人员中的分布及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预警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健康军事飞行人员340例,其中正常血压196例、正常高值血压144例,对不同飞行时间和机种分组之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飞行人员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飞行时间在≤4000 h和>4000 h组的正常高值血压比例显著高于飞行时间1200 h组(P<0.05)。不同机种飞行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轰炸机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比例显著高于歼击机和直升机(P<0.01),运输机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比例显著高于歼击机(P<0.05)。同时,正常高值血压组年龄、BMI、TG和FPG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结论军事飞行人员发生正常高值血压的风险与飞行时间相关,正常高值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存在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