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裸支架

金属裸支架

金属裸支架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163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循证医学、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中原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二届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院士专家论坛等;金属裸支架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乔树宾、吴强、吴永健等。

金属裸支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1631 占比:99.98%

总计:601758篇

金属裸支架—发文趋势图

金属裸支架

-研究学者

  • 乔树宾
  • 吴强
  • 吴永健
  • 杨跃进
  • 袁晋青
  • 邱春光
  • 陈珏
  • 陈纪林
  • 陈韵岱
  • 高润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明松; 郭文震; 唐朝华
    • 摘要: 近年来通过DSA下双导丝引导置入倒Y型金属气管支架的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解除因晚期肺癌引起的隆突部恶性气道狭窄,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以往由于此类患者预后差、有效治疗手段少,气管支架置入后多采取姑息对症处理,因此生存时间较短,难以通过随访了解支架置入后在气道内的变化情况。随着诊疗理念和技术进步,以及靶向、免疫药物的应用,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得到有效提高,气管支架长期置入后引发的各种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断裂就是其中之一。现报道1例因晚期肺癌导致气道梗阻行倒Y型金属气管裸支架置入术病例,患者术后通过口服靶向药物肿瘤控制稳定,术后7个月开始陆续咳出解体的支架金属丝,但未引起并发症,目前随访1年生存良好。
    • 武良权; 杨健; 杨旸; 朱颖; 张秀伟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金属覆膜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无法手术的恶性气道狭窄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金属覆膜支架在恶性气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8年03月至2020年08月应用金属支架治疗严重恶性气道狭窄的33例患者资料,分为覆膜支架组(14例),裸支架组(19例),比较两者之间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覆膜支架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裸支架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7个月(P=0.045);覆膜支架组肿瘤再次向气道内生长的间隔时间为(13.4±9.5)月,裸支架组间隔时间为(7.1±7.4)月(P=0.040),覆膜支架组疗效均优于裸支架组;覆膜支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3/14)高于裸支架组(11/19)(P=0.048)。结论在严重恶性气道狭窄治疗中,与裸支架比较,覆膜支架可以更好地阻止肿瘤向气道内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 张雷; 李多禹; 徐辉
    • 摘要: 目的观察可控性生物吸收镍合金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到金属裸支架组(BMS组)和镀镍不锈钢支架组(Ni‐BMS组),每组10只,体重2.5~3.0 kg,4~6个月龄。兔子适应性喂养3 d,术前3 d开始喂服阿司匹林25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0 mg/d,术前动物严格禁食12 h,准确测量体重。本研究以术后30 d为观察终点。检测血管的外弹力膜围绕面积、内弹力膜围绕面积、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为及面积狭窄百分比、增殖细胞阳性指数、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及安全性。结果Ni‐BMS组管腔面积大于BMS组(P0.05)。Ni‐BMS组新生内膜面积小于BMS组(P0.05)。术后30 d,Ni‐BMS组细胞阳性指数低于BMS组(P<0.05),Ni‐BMS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高于BMS组(P<0.05)。实验兔子于术前、观察终点的血液指标2组间未见明显异常、重要脏器及病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可控性生物吸收镀镍支架在早期可以抑制支架内新生内膜形成,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可控性生物吸收镀镍支架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来抑制内膜增生,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发生的作用。可控性生物吸收镀镍支架植入短期内全身系统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宋飞; 向盈盈; 车佳音; 李红阳; 徐文勇; 魏凌潇; 黄明
    • 摘要: 目的对比胆道^(125)I粒子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Bismuth CorletteⅢ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进行治疗的所有由Bismuth CorletteⅢ型胆管癌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共51例,其中^(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25例,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26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期。结果^(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与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肝功能及黄疸程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观察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310.05 d,对照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9)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2.52 d,观察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334.24±193.38)d,中位生存期为385.21 d,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51.23±182.51)d,中位生存期为274.43 d,观察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125)I粒子支架较金属裸支架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延长支架的通畅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期。
    • 杨新越; 潘亮; 郑悠阳; 林立; 邱春光
    • 摘要: 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病变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冠脉弥漫性病变比例逐渐增加[1,2],由于病变血管常伴发成角、钙化、扭曲及较重的粥样斑块负荷,冠脉弥漫性病变是PCI的治疗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是最早尝试应用于弥漫性病变,因弥漫性长病变的斑块多不规则、弥漫性,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受力不均,导致夹层的产生和弹性回缩,不宜应用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BMS)应用于弥漫性病变的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球囊扩张的不足,但手术成功率低、近远期效果差,再狭窄率达50%以上。药物洗脱支架(DES)因优越的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负性重构等特性,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弥漫性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率。本文就冠脉弥漫性病变的PCI现状作一综述.
    • 徐子豪; 王豪夫
    • 摘要: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与金属裸支架( bare metal stent, BM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长段病变的疗效。方法:笔者通过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下肢ASO患者,共73条患肢(病变长度 ≥ 20 cm)。每条患肢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后使用普通球囊预扩张,然后选取符合靶病变的药物涂层球囊(DCB)或金属裸支架(BMS)植入,其中接受DCB治疗(包括单纯DCB和DCB + 短支架植入)的有36条患肢(DCB组),接受BMS治疗的有37条患肢(BMS组)。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及靶病变血管再重建率,期间无患者死亡、截肢。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73条患肢均获得技术成功,且随访率为100%。观察2组患肢术后12个月血管通畅率及靶病变重建率。结果:DCB组的术后12月靶病变通畅率为86.1%,BMS组的通畅率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DCB组术后12月的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更低(DCB: 11.1% VS BMS: 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长度 ≥ 20 cm)与金属裸支架在近期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但相较于金属裸支架植入,药物涂层球囊有更少的术后管腔丢失,更低的血管再重建率。
    • 钱陈泽越; 杨馥锟; 朱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2例下肢ASO行腔内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组(n=30)和金属裸支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症状改善率、血管通畅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结果 6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BI、症状改善率、血管通畅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和血管通畅率高于金属裸支架组患者(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低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能显著提高ABI,提高症状改善率、血管通畅率,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短期疗效优于单独金属裸支架.
    • 郑磊; 马博; 徐坤; 樊雪强; 叶志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治疗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因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覆膜支架植入组(n=31)和裸支架植入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初级通畅率、累积通畅率,2年初级通畅率、累积通畅率,以及1年支架内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覆膜支架植入组患者的2年支架内初级通畅率高于裸支架植入组患者(P=0.02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覆膜支架是发生支架内狭窄的保护因素(P=0.032)。覆膜支架植入组与裸支架植入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均为0%。随访2年,覆膜支架植入组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低于裸支架植入组(P0.05)。结论与覆膜支架相比,金属裸支架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更高,两种治疗方案人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别,在治疗AVG静脉吻合口狭窄上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郑磊; 马博; 徐坤; 樊雪强; 叶志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治疗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因静脉吻合口狭窄导致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覆膜支架植入组(n=31)和裸支架植入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初级通畅率、累积通畅率,2年初级通畅率、累积通畅率,以及1年支架内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覆膜支架植入组患者的2年支架内初级通畅率高于裸支架植入组患者(P=0.02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覆膜支架是发生支架内狭窄的保护因素(P=0.032).覆膜支架植入组与裸支架植入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均为0%.随访2年,覆膜支架植入组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低于裸支架植入组(P0.05).结论 与覆膜支架相比,金属裸支架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更高,两种治疗方案人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别,在治疗AVG静脉吻合口狭窄上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房杰; 曲诚家; 张永保; 滕乐群; 李佳亮; 沈晨阳
    • 摘要: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DCB组(137例)和BMS组(100例)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CD-TLR),评价DCB和BMS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效果的差异.结果 匹配后两组各71例,年龄分别为(68.0±9.6)岁(范围:46~90岁)和(68.8±7.3)岁(范围:48~87岁),病变长度分别为(119.6±14.2)mm(范围:40~380mm)和(110.8±13.1)mm(范围:40~400mm).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范围:5.8~55.1个月),DCB和BMS组患者术后30 d均未出现死亡、截肢、再干预等情况.DCB组12、24、36个月的fCD-TLR分别为97.2%、85.9%、69.1%,BMS组分别为95.8%、83.1%、59.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组间fCD-T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病变,DCB和BMS两种治疗方式在术后12、24、36个月内均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