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48194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心肺复苏机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瑞强、王红兵、梁登云等。

心肺复苏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81941 占比:99.99%

总计:2482104篇

心肺复苏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绍俊; 何振芬
    • 摘要: 目的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不同时间段颈动脉血流速度、复苏时间、复苏后即刻乳酸值、复苏后即刻血氧饱和度、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10 min颈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后即刻乳酸值低于对照组,复苏后即刻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cTNT、CK-M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成功率高,可缩短复苏时间,提高复苏后血氧饱和度,减少乳酸值,降低心肌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
    • 文江晓
    • 摘要: 目的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运城市第一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为徒手组(50例)与器械组(54例)。徒手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器械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2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复苏后生命体征、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器械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徒手组,血乳酸值低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血气胸、肋骨骨折、胃内容物反流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器械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徒手组(P<0.05)。结论与徒手复苏相比,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更高,有助于降低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 王浩文; 陈宏文; 窦建洪; 王双卫; 王婷婷; 胡榜
    • 摘要: 目的提高在紧急医疗救援场景下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提升我国灾情救援能力,弥补当前紧急救援装备的缺陷。方法提出一种基于5G的紧急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的设计方案,该心肺复苏机采用电动电控的方式,无须压缩氧气,采用相比传统方式可提高一倍泵血量的3D按压技术。通过加入呼吸末CO_(2)模块和5G通信模块,可实现对患者呼出CO_(2)的实时监测和远程进行患者管理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设备还采用加强式电磁屏蔽方案和先进的储能方式。结果经测试该设备可实现按压通气比分别为30∶2和15∶2,主要通过连续按压等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精度高、比例精准,符合电磁兼容性和航空适航条件,可在特殊环境中持续工作8 h。经实验测试,实际按压深度与设置值偏差仅为1.3%,且在按压深度参考区间内。按压-通气比也与设置值一致,实验结果全部合格,满足设计要求。结论基于5G的紧急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可为灾情(航空)紧急救援和对接医院急救工作提供保障,提高救助成功率。
    • 高敏
    • 摘要: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心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抢救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比较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抢救)和对照组(给予徒手胸外按压,已充分告知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抢救后,观察组心肺复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心肺复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复苏后1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复苏后1 h,观察组各项心肌损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发生心搏骤停时,采取心肺复苏机抢救,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率,纠正血气状态,减轻心肌损伤。
    • 雷东来; 庄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运用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应用心肺复苏机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就诊应用徒手心肺复苏的4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效率、心肺复苏时间、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81.82%vs 53.49%,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PaCO2皆小于参照组,SBP、DBP、PaO2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8.33%vs30.43%,P<0.05)。结论:急诊内科心脏与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应用心肺复苏机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心肺复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氧分压均得到较为显著改善。
    • 叶子昕; 高贵锋; 王双卫; 陈宏文; 窦建洪; 崔丹; 王瑞强
    • 摘要: 介绍了我国心肺复苏的现状,阐述了心肺复苏设备功能和工作原理,综述了主流心肺复苏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心肺复苏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心肺复苏机器人的发展构想,并根据方案设想涉及的主要技术方向,从路径规划、人机交互、自动除颤和智能化按压4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概述。
    • 张丽姣; 段福勇
    • 摘要: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锦州市第968医院收治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30~60 min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30 min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6 h心肌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复苏前比,复苏后30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与复苏前比,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B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缩短自主呼吸、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丽姣; 段福勇
    •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锦州市第968医院收治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30~60 min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30 min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6 h心肌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复苏前比,复苏后30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与复苏前比,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B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缩短自主呼吸、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贾本君; 王地梅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肺复苏机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在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52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n=26)和干预组(n=26),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的方式进行抢救,干预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肺复苏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61.9±6.5)mmHg,(91.8±6.8)mmHg,(12.9±10.8)min,(4.8±1.9)min,和对照组比较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将心肺复苏机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效果优于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
    • 唐晓君; 吴德根; 陆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机在院前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中心救治的28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52例,对照组为12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观察组则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救治.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身体指标如SPO2、血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院前救治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院前救治的观察组的救治有效率为61.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37.5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救治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器官功能,减少受损程度,提高救治效率,在院前医疗救治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