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化

心理化

心理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专利文献770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大众心理学、人民公安、才智等; 心理化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晓霞、岳俊辉、蔡世伟等。

心理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20%

专利文献>

论文:7708 占比:98.80%

总计:7802篇

心理化—发文趋势图

心理化

-研究学者

  • 周晓霞
  • 岳俊辉
  • 蔡世伟
  • 陈剑梅
  • Andrew G. Ryder2
  • 严文华
  • 刘大祥
  • 刘建华
  • 刘晓静
  • 刘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信禹
    • 摘要: 摆在剧本杀面前的难题是,是否追求艺术性?如果追求,艺术性与商业性如何兼顾?剧本杀:戏剧抑或是游戏?美国作家阿尔文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站在20世纪70年代的此岸眺望新的一个世纪时,曾大胆断言:“我们正在从一种‘肠胃经济’转向一种‘心理经济’,因为肠胃需求的满足毕竟是有限度的。”1读图时代里,物与物的快速更迭使人与物的持久性联结被消解,取而代之的“短暂性”“临时性”所带来的一切生产的心理化趋势反映在产业上,是体验业的飞速崛起。
    • 卓立
    • 摘要: “观念”一词无论中西皆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日常使用的(也是历史学家习惯采用的)作为我们心中的思想意念的心理化的观念;另一种则是对于哲学本身至关重要的源自柏拉图的作为普遍对象的观念(亦即“理念”)。这两种用法包含了诸种不同的哲学预设,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被混清,而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则毋庸置疑便是近代哲学以来的主要问题之一。
    • 张华
    • 摘要: 杜威的课程哲学是其全部教育哲学的核心,而杜威的儿童课程观是其全部课程哲学的基础。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学科逻辑与心理经验的关系问题。学科逻辑本身不是儿童课程,但它与儿童心理经验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属于同一个实在;都具有经验性质;倘若提供恰当环境和条件,儿童心理经验可以生长为学科逻辑。儿童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构成教学过程的"两极",由前者发展到后者,是经验的持续改造。儿童课程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构成:儿童当下经验中的学科要素;学科的"心理方面"。儿童课程的种类划分可依据"学科是从社会生活逐步分化"的原理来进行。学科逻辑"心理化"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课程开发艺术主要包括"解释"与"引导"。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杜威的儿童课程观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
    • 岳俊辉
    • 摘要: 分析了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中内部描写和空间参照等界限勘定行为对空间及其效果的一体化建构路径,呈现了其空间权力的生成逻辑.阐释了越界事件通过移除和强化界限来拓展空间场域、表征权力运作的内在机理.解析了心理化空间的实施,认为小说借心理拓扑结构实现权力内化,强化对读者心理的控制.指出了空间分析能另辟文本阐释视角,助力“统一效果”营造,促进坡创作美学的意蕴挖掘.
    • 毕珊萍
    • 摘要: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倾向人的自然本性,在西方教育思想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从最初关注个体自然性的萌芽期,到形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客观化,到发展自然主义思想主观化,到深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心理化,再到顶峰期自然教育思想的生活化,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他们基于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实际建构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理论,推动着教育教学变革。
    • 岳俊辉
    • 摘要: 分析了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中内部描写和空间参照等界限勘定行为对空间及其效果的一体化建构路径,呈现了其空间权力的生成逻辑。阐释了越界事件通过移除和强化界限来拓展空间场域、表征权力运作的内在机理。解析了心理化空间的实施,认为小说借心理拓扑结构实现权力内化,强化对读者心理的控制。指出了空间分析能另辟文本阐释视角,助力“统一效果”营造,促进坡创作美学的意蕴挖掘。
    • 王晓梦; 张懿之
    • 摘要: 孙频的小说创作主要以中短篇为主,但她以其敏锐的细节捕捉,尤其是在无尽的琐碎平常和深沉的无奈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使她的小说写作独树一帜.孙频的小说,注重描绘人物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渗透,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多重变化的特点及其复杂性.无论是带有明显灰暗色彩的内心表达还是略带温暖情怀的内心呈现,她小说中浮动在文字间的“绝望,清醒,渴望,悲悯和爱”的气质,都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 周晓璐1; Andrew G. Ryder2
    • 摘要: 中国人倾向于以躯体化的方式表达心理社会问题,即中国躯体化,是文化心理病理学的一个经典课题。自Kleinman(1982)关于中国抑郁躯体化表达的经典研究以来,研究者从躯体化和心理化角度,对中国人心理病理的症状表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中国抑郁患者的长期研究显示,临床病人的症状表现具有较为稳定的躯体化特点,但随着中国社会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心理症状逐渐显现。近年对中国焦虑症症状表现的探索研究发现,与抑郁躯体化表现相反,焦虑病人呈现心理化表达的趋势。本研究从文化-心理-大脑这一多维整合系统出发,认为躯体化是中国抑郁症的文化文本。这一文本既包含面对心理社会压力,直接报告躯体体验的反应方式,又包含谈论不会带来麻烦的躯体症状的交流策略,是体验派和症状交流派解释的整合。心理化可能是当前中国焦虑症的文化文本,这一文本既涉及情绪、心理症状的“释放”,同时又包含现代中国文化对责任、家庭、友情等人际因素的关注与重视。最后,我们从文化、心理、大脑的相互建构角度,讨论了中国文化下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表达这一课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苗文玉
    • 摘要: 在当前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心理化与教师教学的心理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获得教学高效益的必然途径.结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在学科认知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联系是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