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观组织演变

微观组织演变

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715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2011年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等;微观组织演变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守靖、陈慧琴、夏琴香等。

微观组织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7156 占比:99.77%

总计:47264篇

微观组织演变—发文趋势图

微观组织演变

-研究学者

  • 罗守靖
  • 陈慧琴
  • 夏琴香
  • 李落星
  • 王冠
  • 靳丽
  • 魏艳红
  • 何健亭
  • 余枫怡
  • 刘仁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学文; 杨怡思; 司亚辉; 张博
    • 摘要: 为了研究GCr15轴承钢温热成形范围的可成形性,在温热成形温度范围基础上,将温度的研究范围进行扩大。采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对GCr15轴承钢进行热压缩试验,试验参数范围为温度600~1050°C、应变速率0.01~5 s^(-1)。基于热压缩试验数据、加工图理论和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GCr15轴承钢考虑应变影响的三维热加工图,描述了GCr15轴承钢在温热变形时应变、温度、应变速率对可成形性的影响。通过金相观察进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动态再结晶(DRX)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材料适宜加工参数范围是应变大于0.4,温度850~950°C,应变速率0.01~0.37 s^(-1)。
    • 孙琦迪; 杨蔚涛; 郝庆国; 关肖虎; 章斌; 杨旗
    • 摘要: 借助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低周疲劳变形过程中Fe-33Mn-4Si合金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对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的原始微观组织由奥氏体和热诱发ε马氏体两相组成。原始组织通过影响变形过程中ε马氏体相变来影响实验用钢的低周疲劳变形行为。在变形初期(100周次内),随循环周次增加,ε马氏体含量迅速增加并且马氏体不同变体之间频繁相互交叉作用,使实验用钢的平均峰值应力和循环加工硬化程度快速增加;随后至疲劳断裂,ε马氏体成为变形微观组织中主要组成相,ε马氏体含量和马氏体不同变体的交叉频次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速放缓,导致平均峰值应力和循环加工硬化程度的增速也明显减缓。
    • 余子铭; 彭文飞; 张孝; OLEKSANDR Moliar; TITOV Viacheslav
    • 摘要: 铝合金空心轴在楔横轧轧制过程中,其微观组织的演变对轧件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为得到无芯棒楔横轧铝合金空心轴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Deform-3D构建有限元模型。对微观组织演变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轧制温度、断面收缩率、展宽角和成形角4个参数对轧件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元胞自动机法揭示了工艺参数与微观组织演变内在的联系,为优化铝合金空心轴类件轧制工艺参数和提高成形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轧件平均晶粒尺寸随轧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断面收缩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展宽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随成形角的增大而变化不大。
    • 张绍良; 李强; 邓成泳
    • 摘要: 研究了某石化制氢装置10^(5)Nm^(3)/h垂直管排转化炉管在服役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分别采用火花式直读光谱仪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炉管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并通过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高温持久试验机对炉管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服役过程中,炉管晶界骨架状碳化物粗化向链状转变,NbC向G相转变,晶内析出二次碳化物并逐渐聚集。与新炉管相比,服役5年、8年和10年的炉管室温强度、塑性和持久性能依次下降,其中室温强度下降4%~27%,室温塑性下降71%~84%,高温持久断裂时间下降52%~84%。服役10年后,与炉膛上部炉管相比,中部和下部炉管室温强度、室温塑性和持久性能依次下降,其中室温强度下降约2%~10%,塑性下降不超过25%,持久断裂时间下降约14%~31%。该研究可为同类型制氢转化炉管的检修提供参考。
    • 赵秦阳; 陈永楠; 徐义库; Rob TORRENS; Leandro BOLZONI; Fei YANG
    • 摘要: 针对铸态亚稳β型Ti-5553钛合金,基于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合金在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结合多种材料表征技术,揭示了新动态再结晶机制的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并分析了变形参数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稳β钛合金在高温高速率条件下的显著动态软化是动态再结晶和流变失稳共同作用的结果,动态再结晶产生新晶粒的形核位置、尺寸和组织占比都对热变形参数有较高的敏感性。本文发现和揭示的新动态再结晶机制是连续和不连续这两种常见机制混合而成的耦合机制,既包含了引发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晶界应变集中效应,又包括了连续动态再结晶的亚晶旋转形核过程。
    • 李文杰; 汪力; 陈志国
    • 摘要: 为了探索合适的外延激光金属成形(E-LMF)工艺沉积块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选择了合适的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冷却方式组成了九组实验,得到了合适的工艺组合并研究了微观组织演变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500 W,13 mm/s, 3 g/min及一般水冷的工艺下可以实现无裂纹的连续外延生长;过大的冷却速度会导致过大的热应力从而诱发裂纹的产生;主体区域为外延生长区,在表面和两端存在非外延生长区。
    • 王旭青; 盛俊英; 许欣; 段继平; 徐欢; 彭子超
    • 摘要: 针对热挤压态FGH95合金进行变形温度为1050~1120°C、变形量为50%和70%、应变速率为10^(−4)~1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动态再结晶(DRX)的组织演变和形核机制。结果表明:提高变形温度和降低应变速率可以促进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迁移,有利于动态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热挤压态FGH95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理的影响不明显,而应变速率对动态再结晶机制影响较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热挤压态FGH95合金由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逐渐转变为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热挤压态FGH95合金的动态再结晶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为主,以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为辅;在1050°C、1 s^(−1)变形条件下,热挤压态FGH95合金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形核。
    • 崔国栋; 张程菘; 陈大志; 赵毅
    • 摘要: 针对锆合金在反应堆中与高温水发生反应形成氧化膜的过程,设计了研究型实验“锆合金氧化膜微观组织演变相场模拟”,表征了锆合金氧化膜的微观结构,计算了自由能和界面能,建立了晶粒形成及演变的相场模型,最终实现了锆合金氧化膜微观组织演变的可视化。该实验通过Materials Studio和MATLAB两大软件平台进行热力学计算和相场模拟,适用于本科生研究型计算材料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意识。
    • 彭浩平; 马明; 席世亨; 刘亚; 雷云; 苏威; 苏旭平
    • 摘要: 基于扩散通道,分析了Si含量对铁基热浸Al-χSi涂层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χ=0,1.5 wt%,3.0 wt%,7.0 wt%)。结果表明,Si的引入使反应界面从热浸铝的舌状界面变为热浸Al-Si的平坦界面,同时也减少了涂层中合金层的厚度,特别是Fe_(2)Al_(5)层。当Si含量为1.5 wt%或3.0 wt%时,扩散通道穿过两相区(FeAl_(3)+液相)的共轭线进入FeAl_(3)单相区,再移动到Si含量较高的区域。然后,扩散通道切断FeAl_(3)相、τ_(1)/τ_(9)相和Fe_(2)Al_(5)相的共轭线,从而促进了τ_(1)/τ_(9)相的形成。由此产生的τ_(1)/τ_(9)相抑制了Fe原子和Al原子之间的扩散。当Si含量为7.0 wt%时,扩散通道穿过(液相+τ_(5))两相区,进入τ_(5)单相区。τ_(5)单相区对Fe原子和Al原子间扩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涂层的厚度,特别是Fe_(2)Al_(5)层。
    • 樊振中; 王亮; 宋伟; 许晨玲; 焦兴贵; 李绍威; 蒋兴强; 陆政
    • 摘要: 目的为满足结构舱段用高强高韧铝合金宽幅薄壁高筋整体成形壁板挤压制备需求,在保证组织与性能均匀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铸锭利用率。方法采用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合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完成组织与断口形貌观察。结果7A85半连续铸锭在300°C砧板模具温度下拔长与4.0长径比镦粗时,铸锭整体应力分布最为均衡。晶界处残存的耐热高温相由连续线状转变为分散点状与折线状,铸锭显微组织和性能一致性较高,利于后续挤压制备。结论利用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可对7A85大规格半连续铸锭拔长与镦粗过程的流变应力与等效应变分布进行有效预测,结合铸锭不同区域的受力分析与整体全速度矢量分布,可以准确判断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砧板模具温度与铸锭长径比,对7A85半连续铸锭400°C拔长镦粗过程流变应力分布影响明显,可有效改善晶界处残存耐热高温相的分布形态,提高材料的组织均匀性与力学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