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水热
微波水热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3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60151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工业微波节能高峰论坛等;微波水热的相关文献由57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剑锋、曹丽云、吴建鹏等。
微波水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0151篇
占比:99.98%
总计:460224篇
微波水热
-研究学者
- 黄剑锋
- 曹丽云
- 吴建鹏
- 谈国强
- 殷立雄
- 孔新刚
- 李嘉胤
- 李翠艳
- 齐慧
- 胡宝云
- 卢靖
- 张培培
- 费杰
- 魏莎莎
- 张东东
- 欧阳海波
- 王菲菲
- 黄靖
- 宋丽花
- 张钦峰
- 柴思敏
- 马小波
- 黄艳
- 孙莹
- 朱振峰
- 李意峰
- 李碧
- 王卓
- 刘辉
- 博海洋
- 李娟莹
- 许占位
- 郑玉芹
- 侯艳超
- 张丽丽
- 张浩
- 弭群
- 曾燮榕
- 杨强
- 王勇
- 王春
- 王添
- 肖雨佳
- 蒲永平
- 刘丹
- 刘云飞
- 刘佃光
- 刘佳
- 吕忆农
- 夏傲
-
-
刘畅;
李玉宝;
左奕;
李吉东
-
-
摘要:
羟基磷灰石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作为骨修复材料和药物载体,然而目前尚未见到羟基磷灰石负载生物活性因子黄芩苷(baicalin,BA)的相关报道。基于此,本文提出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负载方法。通过化学沉淀法和微波水热法分别合成了纳米短棒状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 HA)和微米球状羟基磷灰石(microhydroxyapatite,m HA),使用这两种不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通过吸附、微波水热一步法合成负载和喷雾干燥三种途径负载黄芩苷。通过TEM、SEM、FTIR、XRD分析了不同载药方式制得的载药羟基磷灰石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对比了三种载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羟基磷灰石负载BA的载药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同时达到较高的药物包封率,且这种方法简单快捷,结果重复性好,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
王天琦;
杜青;
谢伟丽
-
-
摘要:
目的 在钛表面通过微弧氧化-微波水热两步法制备铜铌抗菌涂层,对其表面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探究.方法 以包覆微弧氧化涂层(MAO组)的钛为基体,通过微波水热法分别在低(MHL-Cu组)、中(MHM-Cu组)、高(MHH-Cu组)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及草酸铌(MH-Nb组)溶液中引入铜、铌元素.通过能谱分析确定引入铜最多的组分,与草酸铌混合微波水热制备铜铌复合涂层(MH-Cu/Nb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各组试件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成分进行表征;贴膜法测定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X射线能谱仪显示MHL-Cu、MHM-Cu、MHH-Cu组表面均引入了Cu元素,各组铜元素原子比例依次为(0.68±0.04)%、(1.17±0.06)%、(1.64±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弧氧化-微波水热两步法制备的含铜铌粗糙多孔的涂层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
-
王天琦;
杜青;
谢伟丽
-
-
摘要:
目的在钛表面通过微弧氧化微波水热两步法制备铜铌抗菌涂层,对其表面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探究。方法以包覆微弧氧化涂层(MAO组)的钛为基体,通过微波水热法分别在低(MHLCu组)、中(MHMCu组)、高(MHHCu组)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及草酸铌(MHNb组)溶液中引入铜、铌元素。通过能谱分析确定引入铜最多的组分,与草酸铌混合微波水热制备铜铌复合涂层(MHCu/Nb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各组试件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成分进行表征;贴膜法测定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X射线能谱仪显示MHLCu、MHMCu、MHHCu组表面均引入了Cu元素,各组铜元素原子比例依次为(0.68±0.04)%、(1.17±0.06)%、(1.64±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弧氧化微波水热两步法制备的含铜铌粗糙多孔的涂层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
-
邓镇涛;
贵大勇;
陈超娴;
赖晓琳;
位志杰;
李锶萍
-
-
摘要:
LED由于具有使用时间长、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例如大规模显示屏和白光照明等。目前LED器件广泛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封装材料,但由于其较大的热膨胀系数,在LED使用中容易因芯片发热与LED内部的芯片及金属部件热膨胀行为不一致,从而可能损坏LED芯片,导致器件失效等问题。为降低LED封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微波水热法制备的负热膨胀材料磷酸钨锆(ZWP)粉末为填料,填充到双酚A环氧树脂中制备ZWP/环氧复合材料,同时探究微波水热反应条件对ZWP粉末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填料含量时封装材料的热膨胀效应和光学、热机械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水热法相比,微波水热法制备的ZWP粉末的尺寸小,粒径分布均匀,具有更优良的负热膨胀性能;ZWP粉末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且随ZWP粉末含量的增加,改善效果逐渐增强,其中40%ZWP含量的复合材料在玻璃态(30~90°C)时热膨胀系数下降约42.7%(约30.5×10^(-6)/°C),10%ZWP含量的环氧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
-
-
-
田其哲;
叶俊伟;
宁桂玲
-
-
摘要:
以氯化镁、氯化铜、氯化钙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钙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吸附(BET)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菌落计数法对样品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钙复合物具有纳米片状结构,制备的MgO0.7CuO0.1CaO0.2比表面积为66.789 m2/g,平均孔径为54.117 nm,孔容为0.904 cm3/(g·nm);MgO0.7CuO0.1CaO0.2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在质量浓度为600μg/mL以上时抑菌率达到99.9%以上.
-
-
李晶晶;
胡佳艳;
邱滢;
孙丽侠;
宋忠诚
-
-
摘要:
以氯化铜(CuCl2·2H2O)、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铜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ays Diffraction,XRD)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表征.以不同的吸附条件对甲基橙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结果表明,5 mg CuO纳米材料在初始浓度为6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在40°C条件下吸附1.0 h,单位吸附量可达112 mg/g.该吸附剂对其他有机废水具有普适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李晶晶;
胡佳艳;
邱滢;
孙丽侠;
宋忠诚
-
-
摘要:
以氯化铜(CuCl2·2H2O)、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铜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ays Diffraction,XRD)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表征。以不同的吸附条件对甲基橙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结果表明,5 mg CuO纳米材料在初始浓度为6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在40°C条件下吸附1.0 h,单位吸附量可达112 mg/g。该吸附剂对其他有机废水具有普适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
-
王绍钢;
赵青;
常爱民;
杨忠波
- 《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工业微波节能高峰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微波水热法成功合成了钛酸锶钡(Ba0.6Sr0.4TiO3)纳米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微波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合成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95°C,反应时间20~30min,Ba2+:Sr2+:Ti4+=3:2:1,Ba(N03)2浓度为0.12mol/L,KOH浓度为0.6mol/L。在以上工艺参数条件下,能获得分布均匀,结晶完好,平均粒径为60nm的Ba0.6Sr0.4TiO3纳米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