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勃姆石

勃姆石

勃姆石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644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岩石矿物学杂志、泰山医学院学报、中国粉体工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2016年轻金属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帕纳科第12届用户X射线分析仪器技术交流会等;勃姆石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秀勇、蒋学鑫、P·奥康纳等。

勃姆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6442 占比:99.70%

总计:36550篇

勃姆石—发文趋势图

勃姆石

-研究学者

  • 吴秀勇
  • 蒋学鑫
  • P·奥康纳
  • W·琼斯
  • 许荣辉
  • G·皮尔森
  • 王韶晖
  • 郭敬新
  • 孟范成
  • 赵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现民; 车洪生; 吉菲菲; 苏静波; 谢庚彪
    • 摘要: 勃姆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因勃姆石在煅烧过程中原有的微观形貌保持不变,可通过煅烧不同形貌的勃姆石得到特定形貌的氧化铝晶体。本文采用水热法以氢氧化铝为原料,水为反应介质,通过加入不同的模板剂,系统研究了不同模板剂对勃姆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8#模板剂时,勃姆石灼碱为17.26%,平均粒径1.71μm,杂质SiO_(2)、Fe_(2) O_(3)和Na_(2) O的含量分别能降低至0.006%、0.009%、0.014%,性能最佳。
    • 刘亚欣; 周建民; 夏长荣
    • 摘要: 近年来,微电子和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器件材料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因具有热导率高等优异性能,AlN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三聚氰胺、甲醛、勃姆石溶胶为起始原料,利用同步的溶胶凝胶转换与高分子聚合过程,使有机高分子的交联网络与无机勃姆石的凝胶网络相互作用缠结,得到碳源(三聚氰胺和甲醛单体)和铝源(勃姆石溶胶粒子)均匀混合的前驱体。该复合体系不仅抑制了铝源的粒子长大,同时也阻碍了氧化铝的相转变,使得氮化反应直接由γ-Al_(2)O_(3)开始,并在1300°C完全氮化为AlN,粒径小于30 nm。此外,该体系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活化能仅为126 kJ·mol^(-1),远小于传统固相法的360 kJ·mol^(-1),说明该凝胶聚合法有效地提高了反应活性。
    • 刘霖松; 石松林; 孙俊民; 李锦涛; 王兆国; 李佳星; 刘钦甫
    • 摘要: 利用煤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准格尔煤田的构造背景和聚煤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准格尔煤田6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煤和夹矸中无机矿物组成、分布及赋存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研究表明,6号煤层有机显微组分中惰质组、镜质组、壳质组平均含量分别为59%、28%、13%,与华北其他地区晚古生代煤相比,其中的惰质组含量偏高,反映6号煤层形成时地表水供给充分;煤中无机显微组分及夹矸中主要矿物为高岭石和勃姆石,还有少量的石英、方解石、菱铁矿、黄铁矿、硬石膏、锐钛矿和磷锶铝矾等;6号煤层中部富集大量勃姆石,上部和下部则主要富集高岭石;高岭石成因主要有胶体沉积结晶、陆源搬运沉积和火山灰蚀变3种,勃姆石成因主要有氧化铝胶体沉淀结晶和高岭石脱硅蚀变2种。
    • 王忠光; 赵桂英; 杨昭; 徐云慧; 孔媛
    • 摘要: 将低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PPC)、马来酸酐(MA)和勃姆石制成预混料,研究了PPC预混料和白炭黑的用量对NBR/AEM耐油密封胶加工性能、力学、耐老化、耐介质以及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预混料具有增塑作用,可缩短硫化时间,改善胶料的流动性,便于加工成型;PPC预混料还可提高胶料的拉伸强度、伸长率、耐老化及耐介质性能,降低胶料的体积吸油率和压缩永久变形;当PPC预混料用量21份,白炭黑用量15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且明显优于白炭黑填充胶;低分子量PPC替代酯类增塑剂,可为绿色橡胶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车洪生; 谢庚彪; 刘现民; 苏静波
    • 摘要: 以氢氧化铝(AH,Al(OH);)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勃姆石,考察反应温度(165~230°C)、反应时间(0~120 min)对勃姆石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 h处理,在温度>200°C下形成结晶良好的勃姆石勃姆石形成时,起始AH的六角形晶体转变为片状菱形晶体。处理后,勃姆石的平均粒径(0.9μm)通常小于原始的AH进料(1.6μm)。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氢氧化铝转变为勃姆石的演变机理。
    • 冯锟; 朱勇; 张凯强; 陈长; 刘宇; 高彦峰
    • 摘要: 采用勃姆石涂覆改性聚烯烃隔膜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本工作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平均粒径约为150nm的勃姆石纳米片,并采用刮涂法涂覆在聚乙烯(Polyethylene,PE)隔膜表面。该涂覆隔膜的孔隙率达到46.6%、吸液率为138.9%、离子电导率为0.47 mS/cm和锂离子迁移数为0.42,使得该隔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C(1C=1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仍能保留93.7%的放电比容量。同时,勃姆石纳米片涂覆的隔膜的孔结构分布均匀,优化了锂离子传输通量,抑制了锂枝晶。
    • 杨永钰; 田朋; 周若辉; 徐前进; 刘坤吉; 宁桂玲
    • 摘要: 采用氢氧化铝粉体为原料,活化后通过水热法制备勃姆石。研究了氢氧化铝活化对勃姆石颗粒尺寸的影响,并讨论了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未活化氢氧化铝水热反应所得产物颗粒粒径为2μm,经过加热(160~220°C)活化的氢氧化铝,水热反应所得产物的颗粒粒径在0.3~2μm变化。对活化氢氧化铝和水热反应中间产物进行表征,由结构分析推测作用机制:氢氧化铝加热活化过程中生成少量勃姆石,这些勃姆石在氢氧化铝水热反应转化为勃姆石(AlOOH)的过程中成为晶种,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延长,勃姆石晶种数量增加,氢氧化铝水热反应所得产物的颗粒粒径减小,并且加快了水热反应速率。该工作有望提供一种氢氧化铝水热法制备勃姆石的新途径和相关基础理论。
    • 罗传鹏; 袁双龙; 李红波; 杨云霞; 袁晓; 柳翠; 叶晓军
    • 摘要: 商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遭受高温时,会发生热收缩现象,通过涂覆无机颗粒对隔膜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而勃姆石纳米棒具有耐热性好和弹性模量大等特点,适用于涂覆改性隔膜.本研究利用AlCl3和NaOH与NH4 OH混合沉淀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勃姆石纳米棒,并使用线棒涂布工艺制备了涂覆复合膜,显著提高了隔膜的热稳定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p H值、沉淀剂配比、保温时间和水热温度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升高时,勃姆石纳米棒长度减小,直径增大;当增加NH4 OH的体积比时,水热产物长度减小,直径增大,但分散更加均匀,典型的水热产物长度为200~400 nm,直径为40~50 nm,且涂覆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50°C下热处理0.5 h后尺寸收缩小于5%.因此,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的符合隔膜涂覆改性的勃姆石纳米棒具有应用前景.
    • 叶晋纶; 杨丽庭; 李彦涛; 曾聪; 李臻; 黄文杰; 关嘉伟
    • 摘要: 将勃姆石用酞酸酯偶联剂(TC-114)进行活化改性处理,将其与聚丙烯(PP)进行熔融挤出得到PP/改性勃姆石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极限氧指数测试仪、锥形量热仪等探究改性后勃姆石对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偶联剂处理的勃姆石填充PP后所得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纯PP对比的提高了14.4%,冲击强度提升了30.6%,而与未改性勃姆石填充的复合材料比弯曲强度提高了6.9%,冲击强度提升了5.7%,且断裂伸长率相较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提升4倍;改性勃姆石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热稳定性以及极限氧指数相较于纯PP都有较大程度提升;改性后的勃姆石有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性能的效果,并且随着填入量的增加,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都随之提高.
    • 李咏芳; 任超; 周强; 李伟
    • 摘要: 多聚磷酸盐(Poly-P)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磷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研究多聚磷酸盐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对理解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矿物—溶液界面的吸附反应是控制元素在沉积物和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因此本研究选取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勃姆石(Boehmite),即羟基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勃姆石在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pH条件下对多聚磷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吸附率均接近100%;而随着pH的升高,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本研究进一步采用XRD、SEM、31P NMR技术对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勃姆石吸附多聚磷的过程中伴随着多聚磷水解,长链中间的P-O-P键随机断裂,生成了许多短链多聚磷和正磷酸根,两者以内圈络合的形式吸附在勃姆石表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