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流效果

引流效果

引流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636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海南医学、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年会等;引流效果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冬云、倪一鸣、刘志军等。

引流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6364 占比:99.92%

总计:106444篇

引流效果—发文趋势图

引流效果

-研究学者

  • 夏冬云
  • 倪一鸣
  • 刘志军
  • 刘永欣
  • 周志明
  • 姜威
  • 张雪姣
  • 张雪锋
  • 徐丽萍
  • 曲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东明; 谢雪萍; 廖尚范; 叶树朝
    • 摘要: 目的 比较逆行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RUS)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解除恶性输尿管梗阻(MUO)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2021年10月49例恶性肿瘤合并肾积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恶性肿瘤类型、原发肿瘤治疗方式、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肿瘤是否存在、引流方式等;评估引流效果:肾积水变化、肾功能是否好转、下肢水肿是否消退;观察并发症:引流失效、尿培养阳性、上尿路感染所致发热、血尿、尿白细胞升高。结果 两种引流方式在改善肾功能、减轻下肢水肿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两组术后肉眼血尿、尿路感染、发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N组肾积水改善率(74.2%)优于RUS组(44.4%),RUS组较PCN组更容易出现引流失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引流方式对改善肾功能、肾积水,减轻下肢水肿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病程的进展,RUS更容易出现引流失效,PCN是解除梗阻的更佳方法。
    • 夏荣钧
    • 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本人在医院内收集的病例为例,选取2020年收诊的8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康复训练与系统性肺康复训练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比较,观察组引流量更多,引流管拔管时间更短(P<0.05);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等评分更高(P<0.05).结论: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引流效果,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杨郁华; 卓少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积液收集袋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输血管中的橡胶接头分离,并分别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次性引流袋;观察组采用一种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一种新型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积液收集袋进行引流.比较两组连接胸腔引流装置操作时间、引流效果及患者舒适性.结果 观察组连接胸腔引流装置的用物准备时间及操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引流效果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的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积液收集袋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引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吴婧
    • 摘要: 目的:对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引流过程中的护理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020年在某院接受胸腔积液治疗的60例患者参与研究,均接受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3.33%),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时,借助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张燕; 孙荣华; 童富云; 徐美玲; 阚庆辉; 石勇胜; 黄波
    •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T型管引流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引流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改良T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路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72 h拔管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区血肿、堵管、拔管困难情况及引流材料价格.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37.9±12.4)mL vs.(44.1±16.9)mL]、总引流量[(63.3±20.5)mL vs.(72.3±22.8)mL]、72 h拔管率(30.0%vs.36.7%)、VAS评分[(2.3±0.6)分vs.(2.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区血肿、堵管及拔管困难发生.改良T型引流管的成本低于一次性螺旋负压引流管(40元/套vs.640元/套).结论 改良T型管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引流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 邓菩提; 何露; 黄乐夫; 梁炳辉; 魏建彬
    • 摘要: 目的:分析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气胸胸腔积液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给予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效果、住院及镇痛时间,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70.97%,观察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可降低住院及镇痛药使用时间,引流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陈杰; 薛艳梅; 杨好伟; 兰旻
    • 摘要: 社交平台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将用户引流至电商平台的能力.若社交平台较为开放,即用户间可以自由交流、互动,则其更容易与用户形成较好的关系强度.关系强度的增加能够使得用户更愿意相信社交平台中的引流信息,从而达到引流目的.然而,目前部分电商平台对于社交平台在引流方面的作用还缺乏深刻认知.因此,本文通过对235个被试进行测试,探索了社交平台功能可供性对引流效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平台功能可供性、用户信任、关系强度均能显著正向促进分享链接查看意愿.社交平台功能可供性、关系强度显著正向促进用户信任.社交平台功能可供性、用户信任显著正向促进关系强度.
    • 郑小静; 郝晓玲; 陈秀梅; 丘婕
    • 摘要: 目的 探讨PTCD管的挤压方法,以保持管道引流通畅,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选取胆道造影术后放置PTCD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对照单盲原则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快速挤压法;B组采用绕指法;C组采用渐进V形法.结果 对三种挤压方法的疼痛率及出血率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绕指法疼痛率及出血率最高;三种方法单次挤压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069,P<0.001);三种方法挤压前后通畅率对比,C组挤压前后通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5,P<0.05),提示渐进V形法挤压通畅效果最佳.结论 渐进V形法单次挤压次数适中,引流管通畅效果最佳,挤压后疼痛及出血并发症较少,既不影响患者舒适度,又不增加操作者负担,更适合作为PTCD管挤压方法的首选方式.
    • 李肖肖; 曲晓翰; 赵蕊
    • 摘要: 将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术后呼吸训练方式和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并且有助于缩短引流管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