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
常压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600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7066篇;相关期刊414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30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2005年全国冶金燃气专业会议等;常压的相关文献由1092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伟、张家年、王守国等。
常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7066篇
占比:99.80%
总计:287643篇
常压
-研究学者
- 张世伟
- 张家年
- 王守国
- 张琳
- 代顺义
- 赵玲利
- 王涛
- 王杜娟
- 郑康泰
- 胡里清
- 叶蕾
- 蒋廷学
- 黄士广
- 卓兴建
- 徐刚
- 杨洋
- 潘月双
- 张勇
- 王红卫
- 夏建伟
- 王晶
- 刘成
- 沈文凯
- 田力
- 贺开伟
- 韩伟锋
- 万显君
- 倪鸿斌
- 卞晓冰
- 孟保纪
- 张华刚
- 李凤远
- 王浩
- 白福有
- 杨勇
- 毕鲜荣
- 王少华
- 王立言
- 胡康福
- 贾少霞
- 陈林
- 陈焕文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伟义
- 刘玉强
- 刘红磊
- 周林波
- 杜昊
- 王鹏
- 胡晓林
-
-
舒静;
李丽丽;
赵昱博
-
-
摘要:
通过微波辐射在常压、无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合成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考察了辅助加热介质的种类、引发剂用量、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以及共聚单体聚乙烯醇(PEG)的用量等条件和参数,对真空和常压下的产物分子量进行了对比,测定了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对产物结构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进行了确认和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辐射的方式,可以在450 W功率下,仅需18 min和40 min就可制备得到分子量超过20万的乳酸均聚物和共聚物,且无须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与传统加热法相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操作简单,能耗小,能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FTIR和^(1)H NMR的表征结果验证了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构。DSC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EG的加入使产物的T_(g)下降。产物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聚乙烯醇的引入,可以调控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对拓展材料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
-
王洋;
盛晓岩;
李鑫武;
彭轶
-
-
摘要:
气源控制系统作为气介质来源,是压力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体压力参数的测试、校准的基础。在气体压力参数的测试、校准中,使用的校准装置或测试设备需要外接气源系统。传统压力源通常都是正压、负压分开,使用中不能自动切换,通常还需要手动操作减压阀以得到相应的气源压力。为满足现场压力测试、校准中对宽量程供气的技术需求,对宽量程输出气源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压力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宽量程智能气源控制系统。创新性地将负压、常压、高压气源进行宽量程集成设计,达到了0.5%FS的输出准确度和稳定性,满足了压力测试、校准中高准确度、宽量程、智能的供气需求。
-
-
房大志;
马伟竣;
谷红陶;
卢比;
胡春锋
-
-
摘要:
在不同的生产阶段采取对应的生产方式是实现页岩气高效生产的有效手段。南川区块平桥背斜南区为常压页岩气,产量和井口压力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为此,通过分析平桥背斜南区30口常压页岩气井不同阶段生产特征,总结合理的生产方式。研究表明:平桥背斜南区常压页岩气井可划分为控压生产、提产携液、间歇生产、增压开采和低压低产5个生产阶段。在控压生产阶段按“保压+排液”原则,采用井下油嘴生产方式提高自喷生产周期;在提产携液阶段取出井下油嘴提产带液,防止气井积液;在间歇生产阶段采用气举、泡排等措施提高气井携液能力;在增压开采阶段采用压缩机地面增压,降低管输压力的影响;在低压低产阶段采用射流泵等低成本排水采气工艺。通过细分页岩气井生产阶段,采取合理生产方式,在平桥背斜南区常压页岩气井取得较好效果,可为盆缘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开发提供借鉴。
-
-
贺山明;
张彪;
彭如振;
程琍琍;
梁勇;
李文君
-
-
摘要:
研究了采用NaOH-H_(2)O_(2)体系从黑铜泥中常压碱浸脱砷,考察了NaOH质量浓度、H_(2)O_(2)添加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对砷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砷浸出率高达98.46%。实现了选择性分离,铜、锑、铋等有价金属在浸出渣中得以富集。
-
-
吴艳艳;
高玉巧;
陈云燕;
李辉;
蔡潇;
丁安徐
-
-
摘要:
选择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覆压渗透率孔隙度测试等实验,分析页岩中微观孔缝类型、孔隙结构及其分形学特征等.研究发现,页岩宏观裂缝主要为页理缝与构造缝,盆缘高压页岩气井样品中裂缝多数呈雁列状分布,盆外常压页岩气井样品中裂缝形态较为平直.宏观裂缝极为发育的位置微裂缝也较为发育,含气量与渗透率高.深部与浅部页岩孔缝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深部样品裂缝发育较浅部样品少,微裂缝以收缩缝与溶蚀缝为主.浅部样品中孔隙类型、形态、结构在纵向上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平均孔径与覆压孔隙度明显大于深部样品.石英与黏土矿物对微孔和中孔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显微类型是有机孔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埋深大于3500 m时,孔隙形态与孔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深度,深部页岩经历更为复杂的成岩作用,孔隙遭受强烈的后期改造,孔缝结构不再是被有机质主控.具有这类孔缝赋存特征的深部页岩压裂时,缝网形成的难度较大,需要对深部页岩缝网形成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度裂缝的观测,可快速判断易压裂层位的位置,即使这类孔缝占比原位孔隙体积的比例极小,对储层的渗透率没有作用,但是在压裂改造下,这类孔缝群体会被激发,作为页岩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
-
-
赵洪凯;
刘明;
刘一甫
-
-
摘要:
以乙醇/水为溶剂体系在常压条件下制备硅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取代了传统制备过程中复杂的溶剂替换和表面修饰过程,缩短了制备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制备硅气凝胶的硅源出发,综述了在常压条件下以正硅酸乙酯、硅溶胶、水玻璃、甲基三甲/乙氧基硅烷等为单一硅源和复合硅源,以乙醇/水为溶剂制备硅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此工艺制备的硅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导热系数,较高的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优良。
-
-
王鹏;
张永胜;
赵玉婷
-
-
摘要:
为了满足高准确度气体流量计的量值传递需求,建立了一套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该装置由标准容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标准流量积算仪等部分组成,工作时气体经过音速喷嘴充入标准容器,根据标准容器容积、充气时间及充气前后的压力、温度计算气体流量.该装置工作压力范围为0~0.6 MPa,流量范围为0.5~1000 m3/h,扩展不确定度为0.1%(k=2),有效提升了本单位气体流量最高标准的准确性,增强了量值传递能力.
-
-
张瑞;
张建峰;
袁耀欣;
刘海运;
陈刚;
洪梦庆;
罗凤凤;
杨雯
-
-
摘要:
为克服因混合不同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发生阴离子交换反应、不稳定的红光发射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等而导致在获取白光发射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大气环境下合成Tb^(3+),Eu^(3+)稀土离子共掺杂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方法。调节Tb^(3+),Eu^(3+)稀土离子的掺杂比例,调控从钙钛矿量子点主晶格到Tb^(3+)和Eu^(3+)离子的能量转移,获得了单一组分、白光发射的钙钛矿量子点(Tb,Eu):CsPbCl3和(Tb,Eu):CsPb(Cl/Br)3,并对量子点的形貌、结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机理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65nm激光激发下,不同含量Tb^(3+)/Eu^(3+)离子共掺杂的钙钛矿量子点(Tb,Eu):CsPbCl3发射光谱对应的色坐标位于1931色度图中的白光区域。在进料比PbCl2∶TbCl3∶EuCl3为1∶1.5∶1时,量子产率为3.59%,比纯的CsPbCl3量子点的量子产率(0.57%)提高了6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Tb,Eu):CsPbCl3量子点在空气中储存2个月之后,量子产率几乎保持不变(3.63%),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研究了采用不同溶剂(正辛烷、十八烯)合成Tb^(3+)/Eu^(3+)共掺杂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特性。Tb^(3+)/Eu^(3+)离子共掺杂的钙钛矿量子点(Tb,Eu):CsPbCl3可实现单一组分的白光发射,有良好的稳定性,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
-
赵彩霞;
张波;
杨飞飞;
孟秀峰
-
-
摘要:
本文针对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电池生产中,常压氧化制备氧化层热氧亲水性较差的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常压氧化工艺沉积温度,并经亲水性、EL(电致发光)、EQE(外量子效率)、电性能测试等测试表征,研究表明:常压条件下进行氧化层制备,较低的沉积温度下,沉积速率较大,其所沉积氧化层致密度高,钝化效果好.
-
-
高俊峰;
王阳;
李河川
-
-
摘要:
本文探讨了N-十一烷基咪唑啉的一种合成工艺,使用月桂酸与乙二胺反应,与以前的工艺相比,采用了常压工艺,反应温度也大大降低,特别是选用了正庚烷做为重结晶溶剂.本文也考察了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等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产品纯度90%,收率85%~90%.
-
-
官宝红;
杨柳春;
吴忠标
- 《第十四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随着烟气脱硫在我国的普及,脱硫石膏产量增长很快。以脱硫石膏(主要是二水石膏)为原料制备α-半水石膏,为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二水石膏制α-半水石膏,主要有固相蒸压法、液相蒸压法及常压盐溶液法三类工艺,其中常压盐溶液法因其条件相对温和而受到关注。常压盐溶液法虽然还未应用于生产,但是针对盐溶液体系、盐溶液中石膏相变和石膏转晶剂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系列进展,亟需深入研究盐溶液中二水石膏转化为α-半水石膏的机制,从工业结晶的角度研制转晶剂,形成有效的过程控制技术,保证转化产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工程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