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体放电

气体放电

气体放电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69532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电工技术学报、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气体放电的相关文献由17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村井隆一、东野秀隆、盐川晃等。

气体放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9532 占比:99.72%

总计:170012篇

气体放电—发文趋势图

气体放电

-研究学者

  • 村井隆一
  • 东野秀隆
  • 盐川晃
  • 高田祐助
  • 邵涛
  • 佐佐木良树
  • 田中博由
  • 长尾宣明
  • A.N.依弗留什金
  • N.N.列维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志鹏; 张庆平; 康永强; 李帅兵; 李宏伟; 曹炳磊
    • 摘要: 由于西北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常年爆发强风沙天气,使高速列车车顶外绝缘常年暴露在强风沙环境中,引发绝缘放电导致事故频发。处于风沙环境下的气体放电特性与静态气体放电特性有较大差异,风沙环境下气流与沙尘对放电电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板—板电极所形成的均匀场为分析对象,考虑强风沙环境下气流速度、沙粒畸变电场和沙粒荷电捕获对放电过程所造成的影响,应用强化偶极子模型,推导了风沙条件下汤生电离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对于定量分析强风沙环境下气体放电特性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 尤天鹏; 董旭柱; 周文俊; 郑宇; 李涵; 任书波
    • 摘要: 探索可能在中压设备中替代SF_(6)的气体,已经是国际上的热点问题。通过考虑介电强度、GWP和液化温度等指标得到了数据库中有潜力替代中压设备中的4种气体。通过工频放电试验,研究了4种气体在均匀电场(以板板电极模拟均匀电场)下的工频放电特性,并以SF_(6)气体为对照,得到了绝缘气体的工频击穿电压达到与0.1~0.2 MPa SF_(6)气体相同时所对应的气压,发现了绝缘气体在气压为0.3 MPa时工频击穿电压变化最不明显。试验结果发现:板-板电极、5 mm间隙下,绝缘介质的工频击穿电压随气压的升高呈饱和增长趋势,CF_(3)SO_(2)F、C_(4)F_(7)N、C_(5)F_(10)O和CF_(3)I气体体积分数为SF_(6)气体的0.3~1.2倍时,工频击穿电压达到和SF_(6)相同的水平。结合工频放电电压、介电强度、GWP和液化温度等因素,分析得到了CF_(3)SO_(2)F气体具备应用于中气压(0.1~0.3 MPa)电力设备的潜力。
    • 朱潇潇; 张佳乐; 王明东; 冯高平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射频驱动气体放电激发亚稳态氪原子束流的方法,采用两个同轴串列放置的螺旋谐振腔,实现了多源射频驱动下的气体放电,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测量了束流强度与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气压为6.25×10;Pa,信号源输入峰峰值电压为3V,频率为154MHz时,双射频驱动放电系统产生的相对束流强度为单螺旋谐振腔放电产生的最高相对束流强度的1.9倍,提高了亚稳态氪原子的束流强度,提升了原子阱痕量分析技术的检测效率与灵敏度。
    • 张泰恒; 李想; 张申昊; 吴晓丽; 姚方源; 雷东强; 王志峰
    • 摘要: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核心部件,而其真空失效问题是困扰此类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放电原理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真空性能无损测试的方法,通过分析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环形空间中气体放电时所产生的光谱特性来判断气体的类型和环形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并与通过四极质谱仪残余气体分析系统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许海鹰; 桑兴华; 杨波; 彭勇
    • 摘要: 基于冷阴极电子发射机理,设计制造了冷阴极气体放电电子枪及其电子光学系统;为了使其能够长期稳定工作,采用三级AC-DC拓扑电路、功率变压器原边并联与输出端整流电路串联获取高压的电路、双闭环控制及放电保护技术等,设计制造了冷阴极气体放电电子枪逆变电源;基于上述技术研制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电子束源实现了-20kV/1500mA束流输出。试验结果表明,惰性气体作为放电气体,长时间工作易出现束流减小现象;以空气作为放电气体,输出表现为低压大电流特性;给定的He、Ar、空气的气流量小于0.03L/min,输出束流随着加速电压增大而增大;给定加速电压不变,He气流量逐渐增大,输出束流随着气流量增大而增大;第3级AC-DC电路中的IGBT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一致较好,可以保障冷阴极气体放电电子束源长期稳定工作、大功率输出的需求。
    • 车瑞; 孙明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模拟平台对气体放电过程的研究,包括对不同电极结构建立一维、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多个耦合起来的物理方程组进行离散求解,进而实现对不同气体放电的仿真模拟。实验法作为辅助COMSOL数值模拟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验证模拟结果,主要有示波器检测法和发射光谱法。得出在不同的放电形式下,介电常数、介质厚度、放电间隙、气速、气体成分和脉冲参数对电场强度、电子密度、粒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等的影响。最后,对基于有限元法的气体放电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
    • 陈远东; 郑宇; 孟辉; 李儒璋; 张海龙; 梁建; 周文俊
    • 摘要: SF_(6)/CF_(4)混合气体主要应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气体绝缘电气设备中,气固交界面是设备的绝缘薄弱环节,有必要研究低温环境下SF_(6)/CF_(4)混合气体中的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文中首先分析了SF_(6)/CF_(4)混合气体的基本绝缘和液化特性,据此选择0.7 MPa 50%SF_(6)/50%CF_(4)混合气体进行-50~20°C温度范围内的圆柱形绝缘子沿面闪络试验,同时开展了0.5 MPa SF_(6)气体在-35~20°C温度范围内的对照试验。其次采用威布尔分布分析了沿面闪络电压的概率分布特性。发现SF_(6)/CF_(4)混合气体中的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服从威布尔分布,利用威布尔分布可反映不同累积概率下的闪络电压及其分散性,其特征闪络电压随温度降低呈先下降再上升最后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建议0.7 MPa 50%SF_(6)/50%CF_(4)混合气体的最低使用温度不低于-40°C,该值低于0.5 MPa SF_(6)气体的最低使用温度建议值-35°C,研究结果对SF_(6)/CF_(4)混合气体在低温下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 张庆平; 闫振华; 李秀广; 高博; 李学锋; 史志鹏; 康永强
    • 摘要: 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区域极端沙尘环境引发放电,导致绝缘子发生不明闪络,给电网外绝缘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严重威胁。流注放电作为气体间隙放电的重要阶段,现有的流注放电研究主要以静态气体为主,并未考虑风沙对流注放电的影响,因此研究强风沙对流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影响对极端沙尘地区输电线路外绝缘设备的设计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流注放电理论为基础,以板-板电极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强风沙环境中气流和沙粒带来的放电路径偏转、荷电粒子吹离、气体密度下降及沙粒畸变电场与沙粒荷电捕获对放电过程造成的综合影响,推导了风沙环境下正离子产生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研究工作对于定量分析风沙环境下气体放电特性及对该环境下外绝缘设计与防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 贾斌; 赵来军; 李彦森; 陈芸; 孙岩洲
    • 摘要: 微间距放电特性是影响设备微型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探究微间距放电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性,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微间距不同气压气体放电及沿聚酰亚胺薄膜(PI)表面放电试验。在1~100 kPa气体放电试验中,发现电极间距大于10μm时的击穿电压随气压的走势与间距小于10μm时的走势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电极间距小于10μm时,击穿过程受到离子增强场致发射效应影响。间距大于10μm时,击穿电压随气压变化的敏感度与电极间距成正相关;而间距小于10μm时,由于碰撞电离程度较低,其敏感度显著降低,且随着气压的升高而下降。大气压下对比纯气隙与沿PI表面放电,电极间引入PI薄膜后,击穿电压有了一定的降低,相较于纯气隙放电,沿面击穿电压对电极间距的敏感度更低。
    • 朱益飞; 陈贤聪
    • 摘要: 基于商用软件的等离子体数值模拟方案大多是基于标准Galerkin格式的有限元方法,在计算大气压流注放电时,存在数值振荡和伪扩散的问题,计算结果可靠性不高.针对针-板体流注放电结构,构建了修正的COMSOL Multiphysics等离子体模型.修正模型与COMSOL Multiphysics内置等离子体模块的区别主要在于增加了基于弱形式的人工稳定项.利用修正模型复现了经典的雪崩-流注转捩算例,并与经典纳秒秒冲过电压针板放电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引入修正后的商用软件模型能够克服数值振荡和伪扩散缺陷,确保等离子体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可复现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