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等;布鲁菌病的相关文献由184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立青、张跃新、德恩金等。

布鲁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5 占比:96.6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2.18%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1.18%

总计:595篇

布鲁菌病—发文趋势图

布鲁菌病

-研究学者

  • 徐立青
  • 张跃新
  • 德恩金
  • 杨旭欣
  • 贾斌
  • 马丽
  • 梁秀文
  • 梁晨
  • 蒋荣猛
  • 何晶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璇; 王丽; 彭芸芸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养殖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及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规模养羊场中布鲁菌病防控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但一些地区发病率在上升。布鲁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病不仅会影响规模养羊场的良性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 王新梅; 钟敏; 蒋玉凤; 肖科
    • 摘要: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以“brucella an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布鲁菌”“噬血细胞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并总结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59岁女性患者以反复腹泻、发热、多汗为主要表现,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查见噬血细胞,血培养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经抗布鲁菌治疗后好转,最终诊断为布鲁菌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检索出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7篇。结合该院病例,共18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2.5~73岁,以发热和/或寒战、乏力、消化道症状、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16例为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7例患者同时接受布鲁菌病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9例仅针对原发疾病布鲁菌病进行治疗,2例治疗不详;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16/17)病情好转,1例预后不详。结论部分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可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通过抗布鲁菌病和/或调节免疫等综合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 曾国芬; 庄江锋; 高亮; 沈堃宇; 张杨; 苏桂华; 高志良; 舒欣
    • 摘要: 【目的】分析疫区及非疫区两家三甲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喀地一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三院)住院的67例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比较两地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选择的差异。【结果】喀地一院、中山三院分别有23例(43.4%)、11例(78.6%)患者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P=0.019)。发热、乏力、关节疼痛是布病最常见的症状。除了首发纳差症状外,两家医院患者的起病症状大致相同。患者发热、肌肉疼痛发生率及热峰相似,但喀地一院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皮疹症状较中山三院常见。两家医院患者均有病例出现肝脾肿大,但均无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喀地一院、中山三院分别有39例(73.6%)、11例(78.6%)患者发生并发症,院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971),且均以肝炎和骨骼损害最常见。中山三院患者脊柱炎(P=0.042)及神经型布病(P=0.041)的发生率高于喀地一院,其余并发症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喀地一院有7.5%患者使用单药治疗,59.7%使用二联抗菌治疗,均高于中山三院(0、50.0%)。后者使用三联方案的比例高于喀地一院(50.0%vs.11.3%)。【结论】不同地域布病的临床特征总体类似,但在流行病学史、症状、并发症及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部分差异。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本地病例的特点综合分析,提高布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殷萌; 柳菲; 罗妙玲; 博·格丽; 胡玉雪
    • 摘要: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变化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接诊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本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多西环素单药治疗)与治疗组(n=40,选择多西环素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TGF-β、IL-17变化,用药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中AST、ALT、TBIL的变化,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IL-10、TGF-β、IL-17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18.03±1.06)U/L,ALT:(20.16±1.45)U/L,TBIL:(11.15±1.04)μmol/L]均低于对照组[AST:(20.45±1.14)U/L,ALT:(26.48±2.06)U/L,TBIL:(15.48±1.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布鲁菌病的治疗,单一用药的临床疗效没有联合用药显著,且联合用药后患者的外周血中IL-10、TGF-β、IL-17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徐峥; 谢松松; 阿孜古丽·阿布来提; 谭风雷; 张跃新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miRNA-155、miRNA-21及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了解布病的免疫特点。方法收集急、慢性布病患者73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0例血标本,采用CBA法测定其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8)、Th2类细胞因子(IL-10、IL-33)以及Th17类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同时对其中30例急、慢性布病患者以及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标本miRNA-155和miRNA-21的表达情况。采集上述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查(ESR、CRP)结果,对以上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慢性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8)、Th2类细胞因子(IL-10、IL-33)和Th17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其中,Th1和Th17类细胞因子在急性期升高显著,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期增高显著(P均<0.05);急、慢性组miRNA-155和miRNA-21表达均上升(P均<0.05);miRNA-155在急性组升高显著;IL-18的表达与IFN-γ、TNF-α表达呈正相关,IL-33的表达与IL-10表达呈正相关;miRNA-155表达与Th1、Th17类细胞因子以及CRP、ESR均呈正相关。结论患者感染布鲁菌后,机体免疫应答在急、慢性期存在差异,急性期以miRNA-155、Th1和Th17类细胞因子表达为主,慢性期以Th2类细胞因子表达为主;miRNA155与Th1、Th17类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布病炎症水平(CRP、ESR)密切关联,推测miRNAs可能影响Th细胞的分化,进而参与布病的发生和发展。
    • 周湘桂; 李彦平; 高宁; 李硕; 谭清华; 纪泛扑; 王坤正; 王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手术治疗布鲁菌病单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7月收治的1例布鲁菌病单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55岁。临床表现为左髋疼痛、且逐渐加重,左髋关节活动障碍,发热,乏力等;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布鲁菌病合并左侧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病理证实。行DAA手术治疗,术中在直视下行左侧髋关节病灶清除、引流术。术后3周左髋部无明显疼痛,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左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结论DAA手术治疗布鲁菌病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
    • 周惠玲; 梁敏锋; 刘金峰
    • 摘要: 目的:分析36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布鲁菌病患者及36例风湿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布鲁菌病患者为观察组,以风湿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观察组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CD4^(+)(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淋巴细胞CD8^(+)(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异常及肝功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Logistic分析显示,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PLT异常及肝功异常为布鲁菌病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P<0.05)。结论:布鲁菌病患者体内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异常,且农区、咳嗽、皮疹、头痛、脑膜刺激征、肝大、脾大、血常规血小板(PLT)异常及肝功异常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 梁晨; 魏伟; 梁秀文; 德恩金; 刘晨芳; 皮晓雨
    • 摘要: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4例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疗效情况。结果4例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62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可伴有寒战、多汗、腰痛、背部伴双侧肋部疼痛、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均为阳性,1例患者血和胸腔积液均培养出布鲁菌。所有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行胸腔穿刺术抽出胸腔积液黄色液体3例,抽出脓性1例,积液均在中等量及以上,均为渗出液。患者给予12周及以上足疗程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近期疗效有效率达100%。结论布鲁菌病并发胸腔积液发病率较低,当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多汗以及呼吸系统不适时,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考虑布鲁菌病可能,早诊断、早治疗,可预后良好。
    • 于子涵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布鲁菌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疾病护理研究;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普通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组(普通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宣传教育、护理态度、专业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力)。结果综合护理组心理干预(88.29±2.35)分、饮食干预(92.69±3.02)分、宣传教育(89.93±5.39)分、护理态度(89.71±5.82)分、专业水平(90.55±6.35)分高于普通护理组心理干预(72.29±3.02)分、饮食干预(73.11±4.13)分、宣传教育(72.29±4.15)分、护理态度(73.58±4.59)分、专业水平(74.66±6.52)分(P<0.05);综合护理组心理功能(90.23±5.23)分、生理功能(88.88±6.53)分、社会功能(89.42±5.21)分、精力(87.69±6.15)分高于普通护理组心理功能(80.53±6.17)分、生理功能(75.55±4.19)分、社会功能(80.83±3.88)分、精力(79.52±5.25)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后,可将患者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宣传教育、护理态度、专业水平评分显著提高,从而促进满意度提高;可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力评分有效提高,从而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可促进布鲁菌病患者整体预后能力提升。
    • 孔嘉名
    • 摘要: 目的 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在布鲁菌病(布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366例待检的疑似布病阳性标本,全部标本均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评价两种试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的阳性率(6.01%)与试管凝集试验(4.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结果显示:366例疑似布病感染者中布病抗体检测阳性患者15例,阳性率为4.1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3.33%、97.72%、97.54%、6.67%、2.28%,试管凝集试验分别为86.67%、98.86%、98.36%、13.33%、1.14%,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病抗体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在布病抗体检测中的准确度均较高,均可有效筛查布病患者,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敏感度较高,试管凝集试验的特异性较高,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