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491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2篇、会议论文132篇、专利文献185397篇;相关期刊421种,包括能源与环境、气体净化、化工环保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全国第十二届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暨2015厦门台湾两地过滤与分离技术交流大会、第十六届全国氮肥、甲醇及能源化工气体净化技术年会暨2015年甲醇合成催化剂应用技术研讨会、第二届电站锅炉优化运行与环保技术研讨会等;工业废气的相关文献由697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吴倩倩、董仕宏等。
工业废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397篇
占比:99.56%
总计:186211篇
工业废气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吴倩倩
- 董仕宏
- 张世忠
- 缪琼华
- 荣峻峰
- 孙珮石
- 孙锋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周旭华
- 纪洪波
- 黄绪耕
- 宁平
- 沈中增
- 晏坤
- 胡自然
- 陈亚波
- 刘学伟
- 刘欢
- 叶澄
- 周士晖
- 李志敏
- 李非里
- 杨丹琪
- 陶海升
- 项敬来
- 黄若华
- 刘伟
- 孟亚
- 张坤
- 朱俊英
- 李伟
- 程琳
- 邢健
- 郑顺生
- 钟华
- 侯惠奇
- 卞水焕
- 周朔民
- 周炫佑
- 杨大鹏
- 柏威廉
- 王明强
- 郭玉连
- 陈超
- 韩汶冀
- 高浩朗
- 魏飞宇
- 黄敏
- 侯正奇
-
-
-
-
摘要:
地下车库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柏油路面受热后挥发出的气体,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中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因此,父母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
-
-
王兴楠
-
-
摘要:
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上升到了新高度,但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直接影响到了自然环境。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化的方式治理工业废气,制定适当的政策降低工业废气对环境的破坏力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
-
丛蓉(摘译)
-
-
摘要:
据报道,传统DDR型沸石膜非常适合从不同大小的分子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例如伴生气或天然气中的甲烷。然而,DDR型沸石膜对于将二氧化碳与氧气或氮气分离效率低。日本NGK Insulators公司开发的新型DDR型沸石膜可高效分离二氧化碳与氧气或氮气,比传统DDR型沸石膜效率高五倍。与传统DDR型沸石膜不同,新型DDR型沸石膜利用分子的不同吸附特性(亲和力)将二氧化碳与氧气或氮气分离。由于陶瓷在恶劣条件下性能稳定,该公司正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高温工业废气的分离系数;其目标是经过更多测试和开发,2030年实现新兴DDR型沸石膜商业化。
-
-
胡斌;
王莹
-
-
摘要: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资源,也会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物,尤其是重化工比重的持续上升,使得工业废气排放量逐渐提升,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业领域势必要加强废气污染源的监测,通过科学、全面地监测发现污染源头,并从源头进行治理。现阶段我国工业废气污染监测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完善的优化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
-
吴林俊
-
-
摘要:
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开展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展开细化分析,以期为优化环境保护整体质量作出一些贡献。
-
-
郑诚
-
-
摘要:
探讨新形势下的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首先介绍了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作用,了解到大气环境污染可能带来危害,其次介绍了大气环境污染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办法,并从优化大气污染治理标准、加强城市大气污染管理、积极宣传大气环境保护、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力度、控制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五方面提出实际应用建议,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旨在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落实,创建高质量生态环境。
-
-
罗俊杰
-
-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许多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由于废气处理不当,导致废气排放不合格,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工业废气,分析了工业废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了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
-
-
周克成;
饶利军;
梁敏
-
-
摘要:
本文先分析了工业废气的主要危害和生物法净化在工业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原理,然后介绍了生物法净化在处理工业废气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填料、营养物、微生物、压降,最后介绍了生物法净化在工业废气中的处理工艺和应用前景。相关处理工艺涵盖生物滤池、生物洗涤、生物底滤、生物吸收以及电晕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
刘翠;
宋立栋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进一步明确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素养中指出: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教学策略中建议: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结合具体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活化能对速率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体会理论模型建构的过程。其中,学生提出的“废气中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方案设计”的思路是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素材之一。
-
-
徐飞
-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工业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的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和主要设备等内容。此外,本文还基于该系统在某水泥厂的运行试验数据,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条件下,该系统对SO_(2)脱除率高于99%,NO_(x)脱除率为58.91%;同时,在试验工况条件下,系统也能实现颗粒物、氯化氢、二恶英的超低排放。因此,该系统对多污染物中的SO_(2)、颗粒物、氯化氢和二恶英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对NO的脱除效果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
-
帅启凡;
董小平;
魏桃;
龚向华;
周金花;
马红璐;
张颖;
陆建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因来源广泛、污染性强而广受关注.因而,控制工业废气中的VOCs排放至关重要.在现有处理方法中,燃烧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燃烧法在高温下彻底破坏和去除了VOCs,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文从燃烧法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燃烧法在工业中的应用现状.本文将燃烧法分为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三大类,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燃烧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工业VOCs废气处理中燃烧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
代雪静;
姜腾龙;
刘杨;
杨青;
朱敏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结合2015年济南市环境统计数据,利用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的方法,从污染物种类、空间特征、行业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市2015年工业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氮氧化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历城区的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最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最大.
-
-
-
支晓欢;
梅超强;
徐慕涛;
徐海涛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成分复杂的污染物,处理难度巨大且成本高,开发一种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很有价值.本文对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的复合催化滤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浸渍法、抽滤法、共混法和原位生成法制备复合催化滤料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复合催化滤料在脱硝、脱二噁英和脱汞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制备方法的研究上,而对滤料结构的机理性研究相对缺失的问题,希望对复合催化滤料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帮助.
-
-
王作杰
- 《2018非电行业超低排放学术研讨会会议暨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分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全面介绍了实施水泥工业废气三项主要指标,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超低排放的限值、技术路线可行性的探讨和部分指标实践效果.主要参考燃煤锅炉全面实施超低排放的路线和措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结合水泥生产工艺及废气性质的特点提出了兼顾综合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和超低排放的实施新思路.
-
-
朱志亮;
黄前程;
李武东;
谢红伟
- 《2017·第四届全国化工(化肥)水处理技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脱氨技术.它能将废气中氨氮降至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以下,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中一级标准;废水中氨氮降至15mg/L以下,达到国家的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Ⅰ级标准.脱氨过程不仅可以产生10%-25%的氨水;而且也能得到含量为95%以上高浓度氨气,用于反应制得铵盐,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
-
朱志亮;
黄前程
- 《2016全国化工(化肥)水处理技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高效节能脱氨技术.它能将废气中氨氮降至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以下,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中一级标准;废水中氨氯降至15mg/L以下,达到国家的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Ⅰ级标准.脱氨过程不仅可以产生12~20%的氨水;而且也能得到含量为95%以上高浓度氨气,用于反应制得铵盐,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
-
-
石立恒;
陈红;
艾新桥;
赵阳
- 《2016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与节能减排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离子液(ILs)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其为脱硫剂循环脱硫是近年来二氧化硫治理的热点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离子液脱硫的工艺,介绍了广西金川工业园离子液脱硫系统运行状况及改进方法。离子液循环吸收脱除和回收烟气中S02是实践应用中处理工业废气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以离子液为介质,利用其物理、化学的吸附与脱析能力净化烟气,副产纯净的S02,不产生二次污染、脱硫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