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替尼
尼洛替尼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47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等;尼洛替尼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学农、曾庆曙、王季石等。
尼洛替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478篇
占比:99.18%
总计:12581篇
尼洛替尼
-研究学者
- 许学农
- 曾庆曙
- 王季石
- 宋永平
- 李建勇
- 杨远
- 江倩
- 田芳
- 秦亚溱
- 赖悦云
- 丁家华
- 包志坚
- 单学赟
- 吴德沛
- 周健
- 夏国华
- 姚斌莲
- 张翔
- 方琴
- 朱雨
- 李珍
- 杨畅
- 洪鸣
- 潘良琴
- 王喆
- 石红霞
- 程坚
- 胡秀英
- 苏健
- 赵慧芳
- 钱思轩
- 陈宝安
- 陈珵
- 陈莹莹
- 高冲
- 高峰
- 黄晓军
- A·库尔卡尼
- A·约里
- B·贾达夫
- D·M·克罗
- G·斯特里姆鲍姆
- H·埃森-内沃
- H·贾哈吉达
- Michael Schmitt
- M·皮兰
- R·森纳缇
- S·库尔卡尼
- S·莱维
- S·阿西斯
-
-
毕铭洋
-
-
摘要:
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50例老年CM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TKI-Ⅱ——尼洛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68.10±2.66)%、(1.55±0.13)、(40.11±4.60)%,均高于对照组的(58.97±2.64)%、(1.23±0.15)、(35.45±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I-Ⅱ治疗老年CML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改善临床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
安红霞;
黄秀娟;
王东萍;
殷瑞霞;
孙延庆
-
-
摘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多以P210和P190基因突变常见,P230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P230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尼洛替尼不耐受的情况下,先后调整为甲磺酸伊马替尼和甲磺酸氟马替尼的治疗体会并相关文献复习,得出对尼洛替尼和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耐受或疗效欠佳的P230阳性患者,甲磺酸氟马替尼具有较好的疗效。
-
-
李宝林
-
-
摘要: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8例CML患者,并随机划分成A、B组。A组39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B组39例应用尼洛替尼治疗。于治疗12个月后判定两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疗效,统计血液学总有效率、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及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率,观察两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了解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结果:B组血液学总有效率(94.87%vs79.49%)、CCyR率(82.05%vs61.54%)、CMoR率(58.97%vs33.33%)、3年PFS(87.18%vs66.67%)均明显较A组高(P均0.05)。结论:对CML患者应用尼洛替尼治疗的血液学疗效、CCyR率及CMoR率均较伊马替尼治疗高,可使患者获得更理想地远期预后。
-
-
李宝林
-
-
摘要: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8例CML患者,并随机划分成A、B组.A组39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B组39例应用尼洛替尼治疗.于治疗12个月后判定两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疗效,统计血液学总有效率、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及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率,观察两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了解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结果:B组血液学总有效率(94.87%vs79.49%)、CCyR率(82.05%vs61.54%)、CMoR率(58.97%vs33.33%)、3年PFS(87.18%vs66.67%)均明显较A组高(P均0.05).结论:对CML患者应用尼洛替尼治疗的血液学疗效、CCyR率及CMoR率均较伊马替尼治疗高,可使患者获得更理想地远期预后.
-
-
李雪;
肖非易;
李美萱;
李睿;
韩雪;
赵琨
-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线靶向用药氟马替尼相对于其他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用一线靶向药的成本-效果.方法 基于卫生服务体系视角,采用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患者终身的直接医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QALYs).结果 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原研药相比,增量成本为?1122963.11元,增量QALYs为0.01;与伊马替尼仿制药相比,增量成本为1025032.3元,增量QALYs为0.01;与尼洛替尼原研药相比,增量成本为?207632.07元,增量QALYs为?0.1;与达沙替尼仿制药相比,增量成本为598469.51元,增量QALYs为?0.01.结论 氟马替尼对比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原研药,具有成本-效果;对比伊马替尼仿制药,提高QALY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依据3倍人均GDP作为判断阈值,不具有成本-效果;对比达沙替尼仿制药,成本增加,效用值降低,不具有成本-效果.
-
-
何玉卓;
郭学军;
林晓燕;
朱鸿斌
-
-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临床上使用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0例,按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尼洛替尼治疗,1次/日,每次300 mg;对照组采用伊马替尼,1次/日,每次400 mg,连续治疗1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给药治疗1年后,观察组血液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治疗1年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洛替尼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疗效显著优于伊马替尼,且安全性较高.
-
-
史丰豪
-
-
摘要:
目的分析尼洛替尼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及SDF-1、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小儿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尼洛替尼进行治疗。调查统计两组忠者的临床效果、SDF-1、CXCR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以及外周血T细胞活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SDF-1、CXCR4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伤、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白血病患者采用尼洛替尼治疗临床效果良好,SDF-1、CXCR4水平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
-
-
-
Yayun Wang;
王雅云;
崔中光;
Zhongguang Cui;
Guanglun Li;
李广伦;
Xue Shi;
史雪;
Hong Xu;
许宏;
Yang Zhou;
周扬;
赵腾;
Teng Zhao;
Hongguo Zhao;
赵洪国
-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评估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临床选择. 方法:对近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47例接受达沙替尼,43例接受尼洛替尼,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时间节点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不良事件. 结果:达沙替尼组、尼洛替尼组、伊马替尼组治疗3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分别为77%、79%和67%,6个月为89%、88%和81%,12个月为92%、91%和90%.三组治疗3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分别为55%、53%和33%,6个月为71%、73%和51%,12个月为86%、88%和69%.三组3个月达到BCR/ABLIS≤10%的患者率分别为85%、86%和67%.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1%、9%和1%,6个月为27%、29%和9%,12个月为49%、50%和28%.达沙替尼组2例(4%),尼洛替尼组2例(5%)出现疾病进展,而伊马替尼组6例(8%)出现疾病进展.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药物安全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结论: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及尼洛替尼较之于伊马替尼,治疗反应更快,缓解程度更深,从而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
-
-
张翔;
姚斌莲;
沈建平;
叶宝东;
沈一平;
胡致平;
周郁鸿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cnous leukemia,CML,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占全部白血病的15%~20%,发病率为1~2/10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白血病类型.如果未经治疗,疾病将进入加速期,终将发展急变期,中位生存期仅18周.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本院血液科应用尼洛替尼治疗CML10例,观察到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了护理,指出尼洛替尼治疗CML的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用药前做好患者的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用药期间加强恶心呕吐、皮疹、胆红素升高、心脏毒性反应的观察与对症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
方志刚;
徐东藩;
林东军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报告1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加速期患者应用尼洛替尼(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治疗后引起Ⅳ度骨髓抑制及其治疗经过,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CML加速期患者1例,女性,48岁,21个月前确诊为CML慢性期,规律服用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400 mg/d,复查骨髓象提示完全缓解.
-
-
王季石;
杨畅;
万琴;
陈珵;
杨远;
胡秀英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体外建立对尼洛替尼(nilotinib,AMN107)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rn,并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以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对AMN107产生耐药性,MTT法确定其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K562-rn细胞中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
-
-
-
江慧敏;
曾庆曙;
夏瑞祥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IM)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4例对IM耐药的CML患者给予尼洛替尼400 mg每日2次口服,观察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4例CML患者中有10例(71.4%)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CHR),其中2例(20%)缓解后复发.14例患者中有2例(14.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4例(28.6%)获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其中1例(16.7%)缓解后3个月复发.
-
-
李燕;
王季石;
马丹;
杨远;
胡秀英;
王娅婷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增强K562/R细胞株对尼洛替尼(Nilotinib)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为UA用于临床上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诱导K562对Nilotinib耐药,MTT检测UA、Nilotinib与二药联合对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UA、Nilotinib与二药联合对K562/R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UA、Nilotinib与联合处理K562/R后,耐药基因及Nrf-2/Keap-1/HO-1途径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
-
-
吕晓毅;
李艳;
王亚柱;
梁影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方法:26例CML,男性14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39(19~62)岁,MCL慢性期17例,加速期4例,急变期5例.服用伊马替尼(400~800 ml)6~62个月,均符合伊马替尼耐药标准.耐药后改为尼洛替尼800ml/d,观察用药时间为3~30个月,分别监测用药后3、6、12、18个月的骨髓象、染色体核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