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就医行为

就医行为

就医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6025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卫生软科学、现代医院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4年学术年会、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就医行为的相关文献由1618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敏芳、鲍勇、刘艳丽等。

就医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7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6025 占比:97.85%

总计:26597篇

就医行为—发文趋势图

就医行为

-研究学者

  • 陶敏芳
  • 鲍勇
  • 刘艳丽
  • 赵文晓
  • 陈莉军
  • 王颖
  • 钱东福
  • 陈长香
  • 林翠霞
  • 白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艳丽; 童恩煜; 狄春红; 章云衡; 谭晓华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现阶段中老年群体在患病时就医首诊选择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调查数据,纳入样本量为1196人。对中老年人首诊就医行为选择的不同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有50.76%的中老年居民在患病时首诊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有49.24%的中老年居民选择医院;不同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是否具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中老年居民首诊就医行为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险对中老年居民首诊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基层首诊率不太理想,建议通过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供应保障,医保报销政策引导,简化转诊程序,宣传分级诊疗,发展医生多点执业制度等途径来提高中老年居民的基层首诊率。
    • 黎晓艳; 华先妹; 陈爱英; 蔡亚秀; 邹继华; 高井全; 陶然; 王钰; 李玉双
    •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知识问卷对社区325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分为(55.07±8.87)分,知识得分为8.99(4.00,10.00)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其他疾病史是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体水平中等,应重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知识缺乏、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患有多种疾病的高危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及管理,降低院前延迟就医行为意向水平。
    • 胡志豪; 江艳军
    • 摘要: 近年来,农村低保户就医行为与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农村低保户福祉水平提升,但贫困课题并未因此消失,相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另外,当出现灾难性外生冲击时,农村低保户更易受到收入的掣肘,出现“大病拖小病”及久病不医的现象。此外,农村低保户属于低收入群体,出现“返贫”的概率较高。因此,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根据2014年各省(市、区)GDP水平将各省(市、区)分为3档,从户籍、收入及财产标准3方面识别“真实”农村低保户与农村非低保户,得到有效样本分别为241、665个,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评估农村低保对低保户就医行为及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促进了低保户的就医行为,即农村低保促进了低保户往评级更高的医疗机构就诊的动机,但影响有限,且净效应仅为0.216。然而,对于农村低保对低保户健康的影响,农村低保对客观健康与自评健康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提高低保金补贴及分级补贴低保金。
    • 王玉珠; 朱晓丽; 代涛
    • 摘要: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我国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就医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和2018年两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控制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等混杂变量,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就医的影响。结果3933名研究对象中,46.90%的慢性病患者选择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并且不同研究方法均表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面实施可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促进慢性病患者选择基层就医,但整体签约率仍未达理想水平,建议利用多种信息媒介加大对慢性病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完善全科医生激励体系,以“中医药服务”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 田怀谷; 刘晓彩; 汪文新; 陈芸
    • 摘要: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与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事实证明,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在刺激居民医疗需求行为、引导患者就医流向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不同病种、年龄、城乡之间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医疗服务的刚需性、患者的就医惯性、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薄弱性同样影响患者就医流向,限制了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的引导作用。为更好地发挥这一政策对分级诊疗体系的推进作用,引导患者形成合理的就医行为,需增强政策宣传、提高居民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及形成适度医疗的健康观念。同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提升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率,建立医疗机构利益共同体以减少各级医疗机构间利益纷争。
    • 陈晨; 郑梦; 高一瑞; 陆维; 朱俊利
    • 摘要: 目的:探究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居民就医行为合理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5)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居民就医意愿和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地区、医保类型和居民健康状况会影响居民的就医意愿,婚姻状况、年龄和地区会影响居民对医疗机构的选择。结论:居民就医行为受个人特征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既要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以促进分级诊疗健康发展。
    • 赵志雅; 徐鸿彬; 卢祖洵; 李文祯
    • 摘要: 我国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各种文化现象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总结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关系文化”/“熟人文化”和教育程度四种精神文化现象对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发现在信奉鬼神、遵循祖辈和歧视妇女等风俗习惯的文化背景下,居民就医多选择求神、传统干预或自行治疗;在“宿命论”、女性“贞操”观、人文关怀和宗教领袖等宗教文化的背景下,居民多选择宗教场所或医疗机构就医;在“熟人社会”、儒家思想和医患紧张等“关系文化”或“熟人文化”的背景下,居民多进行关系就医。同时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可获得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和较强的疾病感知度,从而进行上级医疗机构选择和及时就医。从精神文化视角探究居民就医选择,有必要通过开展民族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风俗习惯,增强居民的就医意识,倡导正确就医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居民合理就医。
    • 本刊编辑部(整理)
    • 摘要: 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是在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研究设计类型。1980年,TND首次探索应用于肺炎链球菌疫苗效果评价。TND通常招募因同一症候群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将特定疾病检测阳性者归为病例组,检测阴性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研究因素暴露状况的差异,从而评价该因素与检测结果之间有无关联及其关联大小。其研究对象从因同一症候群就诊于某医疗机构的门诊或住院患者中招募,收集所有受试者的研究因素暴露状况,如疫苗接种状态、干预接受情况等。与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相比,TND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因就医行为带来的偏倚,且在研究成本和伦理的限制下,是一种有效且更为便捷的研究设计。
    • 邱建忠; 陈旭; 李宏涛; 曹茂诚
    • 摘要: 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我国是一个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新医疗模式,医患双方的诊疗习惯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深圳市某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就诊人线上诊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就诊人线上就医行为特征,分析居民对互联网诊疗的需求,对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提出建议与意见,为政府部门制定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指导互联网医院系统的运营管理,发展高质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 王烁烁; 郝习君; 李欣; 陈长香
    •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人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分析患心脏病、脑卒中老年人对其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老年人6171名,进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和就医行为调查。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均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有心脏病、是否有脑卒中是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患心脏病老年人生存质量低于无心脏病老年人,患脑卒中老年人生存质量低于无脑卒中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心脏病和脑卒中会使老年人感觉到不太舒服以至于无法继续平常活动,出现看医生和住院行为。结论老年人患心脏病和脑卒中会降低其生存质量,引起老年人的不舒适,并导致其就医行为的出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