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咳嗽
小儿慢性咳嗽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6318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母婴世界、内蒙古中医药、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联第六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等;小儿慢性咳嗽的相关文献由567位作者贡献,包括桑杲、蔡林、于恒峰等。
小儿慢性咳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318篇
占比:98.71%
总计:26661篇
小儿慢性咳嗽
-研究学者
- 桑杲
- 蔡林
- 于恒峰
- 代晓明
- 何亚薇
- 何平
- 俞姣
- 冯斌
- 刘艳琳
- 叶礼燕
- 唐彦
- 唐素萍
- 商慧云
- 姜之炎
- 左尚明
- 张伟忠
- 张建国
- 张晓红
- 张汝梅
- 张秀英
- 张维芳
- 徐亚琴
- 徐小评
- 朱珊
- 李宗林
- 李杰
- 李海霞
- 李雅莉
- 杨周剑
- 杨敏
- 杨济铭
- 王方
- 王艳芬
- 王雪峰
- 程毅
- 罗芳丽
- 胡晓岚
- 苏艳
- 范雨恋
- 蔡永艳
- 赵美芳
- 邓正万
- 郑静
- 郭自强
- 陈小芳
- 顾文红
- 黄可
- MAN Su-zhen
- 丁斐
- 丁海静
-
-
张明珠;
任献青;
刘华;
朱荣欣;
姜盈盈;
苏杭
-
-
摘要:
"四不足"是万全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和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的临床特点。基于此观点可知,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应为肺常不足、娇脏易伤;脾常不足,土不生金;肾阴不足,水不制火;阴常不足,肺津耗伤。临证时,若属肺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固表,补肺散邪之玉屏风散;若属脾常不足,应治以培土生金、健脾化痰之二陈汤;若属肾常虚,应治以滋阴降火之六味地黄丸合补肾温肺之核桃仁、蛤蚧等;若属阴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之沙参麦冬汤。
-
-
李思;
方艳丽;
叶宏;
王放;
丁斐;
沈雁
-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特征根值为2.5、累计贡献率为68.82%的5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痰湿蕴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肺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结论:因子分析法客观分析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
-
李伟;
曹丽;
马统帅;
韩博;
刘春梅;
张邵军
-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对河南省商丘市及周边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435例慢性咳嗽患儿,按照家属意愿(是否同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212例)和观察组(2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记录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慢性咳嗽病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家庭月收入)、出院时疗效、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等。结果:3岁以下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6岁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UACS,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岁以上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CVA,其次为UACS。男性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UACS,其次为CVA;女性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PIC,其次为CVA。观察组患儿出院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15,P<0.05);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ACS、CVA、PIC是商丘市及周边地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患儿的明确诊断,有助于提高患儿慢性咳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
韩飞;
王聪;
龙旭浩;
白晓红
-
-
摘要:
国家级名老中医姚晶莹教授为辽派中医儿科清润流派创立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总结与观察,其主张治疗儿童疾病时皆须考虑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学特征,阴不足则易生内热耗阴液。故善用清润疗法防治儿童阴虚内热诸症,经验丰富,效果明显。龙旭浩教授跟随姚晶莹教授学习多年,传承清润疗法,应用姚老经验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阴虚内热证)颇有体会。笔者在跟随导师龙旭浩教授及儿科团队各位老师跟诊学习中,对姚老清润疗法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深有体会,现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此三个典型儿童慢性咳嗽病症,浅析清润疗法在小儿慢性咳嗽阴虚内热证治疗中的应用。
-
-
戴兴龙;
吴玄珠
-
-
摘要:
儿童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指反复咳嗽或持续咳嗽时间>4周,且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1]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临床常会选择止咳平喘药、祛痰、抗组胺药及抗生素等进行经验性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发生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 [2] 。中医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属“久咳”和“内伤咳嗽”等范畴,具有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等优势,可从根本上改善患儿体质,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深受广大家长青睐 [3]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通过不断总结和实践,自拟止咳养肺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
-
陈磊
-
-
摘要: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结合推拿疏通肺经对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O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结合推拿疏通肺经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可提高疗效。
-
-
赵丽莎;
王啸;
孟牛安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肺脾论观察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收集小儿慢性咳嗽患儿80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及雾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六君子汤加味,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相关的症状改善情况并针对痊愈和显效患儿随访跟踪一周,观察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及药物依赖性。结果 常规组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儿的咳嗽频率、喘息、气短胸闷评分分别为(2.67±0.71)分、(1.67±2.01)分、(2.67±0.58)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2±0.38)分、(0.87±0.16)分、(1.12±0.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药物依赖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六君子汤配合西药可有效改善小儿慢性咳嗽临床效果、促使患儿康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及药物依赖性均较低。
-
-
姬遇仙
-
-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小儿慢性咳嗽疾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儿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80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抽签法分组(每组n=40),对比组接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消退时间、血清炎症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比组(62.50%),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比组(15.00%),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促进慢性咳嗽患儿症状消退,减轻炎症反应,且联合给药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
吴珊珊;
卫妍;
李江全
-
-
摘要:
慢性咳嗽系小儿常见病,病因复杂,确诊困难,治疗效果欠佳.临床观察发现小儿慢性咳嗽发病或加剧存在昼夜节律性,本文以阴阳消长为据,从“五脏主时”“六经欲解时”两方面分述小儿慢性咳嗽的昼夜节律辨证,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
周玲
-
-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中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治疗的90例慢性咳嗽患儿,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4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诊治疗慢性咳嗽患儿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尽早康复.
-
-
蔡丽莎;
桑杲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麻菀咳宁汤是导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经验方,组方由麻黄、紫菀、杏仁、百部、陈皮、半夏、茯苓、地龙、甘草九味药.导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其本在肺,其制在脾,其标为痰、湿、风、瘀等它邪,提出“调肺运脾,化痰祛湿”的基本治法,以麻菀咳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
郭自强;
桑杲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总结导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其本在肺,其制在脾,其标为痰、湿、风、瘀等它邪,提出"调肺运脾,化痰祛湿"的基本治法,创制主方麻菀咳宁汤,并随证加减,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外邪侵袭,首犯肺卫,肺为邪侵,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肺气上逆,以致咳嗽;若感邪以后,未及时治疗,或后天失养,易致病程迁延,咳嗽经久不愈。故小儿慢性咳嗽本在肺,治疗以调肺为主,包括肃肺、宣肺、开肺、润肺、清肺诸法。脾属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加之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为肺气宣降提供所必需的水谷之精和津液。脾主运化,水液经脾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当脾失健运时,气机升降失调,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促等症状;水液运化失司,聚而成湿,凝湿成痰,上贮于肺,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时,可以通过运脾祛湿,来达到调肺的效果。常用药物陈皮、白术等。桑师根据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常见证型,确立“调肺运脾,化痰祛湿”作为治疗该病的基本法则,随证加减。调肺,使肺气宣降有司,清气得入,浊气得出,呼吸通畅;使肺之阴阳得以调和,呼吸和缓有度,节律一致,从本治之。运脾,使脾运得健,无化痰生湿之源,从制治之。化痰祛湿,使留滞之痰饮水湿得以祛除,从标治之。
-
-
-
王列;
马帅;
沈红岩;
马铁明
- 《201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外治方法技术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穴位贴敷法,小儿推拿法,两者结合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差异,为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9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小儿推拿组,两者结合组,每组30例.穴位贴敷组选用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伏九贴膏"在每年的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每10天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小儿推拿组通过选取肺经、肝经、内八卦、膻中等进行穴位按摩,每天1次,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两者结合组采用"伏九贴膏"与小儿推拿的结合方法,操作次数与疗程和另两组相同.通过回访观测证候量表分数的变化,从而比较单纯及结合两种疗法的不同疗效. 结果:穴位贴敷组、小儿推拿组和两者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7%和93.3%,治疗后三组证候积分计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贴敷疗法、小儿推拿疗法及两者结合法对小儿慢性咳嗽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两者结合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有效适宜推广.
-
-
汪永红;
杜慧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时毓民教授善治小儿慢性咳嗽,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脾肺气虚为其本,痰瘀互结为其标,以健脾化痰益气活血为主导方法随证加减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最后总结了,小儿慢性咳嗽是一种病程久、反复发作的疾患,时毓民教授灵活应用健脾活血的方法辨证治疗慢性咳嗽,根据儿童肺脾肾易虚的特点,结合不同患儿的体质,以健脾益气活血法为主,兼以清肺化痰,宣肺止咳为治,选药平和,注重固护小儿脾胃之气,善用健脾益胃药,如获荃、山药、太子参等,此类药物不仅可以达到病理上的治疗效果,也可以防治中药偏性对脾胃的损伤,同时益气活血方药贯穿始终,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
-
-
张秀英;
王雪峰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属于中医肺系疾病的病名范畴.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胸片未见异常者.属于中医的"久咳"、"久嗽"、"久咳嗽".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曰"肺感于寒,微者即成咳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儿童的慢性咳嗽,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吾师王雪峰教授基于《素问·咳论》:"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胃论治小儿慢性咳嗽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
张秀英;
王雪峰;
杨晓蕾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王雪峰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用药特点及规律.rn 方法:收集整理王雪峰教授治疗慢性咳嗽处方507首,通过建立系统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处方中使用中药67味,选取使用频率大于1%的中药进行分析,共计60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89.55%,使用频率最低的为0.19%,频率>50%的药物共11味;寒性药居首,其次为温性、平性药,凉性最少;甘、苦、辛味频次较多,酸、淡、咸、涩味较少;归肺经的味数最多,其次为归胃经,其他亦有归心、肝、肾、脾、大肠、小肠、膀胱、心包.就药物的功效归类而言,累计频数在1 000以上的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解表、消食、安神、平肝熄风、利水渗湿、收涩药,其他为开窍、化湿及理气药.rn 结论:王雪峰教授诊疗小儿慢性咳嗽,分析咳嗽基本病机,以止咳为主,追溯咳嗽发病之源,辨证归经用药.
-
-
-
吴玉晶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
| 2014年
-
摘要:
从风痰的角度联合中医病因学说阐发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多为风咳,分别从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血瘀阻肺、肝郁气滞6个方面阐述风咳的辨证分型,最后典型病例加以阐明从风痰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徐荣谦主任吸收中医儿科先贤使用“芎蝎散”之宝贵经验,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在“芎蝎散”的基础上加白前、五味子、芦根,形成“加味芎蝎散”用于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症见咳嗽日久,咳吐胶痰、粘痰,用于风痰、顽痰、老痰。常在加味芎蝎散的基础上配合苏葶滚痰丸,如苏子、葶苈子。还可以加地龙、僵蚕、金礞石、青礞石、沉香。临症加减,药合病机,疗效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