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
学科德育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1篇、专利文献1737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中国德育、天津教育、上海教育等;
学科德育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鲁川、申军红、叶建柱等。
学科德育
-研究学者
- 张鲁川
- 申军红
- 叶建柱
- 叶飞
- 汪明
- 王宇
- 任卫兵
- 何杰
- 华方佑
- 周宗德
- 周彬
- 周敬山
- 周靖
- 姜广辉
- 孙琪斌
- 孟晓宇
- 崔鹏
- 张亚东
- 张国英
- 张晓东
- 徐晶晶
- 恽竹恬
- 李作林
- 李岩
- 李巧林
- 李胜男
- 李颖
- 杨健
- 毛伟娜
- 沈金兴
- 潘红玉
- 王世东
- 王丹丹
- 王洁
- 王红军
- 田保华
- 秦红
- 程明
- 肖亚东
- 苏军
- 薛婷彦(图)
- 许小峰
- 贾美华
- 赵岩
- 金利
- 陈晓云
- 陈蒙蒙
- 高峰
- 高茹
- 黄冬芳
-
-
郭利芳;
杨亢尔
-
-
摘要: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文章以"停车距离问题"为例,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的主线下,尝试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德育进行有机融合,以期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
-
沈慧
-
-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德育是当今学校课程立德树人的基本形式。数学学科在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教育中理应渗透德育,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培养。然而,当下,一些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由于其理性的特点,没有多元的德育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德育往往被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通常采用“附加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单一且存在形式化问题。那么,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并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
-
-
王太军;
赵红艳;
郭天弟
-
-
摘要:
针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德育形式单一、意识不强、显性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因“材”施教,深度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做到有的放矢,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显性化;注重潜移默化,使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润物细无声”;实现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元化。
-
-
胡萍萍;
郑琼瑶
-
-
摘要:
新时代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德树人被放在重要位置。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元素,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人文地理教育三大类,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归纳和整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总结德育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呈现方式,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
-
-
-
-
摘要:
叶剑强、米帅帅、毕华林在《教师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包括育人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专业伦理、科学观念与思维4个核心要素。其中,育人能力由班级组织管理、师生互动交往、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科德育能力4个子要素构成,是理科教师胜任力的根本;教学实践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研究4个子要素构成,是理科教师胜任力的基础;教师专业伦理由个体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准则2个子要素构成,是理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而科学观念与思维由绿色生态观念、科学共通概念、理性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个子要素构成,是理科教师胜任力的关键。
-
-
刘波
-
-
摘要: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赫然在列。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常识被列为高考语文抽查内容之一。当下高中学生对中国文化常识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的理解、传承,有利于学生从纵深、大范围的文化比较中,正确理解世界、中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对当下世界、中国文化纵深、宽泛视域比较下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落实学科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认同、自豪感。对此,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以下方法。
-
-
朱成
-
-
摘要:
“德育渗透”被视为实现学科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其核心思想是将教学视为德育渗透的载体,然后在这一载体中寻找结合点进行隐蔽的、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这样的思想路线是否合理,“德育渗透”到底是什么以及是否有可能性,成为这篇文章的思考起点,并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德育渗透”误解了德育与其它各育的本质及关系,同时否定了教学本身的教育性,它企图嫁接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实际是教学自身本来就具备的性质,最后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
-
-
杨学勇
-
-
摘要:
京山市绀弩中学深入挖掘乡贤忠烈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要求,将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实践活动等进行整合、融合、提炼,提出“六知六会”的核心素养目标,即知忠诚、知守礼、知友爱、知担责、知审美、知梦想;会欣赏、会表达、会健体、会合作、会探究、会创新,并以此作为绀中少年发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忠贤少年”品牌建设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