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013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教育性教学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铁芳、周采、彭正梅等。

教育性教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0132 占比:99.99%

总计:540210篇

教育性教学—发文趋势图

教育性教学

-研究学者

  • 刘铁芳
  • 周采
  • 彭正梅
  • 李岩
  • 叶波
  • 周琴
  • 时杰
  • 李学书
  • 殷毅山
  • 王友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孙刚成; 弓倩影
    • 摘要: 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是赫尔巴特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他并未系统设计与论证审美视域下的教学,学者对赫尔巴特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参考并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引入康德与席勒等人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思想,系统分析和补充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赫尔巴特在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学习理论,系统分析了赫尔巴特对审美世界理解的教学观与知识观,以便人们理解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下的教学思想。
    • 朱成
    • 摘要: “德育渗透”被视为实现学科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其核心思想是将教学视为德育渗透的载体,然后在这一载体中寻找结合点进行隐蔽的、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这样的思想路线是否合理,“德育渗透”到底是什么以及是否有可能性,成为这篇文章的思考起点,并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德育渗透”误解了德育与其它各育的本质及关系,同时否定了教学本身的教育性,它企图嫁接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实际是教学自身本来就具备的性质,最后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价值。
    • 摘要: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发端于清代咸丰年间的襟江书院,因登楼可见长江而得名。近年来,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学校等称号。学校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从古代书院教育中汲取经验,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中创造生长点:一是重视立德树人,提倡“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恪守“教育性教学”原则,培养有“德行道艺之实”的人才;二是实施开放教育,树立“大教育观”.
    • 唐东阳; 龚晨
    • 摘要: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有着高度的逻辑关联性,都主张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要求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导向。“教育性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将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将隐性的教育要素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要确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要将培养学生高雅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课程思政融为一体。
    • 许丽
    • 摘要: 文章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为研究视角,从“课程思政”的心理学依据以及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两方面揭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在理论基础,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学生为根本,整合学生需求和经验,提升“思想范围”形成的育人实效;以课程为载体,融合课程教学与学科育人,发挥合力育人的实效;以教师为主体,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胜任力,增强隐性教育的育人实效。
    • 许丽
    • 摘要: 文章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为研究视角,从"课程思政"的心理学依据以及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两方面揭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在理论基础,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学生为根本,整合学生需求和经验,提升"思想范围"形成的育人实效;以课程为载体,融合课程教学与学科育人,发挥合力育人的实效;以教师为主体,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胜任力,增强隐性教育的育人实效.
    • 吴成龙
    • 摘要: 基于伦理性、正当性及公平性等维度对当下学校教学现状进行考察,能够有效揭示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可能问题.在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教育性教学"的深入研究,验证了学校改进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归原初性"教育性教学"必须通过关注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状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加强学校自我完善等路径来加以实现.
    • 胡咚
    •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育德的教育性和作为教学活动的教学性,是教育性与教学性的辩证统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不断得到强化与彰显的同时,存在着教学性被遮蔽的问题.从认知、教材、教师三维度来看,问题表现为教学的认知特性不够鲜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过度或不够、教学转换与教材结合有待加强.问题产生的内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性与教学性的张力关系处理不当,外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法理论与运用转换相对滞后和教师教学素养有待提高.通过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性与教学性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转换,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实现教学性回归.
    • 刘庆昌
    • 摘要: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学"这一概念。对此,他自己的进一步阐释是,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也不存在没有教学的教育性。照这样说,"让教学成为教育"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教学就是教育。实际上并非如此。且不说赫尔巴特自己已经意识到单纯教学的存在,即便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看,"教育性"也仅仅是对教学的一种限定。进而,在"教育性教学"之外,完全可能存在"非教育性教学"和"无教育性教学"。质言之,教学并不必然是教育,否则也就没有"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别了。
    • 陈理宣; 董玉梅; 李学丽
    • 摘要: 课程思政是指知识教学中本质地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四个主体及其客体相互作用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教育性教学的价值引领.以知识点为经、以知识价值为纬的知识导论是实现"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路径,"反思与交流""创新与实践""体验与直观"形成的"观念认同""情感认同""行为习惯"是课程思政实现的教学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