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子形象

孔子形象

孔子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63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国政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等;孔子形象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岩、刘进才、夏海等。

孔子形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 占比:14.8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063 占比:85.04%

总计:1250篇

孔子形象—发文趋势图

孔子形象

-研究学者

  • 张岩
  • 刘进才
  • 夏海
  • 余树苹
  • 刘伟
  • 刘敏锐
  • 吴永斌
  • 张士杰
  • 张家国
  • 张涛

孔子形象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茂旭
    • 摘要: 相较于褒贬一端的后来者,与孔子同时代的“先秦时人”应是最能真切描绘孔子形象之人,这些人概有“小人”、贤者与弟子之分。在“小人”眼中,孔子是博学多能的圣者、通达礼乐的君子、未卜先知的圣人。于贤者而言,孔子或是“栖栖者”,游历列国,累累如“丧家狗”;或是孜孜以求的弘道者,“知其不可而为之”;或担负着教化的天命,为化成天下之“木铎”;或是聪明倨傲,有待“去欲、去骄”的年轻人。在孔门弟子看来,孔子则是“循循善诱”的师长、不可逾越的贤者以及出类拔萃的圣人。以上形象的形成和迁衍,均与其内在逻辑和价值取舍有关,而客观公允地看待孔子是儒学复兴之前提所在。
    • 沈秀清(摄影); 陈东
    • 摘要: 明阴线石刻拓本,原石现存曲阜孔庙圣迹殿,石高195厘米,宽63厘米,阴线石刻孔子像高110厘米,宽40厘米。曲阜师范大学馆藏拓本193厘米×62厘米,编号:70/2-2。孔子形象由元明时期流行的“宣圣遗像”发展演化而来,依然是身材伟岸、须髯茂密,面相“七漏”,手式依然是右左手上下叠压的“抚手”式。
    • 沈秀清(摄影); 陈东
    • 摘要: 传原在曲阜孔庙气圣殿(未见)。曲阜师范大学馆藏拓本130厘米×63厘米,编号:71.上有篆书“万世师表”,碑额“先师孔子行教像”。孔子形象与元明时期的“宣圣”遗像。明显不同,虽然依旧是须髯繁茂,但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双手姿势与前此的右左手上下叠压的“抚手”式不同,采用了右手背与左手心相合,左手在外。
    • 饶莉
    • 摘要: 孔子在《易传》中对“时”的重视及《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举止等皆体现“时”观念在孔子仁礼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带着自然与道德双重指向,在动静变易中呈现为“四时、时机、时命、时中”四层意蕴。安乐哲与罗思文希望探索一种更符合中国哲学韵味的《论语》解读和翻译方法,但由于对“时”把握的不充分性,其译本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本文在尝试构建“时”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四时、时机、时命、时中”四个层面透视原典中的孔子形象,分析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英译本中孔子形象塑造的偏差,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具体路径。
    • 吴冕
    • 摘要: 孔子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其形象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洗涤和重塑,从而产生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孔子。而《论语》带给我们的则是一个直观的、不经雕琢的孔子,撇开他脚下所堆积的神坛,孔子在《论语》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本文则着重介绍了我在阅读论语后所提炼出的孔子的四个形象:一位教学相长的老师、一位严于律己的谦谦君子、一位怀才不遇的政治家、一个可爱的真性情的老头儿。
    • 杨孝瑜; 孔亚君
    • 摘要: 自汉代开始,人们便以石刻、壁画或木雕等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到魏晋以后,文人画家们也常以孔子形象和事迹作为题材展开创作。孔子博物馆珍藏有明清时期的《孔子为鲁司寇像》《三圣图》《观鼓器图》《孔子讲学图》等十余幅表现孔子的单个故事画像,从广义上讲,凡是表现孔子事迹的图画,均可视做孔子圣迹图。本文只讨论孔子故里曲阜.保存的、表现多个故事情节的《孔子圣迹图》。
    • 李志先
    • 摘要: 史料既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但是在长期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忽视史料在学生学习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充分吸收新世纪以来史料教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史料研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郭滨赫
    • 摘要: 在我国文化悠悠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创始人老子,王禅老祖鬼谷子等,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仅改造了当时的社会,更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本文就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展开研讨,从而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我国思想大家孔子的形象及其儒家思想。
    • 秦晓
    • 摘要: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转化与构建,呈现出褒扬、批评和改造三种倾向.其中褒扬孔子较多,批评孔子较少,以改造孔子为主,将孔子塑造成黄老道家的"代言人",反映《淮南子》具有道家的思想主旨和立场.《淮南子》对孔子形象的转化与建构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思维方式、理念目的、学术立场以及时代特征等方面对比《淮南子》和战国诸子的孔子形象异同,能反映其融合会通的特点.
    • 赵蕴萱
    • 摘要: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孔子形象的研究开始成为哲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不同社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改革开发四十年来,当代美国学术期刊所发表有关孔子或者儒学研究的文章所展示的孔子形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孔子被塑造成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楷模和道德代理人;孔子"仁"者形象深入人心;将儒家思想与西方宗教关联在一起,孔子形象被赋予宗教神学色彩;将孔子塑造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齐名的哲学家.通过观察、审视和思考当代美国学术期刊中的孔子形象,跳出自家固有的"文化圈子",去获得"自知之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