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5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7444篇;相关期刊478种,包括青春岁月、考试周刊、海外英语(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峰会等;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071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海龙、尤泽顺、赵芃等。

批评话语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4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444 占比:99.40%

总计:178509篇

批评话语分析—发文趋势图

批评话语分析

-研究学者

  • 田海龙
  • 尤泽顺
  • 赵芃
  • 郭松
  • 辛斌
  • 刘明
  • 纪卫宁
  • 郜丽娜
  • 张杰
  • 李颖

批评话语分析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雅君
    • 摘要: 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借助NOW语料库分别从词频统计、搭配词分析、索引行分析三个层面定量统计海外英文媒体涉泉报道话语的特征,并结合三维话语分析模型,从文本描述的维度进行话语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考察海外英文媒体在报道中建构的泉州形象。研究发现,泉州在海外英文媒体话语中呈现了“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等形象,海外英文媒体将泉州城市形象与中国国家形象紧密联系,泉州的国际形象也是中国对外形象的一部分。此外,研究还发现,海外英文媒体较关注城市的突发安全事故等负面事件的报道。基于发现,文章就进一步提升泉州对外形象提出了建议,在未来的传播中应注重:(1)多呈现城市历史文化元素;(2)提升泉州的国际辨识度和知名度;(3)抓住关注契机,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重塑城市的形象。本研究对提升泉州及其他中国城市的海外形象建构能力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 陈冬纯; 陈燕霞
    • 摘要: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蕴含着一定的话语秩序和权力意志,具有指向性、动态性、过程性和引导性等特征。研究选取“十三五”期间中央及部委层面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新一代语料库LancsBox中的Words、GraghColl、N-gram等功能进行政策文本的高频词、高频词丛和搭配网络等语言特征分析,从而考察政策文本的主要议题,并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阐释政策话语的建构逻辑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研究旨在检验语言学理论在政策文本研究中的适用性,丰富了政策领域的研究视角,并拓宽研究的实证基础。
    • 杨静; 姚佳
    • 摘要: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界兴起用互文性研究进行语篇分析。互文性回答了话语界为何反复使用某些形式描述修辞情境,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知识确定文本之间的映衬关系,批评话语则分析了互文关系所表达的文字背后的权力关系。结合体裁互文性的上述特点,分别介绍了互文性及体裁的概念,评介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互文性,梳理了体裁互文性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揭示语篇构建社会关系的功能。
    • 张依特; 贾珍霞
    • 摘要: 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其语言具有特殊性,需要使用一定的策略。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善不完善,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基本通过幼师的话语描述,因此幼师的话语显得尤其重要。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出发,本文选取50条教师日常用语作为语料,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语言具有全方位使用叠词、形容词和语气词,大范围使用第三人称,多用修辞手法和多用积极、鼓励性语言等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语言既要能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又要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探讨幼师语言,探析幼师的心理感知以及话语策略,从而能够对幼师的语言进行理智判断,正确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 刘淑楠; 孙志祥
    • 摘要: 电视新闻借助科技的发展以多模态话语的形式进行传播。本文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女性编程项目的一则报道为语料,对报道中的视频采用视觉语法的分析方法,对文字部分则以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式为基础从名物化和情态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揭示美国电视新闻如何通过多种社会符号有效向受众传达信息,从而对观众的信息接收起导向作用。
    • 孙淼
    • 摘要: 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借鉴费尔克劳的话语分析模型,采取文本分析—社会语境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的框架,利用语料分析软件Antconc(3.5.8),重点探析俄罗斯现有4版《能源战略》的词汇变化与社会成因。俄罗斯能源战略制定逐渐凸显清洁能源内容、不断增加技术与人才的话语设定、持续提高区域发展与亚太合作话语分量,突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对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的作用。俄罗斯能源战略不仅同其他话语在能源安全、高新技术和人才的内容上存在内在的互动性,而且其演变内容也为中俄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能源安全互信、科研人员交流与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 宋晗琳
    • 摘要: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深,国际舆论逐渐复杂化,呈现“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日本媒体在报道涉华问题上时常表现出戒备的姿势,南海议题的报道也成为日媒涉华报道热点。以语料库分析软件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对《朝日新闻》2020年度涉南海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朝日新闻》报道不同国家行为时具有相对显著的偏向性,报道中国方面行为时采用名物化、主动化等话语策略进行加工,对国际舆论场的中国形象构建造成负面影响,为南海问题的舆论安全维护带来挑战。
    • 张玉; 汤佳佳
    • 摘要: 奥运会的相关议题通常会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奥运会的媒体报道形成了一场全球范围的传播仪式,也成为各国媒体进行舆论斗争的重要场所。《纽约时报》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运动员的报道,背离了其一贯声称尊崇的客观性原则,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尽管奥运会是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但在有关奥运会的报道中却不乏媒体间进行的舆论斗争与意识形态斗争。我国媒体在国际事件中应更好制定对外传播策略、应对舆论斗争、把握国际话语权。
    • 黄海昕; 张豫
    • 摘要: 通过描述中西方主流媒体在中国减贫脱贫报道中的话语特征,探究报道背后的态度立场和意识形态。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对高频词表、索引行和词簇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比较中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一重要实践所持的立场。研究结果显示,中方媒体更多摘引积极可信的官方话语,更多关注减贫脱贫实践的成果与国家发展;西方媒体则更多摘引无可靠信源的民众话语,通过使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断章取义,传播负面消极信息,并一味强调中国的贫穷现状。
    • 江逸
    • 摘要: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虽然客观再现事实,但话语背后往往也隐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从及物性的视角分析《纽约时报》中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探讨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立场,以及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疫情的报道主题复杂多元,主要聚焦负面信息。在物质过程的选择上多选择消极词汇,将隐藏的意识形态嵌入语篇;言语过程主要聚焦、放大了负面的声音,在关系过程中情绪化表达胜于理性分析,旨在营造一个扭曲、刻板的中国形象,心理过程的描述散布了悲观的情绪,企图煽动公众对中国政府的责难。这种消极形象的塑造与其价值观、政治体制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紧密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