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2篇、专利文献4730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管子学刊、齐鲁学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孔子家语》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朝明、宁镇疆、杨江等。

《孔子家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2 占比:7.83%

专利文献>

论文:4730 占比:92.17%

总计:5132篇

《孔子家语》—发文趋势图

《孔子家语》

-研究学者

  • 杨朝明
  • 宁镇疆
  • 杨江
  • 王晶
  • 赵永春
  • 骆承烈
  • 李海霞
  • 王其和
  • 王文晖
  • 石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伊咏; 宫宝悦
    • 摘要: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独有、特殊、复杂的文化信息,不同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增加了其翻译的难度,对于包含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典籍来说更是如此。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中国本土创建的译论体系,将“翻译内”与“翻译外”相结合,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首先探究荷兰汉学家罗伯特·克莱默斯在从事《孔子家语》译介中的译者行为,进而探讨其对《孔子家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色,发现其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总体倾向,以期为中国典籍英译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 杨玲
    • 摘要: 今本《孔子家语》和《韩非子》中有五组“重文”,其中有三组“重文”文本差异显著,相似度很低,这种显著不同恰好与二书的思想分歧一致:具有明显儒家色彩的文辞,《韩非子》中均无;具有明显法家色彩的文辞,《孔子家语》中均无。另有两组“重文”文本差异极小,相似度很高,其所表现的思想恰为儒法两家所共持。造成《韩非子》与《孔子家语》“重文”的原因是它们使用了相同的源文献。这批文献由韩非的老师荀子收集、整理,后辗转流传至汉,成为《韩非子》《孔子家语》《说苑》等典籍共同的素材。《韩非子》寓言有一部分是通过改编历史故事而成,其改编的一般方法就是把所用历史文献中与法家思想不合的内容删除,增加符合法家思想的细节,同时有意增强其故事性,通过一些细节说明它们与历史文献本貌的不同。
    • 魏衍华; 韦英
    • 摘要: 《孔子家语》《论语》皆为孔门后学整理“孔子遗说”后的材料。《论语》是“孔子遗说”中“正实而切事”者,是孔子“遗言”的选编;《孔子家语》是其余材料的汇编,二者属于同根同源关系。《孔子家语》流传过程中,孔安国的整理和王肃的注解至关重要,为后世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孔子遗说”。有人怀疑《孔子家语》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奉了唐代学者颜师古“非今所有《家语》”的说法。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面世,《孔子家语》成为人们心目中“孔子研究第一书”,在新时代“论语学”体系建构过程中理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钟岳文
    • 摘要: 如果论及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古代典籍,我想绝大多数人会先想到《论语》,也有人会在《论语》之外想到《孔子家语》。然而,如果要问记录孔子及其子孙言语行事的作品,我想大多数人就回答不上来了。这部书名叫《孔丛子》。《孔丛子》的主要内容《孔丛子》相当于一部"孔家杂记",主要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
    • 杜杰慧
    •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家语》中说:"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说:"行者,顺天行气也。"1也就是说,正是基于五行学说从而产生了天地万物。《黄帝内经》结合中国传统的五色、五味概念,与五行学说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医学五色养生的学说。《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五色、五味",按照五行学说的原理,它与人体的脏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五脏,它可以调节我们的皮肤和五官。所以,"五色"及"五味",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美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付潇峣
    • 摘要: 冉有作为"孔门十哲之一",在《论语》与《孔子家语》中都有不少与之相关的记述,但却被研究者所冷落,远没有颜渊、子路、子贡等孔门弟子研究来得深入,因此很有必要对冉有的性格与心理做进一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孔门和儒学.该文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主,结合其他古籍相关记载,对冉有平时生活中表现出的志向与性格以及其从政时对军事政事所做的处理,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期进一步走进冉有徘徊于儒家理想政治与社会现实政治之间的心理.
    • 王栋
    • 摘要: 玉海堂本《孔子家语》附有音切50条,前人以为这是王肃的注音.文章对此说提出了质疑,通过切语用字特征、各版本注音释义差异、音系特点等方面论证了玉海堂本《孔子家语》音切不是王肃的注音.同时发现这些切语与明代嘉靖年间陆治校该本《孔子家语》全同,最终断定玉海堂本《孔子家语》作音人是明代陆治.
    • 王其和; 宋艳霞
    • 摘要: 《百子全书》作为清光绪元年(1875)湖北崇文书局编辑刊行的一部大型诸子类丛书,选收了先秦至明代的子书8类100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诸子学派在学术发展中的传承、流变和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百子全书》所收《孔子家语》作为其中儒家类文献之一,与目前通行版本有较大差异,目前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没有认识到其重要的文献价值.文章以《百子全书》本《孔子家语》与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黄鲁曾覆宋本、同文书局石印影宋抄本、齐鲁书社据清光绪二十四年贵池刘世珩影宋刻本、(日)太宰纯《增注孔子家语》等主要版本进行对校,旨在探讨《百子全书》本独特的版本文献价值.
    • 休云
    • 摘要: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孔子家语》人们对书生有一个共同印象,就是弱不禁风1、手无缚(fù)鸡之力,文弱书生几乎成了读书人的代名词。其实,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之境是书剑相伴、文武兼备,用陆游的话说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意思是,飞身上马去抗击猖狂的敌人,下得马来又忙写军中的文书。比如,东汉投笔从戎(róng)的班超、宋朝挑灯看剑的辛弃疾、明朝平贼讨逆的王阳明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不例外。
    • 王立刚
    • 摘要: 中国古人最初用来衡量长度、距离、空间大小的单位都是以人为标准的。现在的1尺约为33.3厘米,古人却说"八尺男儿",显然,古代1尺的长度与现在不同,那么古代的1尺是多少呢?《孔子家语》中说:"布手知尺。"也就是说,把手张开到最大就是1尺,这可能是"尺"字最初产生时的意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十几厘米。后来,1尺的长度大约为现在20厘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