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奴隶

奴隶

奴隶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3篇、相关期刊748种,包括法制博览、青年博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奴隶的相关文献由1042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朱成玉、田汉等。

奴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3 占比:100.00%

总计:1173篇

奴隶—发文趋势图

奴隶

-研究学者

  • 佚名
  • 朱成玉
  • 田汉
  • 聂耳
  • 刘诚龙
  • 李剑
  • 刘燕敏
  • 孙艳萍
  • 张宏杰
  • 李海峰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余游
    • 摘要: 以往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奴隶说是为了维护奴隶制,但其《政治学》相关原文中却几乎没有提到政治,而更多的是关于形而上学。因此,学界完全有必要反思一下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奴隶说的真正动机。亚氏在其论证过程中以整体自然主义为线索,想方设法地减少个体的无序性和特殊性,从而增加整体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尽可能地压制奴隶个体的贪婪与欲望,通过少部分统治者对大部分奴隶个体的强行规制,增加整个城邦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古希腊哲学以对形而上学的纯粹追求闻名,只有中国哲学才会刻意地将形而上学用于政治观点的论证。因此,既然亚氏本人对奴隶的态度完全是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就事论事,人们应该纠正以往对亚氏的政治偏见,回到纯粹的形而上学中去探讨。
    • 摘要: 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9月29日《红色中华》第239期第4版。该版刊发《国民党法西斯蒂的奴隶教育》的报道。报道指出:“蒋介石最近下令厉行法西斯蒂化的教育政策,以造就帝国主义的奴隶与顺民,这一教育政策实施的方法,是暴力的压迫和卑劣的改良欺骗。”在报道题头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所有国民党区域的各级学校都在法西斯蒂的教育统制的政策之下,变成了法西斯蒂的宣传训练机关,来麻醉民众的反抗。
    • 摘要: 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王充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竭尽所能之后,才能沉静地接受人力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都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 李芷萱
    • 摘要: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嘹亮的国歌声响起,瞬间激荡了我火热的心。思绪飘回很多年前--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儿,指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奶声奶气地喊着:“我要!我要!”女人微笑着说:“乖宝宝,这可不能拿在手里当玩具。”“为什么?”小女孩儿不解地问,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女人轻声对她说:“那是我们的国旗。你看,上面的五颗金色的星星是不是很漂亮?”小女孩儿歪着头,盯着迎风飘扬的旗帜出了神。那个小女孩儿就是我,那个女人就是我的妈妈。
    • 高力克
    • 摘要: 鲁迅晚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并没有摈弃其“立人”的启蒙主义。他的国民性批判聚焦于奴隶性,将数千年皇权专制和封建礼教奴役人民造成的国民精神中的主奴根性,视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精神障碍。奴性是皇权社会臣民人格的精神特征。鲁迅持之以恒地批判奴性,呼唤个性解放和自由独立的现代人格。“立人”和人的现代化,即祛除奴性,实现从奴隶到人的人格转型。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奴性批判,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中国的发展“根柢在人”,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升华。“人”之立,是中国文明进步的真正表征。
    • 陈泽华
    • 摘要: 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奴隶因穆斯林政权的建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连年的战乱及伊斯兰教与印度本土宗教的冲突使奴隶的数量急剧增长,奴隶来源亦更加多元和广泛.这一时期印度奴隶的地位较历史上其他时期有所改善,奴隶的身份和地位呈现出朝向特权阶级的向上的"流动性".伊斯兰教所宣扬的平等思想和苏非圣人们的说教为这种"流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以战争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初来乍到的穆斯林统治者在印度次大陆立足未稳的客观现实,以及对当地宗教、文化及自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穆斯林政权建立之后,一部分精英奴隶由于表现出色,被主人解除了奴隶身份,在政治地位上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他们跻身统治阶级,成为封建贵族,极个别奴隶还成功问鼎权力的顶端.一部分奴隶为满足穆斯林宫廷需要,变身为手工业者或艺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过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奴隶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虽然皈依了伊斯兰教,摆脱了印度社会的种姓压迫,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但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
    • 陈泽华
    • 摘要: 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奴隶因穆斯林政权的建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连年的战乱及伊斯兰教与印度本土宗教的冲突使奴隶的数量急剧增长,奴隶来源亦更加多元和广泛。这一时期印度奴隶的地位较历史上其他时期有所改善,奴隶的身份和地位呈现出朝向特权阶级的向上的“流动性”。伊斯兰教所宣扬的平等思想和苏非圣人们的说教为这种“流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以战争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初来乍到的穆斯林统治者在印度次大陆立足未稳的客观现实,以及对当地宗教、文化及自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穆斯林政权建立之后,一部分精英奴隶由于表现出色,被主人解除了奴隶身份,在政治地位上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他们跻身统治阶级,成为封建贵族,极个别奴隶还成功问鼎权力的顶端。一部分奴隶为满足穆斯林宫廷需要,变身为手工业者或艺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过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奴隶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虽然皈依了伊斯兰教,摆脱了印度社会的种姓压迫,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但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
    • 王化清
    • 摘要: 一、挑担子古希腊诗人荷马原是一个奴隶,整天为奴隶主干活,累得大汗淋漓。一日,奴隶主让他和许多奴隶运送货物,说:"路上要走好几天,门口有几副担子,你们各自挑副担子上路吧。"话音刚落,奴隶们就抢着去挑轻担子,这时只有荷马挑了一个很重的担子。几天后,荷马挑的担子渐渐地变轻了,到达目的地时,担子已经空了。荷马的聪敏智慧得到了奴隶主的赏识,后来,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成了自由民。
    • 宝哥哥
    • 摘要: 2021年4月,佳士得拍卖行隆重揭晓了史上估价最高的亚洲艺术品--中国现代艺术巨匠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这是继苏轼《木石图》、常玉《五裸女》等创下拍卖世界纪录后的又一艺术史诗级重磅杰作。关于徐悲鸿,大家最熟悉的是他的《奔马图》,其实他不光画马,也画狮子,在20世纪20到40年代,他还以“狮子”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在恃殊的年代和语境之下,这些狮子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
    • 美埃里克•杰•多林; 冯璇(译)
    • 摘要: 1726年4月末,约翰•格林船长终于准备起航了。最后一些食物、淡水和物资也被运上停泊在宽阔的牙买加金斯顿港码头的“伊丽莎白号”。格林和他的十六名船员打算横跨大西洋,到非洲的几内亚海岸运送一船奴隶,这些奴隶正是支撑牙买加这个岛屿上残暴经济的主要劳动力。牙买加那些面积巨大且利润丰厚的甘蔗种植园都是靠数以万计的奴隶来完成极为辛苦的甘蔗收割和加工工作的,他们生产的产品满足了越来越多大英帝国国民在喝茶、喝咖啡及做蛋糕时加入甜味剂的渴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