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方坯

大方坯

大方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36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2409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6高品质钢连铸生产技术及连铸坯质量控制交流会、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4年高品质钢连铸生产技术及装备交流会等;大方坯的相关文献由973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苗勇、陈天明、陈亮等。

大方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4094 占比:99.32%

总计:24260篇

大方坯—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庆涛; 唐雪峰; 李泽林; 潘栋; 柴明亮; 贾吉祥
    • 摘要: 本工作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螺旋电磁搅拌器(单绕组),并研究了单绕组线圈所激发的螺旋电磁场对含碳量为0.75%(质量分数)的钢铸坯(大方坯)的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电磁搅拌的电流、搅拌频率以及搅拌方式都会显著影响合金元素的分布。当对铸坯进行反螺旋型搅拌时,螺旋搅拌的电流越大(400 A以上)、频率越高(6 Hz以上),碳元素的偏析程度越低。采用电火花原位分析测定了搅拌前后铸坯的碳元素偏析程度,结果表明,对螺旋电磁搅拌的参数进行优化后,铸坯中心区域的碳元素的统计偏析度可降低50%以上(95%的置信区间)。
    • 胡志勇
    • 摘要: 采用数理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中间包档墙控流方案对钢水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孔导流墙的控流效果最佳,各流特征参数的一致性好,平均各流响应时间峰值时间及实际停留时间分别为316s、670s及1352s,平均死区体积分率小于10%,包内最大温差小于5 K,各水口间温差小于1 K。轴承钢生产表明,优化方案在降低开浇过热度和提高钢的洁净度提高塞棒曲线的一致性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饶金元; 张孟昀; 陈君; 赵立华; 包燕平
    • 摘要: 以中碳钢42CrMo为试验钢,通过建立300 mm×400 mm连铸大方坯凝固传热模型,确定合理压下区间4#~7#辊压下量分别为"1 mm-2 mm-3 mm-1 mm",并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轻压下工艺对铸坯凝固各组织占比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改善中心致密性和偏析。铸坯芯部最大疏松点尺寸由1106μm×608μm缩小至600μm×334μm,横截面上碳偏析指数范围由0.889~1.095缩小至0.962~1.064。轻压下工艺可有效改善铸坯内部质量。
    • 徐记莹; 夏杨青
    • 摘要: 凹坑是热轧大方坯常见的一种表面缺陷,它对后工序生产的产品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轧制工艺及过钢件是与凹坑缺陷产生相关的主要因素。针对热轧大方坯表面批量发生的三种典型凹坑缺陷,通过现场跟踪、试验验证等手段,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并在现场实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这三类典型凹坑缺陷的发生。
    • 杜肖臣; 刘青; 张江山; 王超; 李明
    • 摘要: 合理的连铸二冷工艺制度是提高非调质钢连铸坯质量的关键。以某钢厂320 mm×480 mm C38N2非调质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大方坯横向水量分布的凝固传热模型,分析二冷区各段喷淋水量分布对铸坯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行工艺喷淋条件下,二冷一段和二段铸坯边角部喷淋水量较大,铸坯在二冷一段出口内弧和侧弧的表面横向温差分别达到了340°C和327°C,三段和四段铸坯表面中心喷淋水量较大,铸坯在空冷区内弧和侧弧的表面回温分别为109°C/m和125°C/m,容易引发角部裂纹和内部裂纹。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二冷一段和二段降低喷淋高度+三段和四段升高喷淋高度”的喷嘴布置方式。水量分布优化后,二冷各段出口表面横向温差基本控制在200°C以内,铸坯在空冷区内弧和侧弧表面回温分别降低至95°C/m和107°C/m,角部回温由94°C/m降低至40°C/m,降低了裂纹缺陷发生率。研究结果可为该类非调质钢连铸生产提供借鉴。
    • 胡志勇; 陈兴华; 李家通; 陈鹏涛; 张开朱; 陈敏
    • 摘要: 结合某厂四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生产实际,采用数理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间包控流方案对钢水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孔导流墙的控流效果最佳,各流特征参数的一致性良好,各流平均响应时间、峰值时间及实际停留时间分别为136,670及1305 s,死区平均体积分数小于10%,包内钢水最大温差为8 K,各流出口间温差小于1 K.GCr15轴承钢实际生产数据表明,优化方案在降低开浇过热度和提高钢的洁净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董文清; 李明; 陶镳; 李翔; 张健博; 高江
    • 摘要: 针对某钢厂断面尺寸250 mm×300 mm GCr15轴承钢连铸工艺,采用自主研发的喷淋测试平台对二冷区喷嘴进行了喷淋水量分布测试,建立了基于喷嘴实际水量分布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喷嘴布置方式对连铸坯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二冷1段内弧采用了单排“双喷嘴”的布置方式,加剧了铸坯横向冷却的不均匀性,由此提出将单排“双喷嘴”更换为单排“单喷嘴”的布置方式。经仿真计算,喷嘴配置优化后不仅改善了连铸坯的冷却不均匀性,而且铸坯角部温度得到提高,热塑性得以改善,有效降低了铸坯裂纹的发生率。
    • 马海涛; 张炯明; 尹延斌
    • 摘要: 为研究压下对连铸坯内部裂纹产生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30 mm×280 mm断面大方坯压下数学模型.通过压下模型对重轨钢连铸坯压下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模拟计算,对压下过程中产生的内部裂纹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连铸坯不同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温度场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压下模型计算了连铸坯中心固相率0.3~0.7时凝固前沿的等效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连铸坯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位置处分别施加7 mm压下量进行压下,连铸坯凝固前沿等效塑性应变未超过临界等效塑性应变(0.4%),连铸坯未出现内裂纹;同时,对连铸坯在中心固相率为0.6位置处进行了不同压下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连铸坯压下量超过7 mm时,凝固前沿的等效塑性应变超过临界塑性应变(0.4%),连铸坯出现内裂纹,并且压下量越大,连铸坯内裂纹越严重.同时,工业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 姜东滨; 智建国; 宋海; 高勇; 张立峰
    • 摘要: 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钢轨钢连铸坯脱氢退火行为,分析不同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条件下连铸坯脱氢效果,优化了脱氢退火工艺.在脱氢退火过程中,连铸坯角部和边部的氢含量快速降低,而连铸坯中心氢含量在加热段后期开始降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连铸坯中心脱氢的起始点明显提前,最大脱氢速率显著增加.随着均热段时间逐渐延长,连铸坯中心氢含量明显降低,但脱氢速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通过优化脱氢退火工艺参数,连铸坯中心氢的质量分数能够降低至0.6×10-6,脱氢效果显著.
    • 陈寿红; 刘林刚; 姜东滨; 李金柱; 王亚栋; 张立峰
    • 摘要: 针对Q235KZ钢230 mm×230 mm大方坯连铸二冷区频繁漏钢事故,采用扫描电镜、低倍腐蚀、成分分析、黏度测定、模拟计算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连铸坯表面存在较长的纵裂纹,且漏钢坯壳附近存在夹渣.此外,发现结晶器内的初始凝固坯壳生长不均匀,在结晶器出口处最薄坯壳厚度为7.9mm,最厚为20.2mm.通过调整保护渣碱度、降低渣膜导热速率、优化二冷区水量分配,大方坯漏钢次数显著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