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周神经阻滞

外周神经阻滞

外周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6427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基层医学论坛、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中欧小儿麻醉交流会、第十四次长江流域、第八次华东地区、第十四次江苏省麻醉学术大会、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等;外周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仲煌、张敏、刘健等。

外周神经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6427 占比:99.87%

总计:156628篇

外周神经阻滞—发文趋势图

外周神经阻滞

-研究学者

  • 徐仲煌
  • 张敏
  • 刘健
  • 彭丹丹
  • 王保国
  • 王国林
  • 王敏
  • 王立新
  • 谢林碧
  • 马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宁(综述); 郭向阳; 杨宁(审校)
    • 摘要: 外周神经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暂时阻断其冲动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外周神经阻滞常用于微创手术围术期镇痛,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局麻药通过影响神经轴突的动作电位对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及传递产生可逆性阻断。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围术期镇痛的一大限制是持续时间短[1]。
    • 王利刚
    • 摘要: 目的:分析单侧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04~2020-02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其中41例采用全麻为对照组,另43例采用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及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各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VAS)、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_(2)、T_(3)、T_(4)时段研究组HR频率、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12h、24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1.95%(9/41)(P<0.05)。结论:单侧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缩短拔管时间,保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障碍情况。
    • 蔡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与全麻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7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及研究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研究组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评分。结果研究组DBP、SBP、HR最大变化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MM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较,外周神经阻滞应用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快速恢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赵刚
    • 摘要: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手术40 min、麻醉苏醒应激反应[肾上腺素(AD)、内皮素(ET)]及预后情况。结果手术40 min、麻醉苏醒时,两组AD、ET水平高于入室时,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外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可降低患者术中机体应激反应,改善预后。
    • 莫小倩; 苏仙; 王东信
    • 摘要: 良好的镇痛管理是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区域镇痛技术在各类手术术后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区域镇痛技术有硬膜外镇痛、鞘内吗啡镇痛、外周神经阻滞等。硬膜外镇痛是开放性大手术术后镇痛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失败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鞘内吗啡需要剂量小、镇痛效力高、作用时间长。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不同镇痛技术的优势与风险各不相同,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镇痛策略,以提高镇痛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
    • 李美红; 姚文龙; 万里; 张传汉
    • 摘要: 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外周神经阻滞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传统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镇痛模式,正在向以外周神经阻滞为主、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镇痛模式转变。全麻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有很多优势,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加快术后康复等。但是,部分患者在神经阻滞恢复期发生爆发痛,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痛,不仅增加术后镇痛药的使用,而且严重影响着术后恢复。该文就骨科手术神经阻滞后爆发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神经阻滞作为骨科手术辅助镇痛提供指导。
    • 刘金升; 袁克志; 包音; 龚雨; 李天佐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耳大神经阻滞(GANB)对中耳显微手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的影响,评价其在中耳手术围术期少阿片或无阿片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择期行中耳显微手术的患者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GANB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3例。B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超声引导下注射0.5%罗哌卡因2 ml阻滞患侧耳大神经;C组行单纯全麻。两组全麻方案和用药相同。术中维持丙泊酚7 mg·kg^(-1)·h^(-)1静脉输注,通过调整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Cp_(remi))维持HR 50~90次/分,SBP 95~125 mmHg。血流动力学指标达标并稳定后,此时Cp_(remi)为适宜浓度,维持此浓度至术毕。记录切皮后适宜Cp_(remi)和达到适宜Cp_(remi)后3 min的BIS,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每小时用量和药物泵注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PACU清醒后5 min、术后2、4、6 h NRS评分,术后6 h内补救镇痛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B组适宜Cp_(remi)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每小时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PACU清醒后5 min、术后2、4、6 h 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内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达到适宜Cp_(remi)后3 min的BIS、丙泊酚每小时用量、药物泵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GANB可以降低中耳显微手术中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喉罩拔除时间,同时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
    • 刘素梅; 刘春阁
    • 摘要: 目的:研究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s,PNB)、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及椎管内麻醉(Intraspinal anesthesia,IA)方式在老年腹部手术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147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PNB组、GA组与IA组,每组各49例。PNB组患者采取外周阻滞麻醉,GA组采取全身麻醉,IA组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PNB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IA组与GA组(P<0.05)。三组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不同组比较中,术后6 h、术后3 d与术后7 d PNB组与IA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GA组(P<0.05)。术后6 h、术后3 d与术后7 d PNB组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与IA组(P<0.05)。结论:在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中,PNB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GA与IA,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较小。
    • 王佳
    • 摘要: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合理应用可避免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优势并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DPN患者的外周神经已存在基础病变,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的优势、麻醉实施、局麻药浓度和佐剂的选择、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提高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DPN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
    • 潘志勇
    • 摘要: 目的 探究高龄患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应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7.44% 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4,P=0.048<0.05).研究组患者的顺苯磺酸阿曲库胺、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7.43±3.15)min短于对照组的(18.62±3.74)min,拔管时间(8.71±3.08)min短于对照组的(20.28±5.4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91、11.478,P=0.000、0.000<0.05).结论 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