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骨科手术

下肢骨科手术

下肢骨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09311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双足与保健、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全国第八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术研讨会等;下肢骨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晓亮、刘江梅、周国庆等。

下肢骨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9311 占比:99.96%

总计:709564篇

下肢骨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下肢骨科手术

-研究学者

  • 任晓亮
  • 刘江梅
  • 周国庆
  • 唐超
  • 姚新苗
  • 张玉国
  • 曾建峰
  • 胡兆云
  • 陈华
  • 高祥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燕; 廖申坤
    • 摘要: 目的:分析用氯诺昔康联合帕瑞昔布钠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采用氯诺昔康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采用氯诺昔康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压病人自控镇痛(PCA)泵的总次数及有效的按压次数、术后使用芬太尼的剂量、接受镇痛治疗后不同时间疼痛的程度、对镇痛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用药期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氯诺昔康联合帕瑞昔布钠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其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较少,其对镇痛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 王晓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A组开展传统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开展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A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邹岩; 徐慧; 张斌斌; 居从金; 王军
    • 摘要: 目的:观察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患者疼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S组)、纳布啡低剂量组(0.1 mg/kg,N1组)、纳布啡中剂量组(0.2 mg/kg,N2组)、纳布啡高剂量组(0.3 mg/kg,N3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前15 min,N1组、N2组、N3组分别静脉推注0.1 mg/kg、0.2 mg/kg、0.3 mg/kg纳布啡(均使用生理盐水配成10 m L溶液),NS组同时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4组术后1 h(T1)、4 h(T2)、8 h(T3)、24 h(T4)及48 h(T5)静息状态下疼痛数字评分(NRS)、补救镇痛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T1、T2、T3、T4、T5时间点静息状态下NRS评分、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S组或N1组比较,N2和N3组NRS评分降低,N3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P<0.05)。与NS组比较,N2组和N3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补救镇痛总量减少(P<0.05)。与NS组比较,N1组、N2组和N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纳布啡预防性镇痛能够有效缓解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 蔡庆宇; 刘海洲
    • 摘要: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下肢骨手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布比卡因+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B组采用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流动力学指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舒适度(BCS)评分,术后要求行镇痛的时间和镇痛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MA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更长,BCS评分更高,要求行镇痛的时间延长、镇痛的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结论 与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比较,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下肢骨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效果显著,镇痛力强,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次数减少。
    • 潘志勇
    • 摘要: 目的 探究高龄患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应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7.44% 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4,P=0.048<0.05).研究组患者的顺苯磺酸阿曲库胺、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7.43±3.15)min短于对照组的(18.62±3.74)min,拔管时间(8.71±3.08)min短于对照组的(20.28±5.4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91、11.478,P=0.000、0.000<0.05).结论 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结合静脉快通道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应用.
    • 张欣
    • 摘要: 目的:比较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29)与全身麻醉组(n=29).术中分别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与全身麻醉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及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相比,P>0.05.术后12 h及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相当,但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其POCD的发生率更低.
    • 冯春辉; 陆兴浩
    • 摘要: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和观察组(30例,给予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气管插管完毕时(T_(1))、切皮时(T_(2))、切皮后30 min(T_(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6、12、24 h疼痛程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时比,T_(1)-T_(3)时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T_(3)时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HR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T_2时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4~24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缓解患者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张瑞权; 粱超; 陈祖涛
    • 摘要: 目的:探析下肢骨科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84例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常规麻醉的42例患者纳入比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42例患者纳入麻醉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组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的见效时间短于比照组,维持时间长于比照组,P<0.05;麻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中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确切,优于常规麻醉,且安全性高.
    • 王慧琼
    •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布比卡因不同比重分成轻比重、等比重与重比重三组,统一进行腰硬联合,统计麻醉效果.结果:经统计,麻醉后5min等比重组的血压与心率指标均优于轻比重组与重比重组,P<0.05.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容易进行调控,对患者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可以更加充分满足老年人手术麻醉要求.
    • 冯春辉; 陆兴浩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泗洪县人民医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和观察组(30例,给予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完毕时(T1)、切皮时(T2)、切皮后30 min(T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6、12、24 h疼痛程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与T0时比,T1~T3时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3时对照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HR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T2时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4~24 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缓解患者可有效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