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夏代

夏代

夏代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晋阳学刊、求是学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夏代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学勤、周书灿、刘武等。

夏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98.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14%

总计:176篇

夏代—发文趋势图

夏代

-研究学者

  • 李学勤
  • 周书灿
  • 刘武
  • 叶舒宪
  • 张国硕
  • 张玥
  • 张鹏立
  • 彭林
  • 方酉生
  • 曾祥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静
    • 摘要: 夏代礼制是后世成熟礼仪体系的根基所在,对陶礼器的造物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夏代陶礼器相对普通陶器而言使用更为精美的工艺,拥有一般器物少有的造型、装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夏代陶礼器的造物设计中映射出礼制文化色彩,陶礼器的造型具有抽象表意的特点,装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符号性特征更加明显,形成了“越有形而诉表意”的礼器观念。
    • 陈立柱
    • 摘要: 梳理夏史问题研究的古今之变,发现古代学者无人质疑夏的历史性,晚清以降学人接受了西方历史观后就开始怀疑没有当时文献留下来的夏史之可信性,唯国内很少有人注意于此。比较发现,古代中国历史研究重在考信,即综合多种资料取其可信而信之,所谓信信疑疑、不知者阙如,若干年月后随着新材料或新史观的出现又会提出新认识;而西方史学关注“眼见为实”,用古希腊史家的话说即“目击者的证词”是达到历史真相的关键。近代西方又发展出“以物证真”的观念,即用考古与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真实性的证明,可谓是希腊史观的翻版。中国现代考古学从西方传来,天然传承西方史学精神,其强调见识出土夏文字才可以“确证”夏史的道理即在此。历史既已过去何以能够看到?亲眼见到的为什么要谓之“历史”?是以希腊的历史观被科林武德、刘家和等众多学者指为“反历史的”“没有历史性的”与“非历史的”,20世纪逐渐遭到批判与超越。不反思传入的历史观直接将其视为达到历史真相之法宝,并非史学真精神,只要认可考古学也是要说明历史问题就需要检视中外史学的基本观念,择其善者而从之。否则易陷入西方中心主义而不自知。
    • 全岳
    • 摘要: 自红山文化穿靴陶人残像足下“短靿靴”的考古发现之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黄帝之前)的靴形第一次展现在国人的面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其靴用什么材料和工艺制成,仍是个不解之谜,只能以“鞮”称之。20世纪60年代初,在甘肃五门火烧沟出土的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夏代)的彩陶人形壶,其形为“一裸胸女子,穿尖头大鞋,鞋头尖深而锐,平底形制”,与红山文化的“短靿靴”如出一辙。
    • 王春政
    • 摘要: 在军事信息系统视域下,发现石峁考古遗址是史料所载的夏社,是基于早期中华文明的精准广域地理认知而建成的华夏等比沙盘,可证实夏代为信史.石峁外城垣是江淮水系严格按1∶540比例尺的微缩,社壝遗迹与广域分布的文化遗址精确匹配,外城东门的建筑形态和对应方位都与禹合诸侯的涂山一致,其尺度和对应禹会遗址的外城东南角墙垣一体呈1∶60比例.石峁沙盘表征的地理格局与古史文献高度契合,内城南垣依据伊水和洛水而建,且在今黄河龙门到风陵段河道的对应处没有城垣,印证史料关于治水导河的记述.石峁遗址与舜都蒲坂同子午线,内城区域后续考古证史的上限有望早于夏代,皇城台更是神农架主峰与昆仑山脉主峰的经纬正交点,体现中华文明传承和华夏族群融合.石峁夏社遗址的发现促使我们就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对待古史的正确态度、拓展考古研究思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 摘要: 近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高规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内首次出现蝉形玉器。据了解,该墓葬极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新发现的墓葬位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规模较大,属第一等级墓葬。蝉形玉器出土于墓葬中部,长近4厘米,玉石材质还有待进一步鉴定。专家推测,玉蝉可能与古人对昆虫“蜕变”和“羽化”、便于与神祇沟通的信仰有关。
    • 石牧阳; 小钥(图); 亦工(图)
    • 摘要: 古时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在统治中心建上一些"高大上"的宫殿,例如汉代的皇帝在汉长安城建了未央宫,唐代的皇帝在长安建了大明宫,明清的皇帝在北京建了紫禁城。而夏代的都城经历了数次迁徙:从大禹修建的阳城,到启修建的阳翟(dí)。
    • 张超华
    • 摘要: 夏代水井集中分布在郑洛地区.水井以无井圈的土井为主,井口多见长方形.多分布在居址附近,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少量分布在手工业作坊附近,为手工业提供生产用水.二里头遗址水井内出土陶器以罐类为主,结合典型单位水井的使用堆积和废弃堆积特征,推断这些罐类可能是汲水工具.
    • 张典友
    • 摘要: 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来源于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就目前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于简册的不易见到外,其他主要有刻写于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铜器上的文字。
    • 沈长云
    • 摘要: 最近有关我国夏代历史文化的讨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到底我囯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夏朝,夏的历史是否可信、再次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中国学者面前。尽管我们过去已就这个问题多次发表意见,但既然这个问题再度被提及,表明其中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 朱乃诚
    • 摘要: 牙璋是夏代、夏王朝、夏部族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玉器.目前在近40个地点发现的牙璋,埋藏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850?前476年之间.其中,制作年代最早、形制最为原始的牙璋是中原地区的新砦期牙璋.中原以外地区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制作的牙璋,大多是在公元前1600~前1530年前后从中原地区传播出去的,这可能与夏王朝灭亡前后以及与"夏社"被铲除前后的历史有关.三星堆文化继承了中原地区夏部族使用牙璋的传统,并发展成为古蜀国国家层面的祭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