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4859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寻根、考古与文物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早期都邑文明的发现研究与保护传承暨陶寺四十年发掘与研究国际论坛等;二里头文化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方酉生、李维明、张国硕等。

二里头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4859 占比:99.94%

总计:625240篇

二里头文化—发文趋势图

二里头文化

-研究学者

  • 方酉生
  • 李维明
  • 张国硕
  • 许宏
  • 叶文宪
  • 李学勤
  • 杨育彬
  • 陈旭
  • 杜金鹏
  • 王克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成
    • 摘要: 有人认为,三星堆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晩期,三星堆文明又是一个青铜铸造技术极为发达的古代文明,而中原最早的复杂青铜器铸造技术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晚期,此时三星堆遗址已经繁盛,由此推测,三星堆的复杂青铜器出现得更要比中原早,因此认为三星堆才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青铜时代是受三星堆影响的结果。
    • 葛韵
    • 摘要: 二里头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点之一,以往研究多围绕该考古学文化与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的关系进行缀合,而忽略了从考古学本位出发,对二里头文化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二里头社会的衰落与崩溃的探讨付诸阙如。依据二里头文化以及同时期其他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社会崩溃理论和“双重过程”政治理论,对二里头文化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崩溃进行了探讨,认为二里头文化在二、三期之间发生社会转型与二里头社会和政治发展联系紧密,而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崩溃则是其“亲远疏近”且疲软的外交政策的后果。但是,二里头文化的礼制思想与实践最终还是作为一种文化韧性被之后的物质文化所继承并发扬。
    • 崔悦
    • 摘要: 陶寺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两种考古学文化,二者在文化传播态势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二里头文化对周边文化以辐射影响为主、汇聚吸收为辅;陶寺文化却盛而不扩、强而不侵,对周边文化的内向吸收远超过其自身文化的外向输出。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地域性人群的差异等。
    • 邱慧
    • 摘要: 公元前1750至前1520年,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存在着一个强大、发达的王朝国家。在现有条件下,夏都和夏文化是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最佳历史属性。“夏朝究竟存不存在?”数十年来,这是始终困扰在考古学界的问题。尽管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里,它被称作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先秦的《诗经》、西汉《史记》等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领域尚缺少内证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终未能被学界完全认可。
    • 陈钰; 陈中喜
    • 摘要: 二里头文化时期,在二里头文化分布的广泛地域内,兴起了一种口沿部位按压成花边状的陶罐。关于这种花边罐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文化中的作用,学者虽有论及,但专门性的研究文章不多见。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种花边罐兴起的原因及其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做一简单的分析。
    • 张飞; 赵海涛
    • 摘要: 二里头遗址(文化)在其二百余年的时间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这些都深刻影响了后世王朝的都城规划、宫殿布局、建筑结构、祭祀程序、礼制传统、政治理念以及手工业科技,也深刻走进了今日中国的文化生活。二里头文化的形成过程和深远影响,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征,以及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 臧雅帆; 王涛; 袁广阔
    • 摘要: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技术结合考古学常用的陶器操作链研究模式,对河南汝州煤山遗址出土的陶器遗存开展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关系的综合研究.煤山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原为临汝县)北刘庄村,是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向文明国家转变的代表性遗址,出土了龙山时代的王湾三期文化(BC2300—BC1900)和具备早期国家形态的二里头文化(BC1750—BC1500)两个重要阶段大量具有典型考古学文化特点的陶器遗存,可以据此较为深入理解距今4000年前后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等重大问题.因此,对该遗址出土陶器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煤山遗址出土具有不同文化类型的陶器样本进行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能分析,将分析结果与陶器操作链分析相结合,进行比对分析.针对煤山遗址陶器遗存,谱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在制陶原料的选择上差异不大,具有同源性,暗示虽然文化类型不同,但其对粘土的认识和选择具有高度一致性.陶器操作链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新石器时代的王湾三期文化年代较早,但其陶器制作工艺却较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更先进,体现了中原地区文化演进过程中既连续又摇摆的发展特点.陶器操作链分析可以反映文化内容的特征性和继承性,在使用谱学分析排除了原料与烧制影响后,对其所提取的信息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可比性.综合研究表明,将谱学分析和陶器操作链分析相结合,开展多学科对比和综合研究,可以更好的排除干扰,获取更为扎实且客观的认识,并为考古学文化演进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穆钧; 周铁钢; 梁增飞; 蒋蔚
    • 摘要: 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定位于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博物馆建成后成为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生土建筑.文章以生土营建为线索,从功能空间、结构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 吴鹏
    • 摘要: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广泛地使用青铜来铸造各种工具、兵器、容器等,将人类历史带入了青铜时代。而此时的中国,进入了古史所载的夏王朝时期,以中原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和甘青的齐家文化,分别成为东亚地区青铜文明的两个发展中心,代表了当时青铜铸造业的最高成就,而随后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和以"礼"治天下的西周,更是将青铜器推到了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最高峰。春秋战国,随着"礼崩乐坏",青铜器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但仍然不乏精美之器不断问世,向人们展示当时的智慧和辉煌。
    • 温小娟
    • 摘要: 随着三星堆遗址重要成果陆续浮出水面,让世人看到了3000多年前四川地区光辉璀璨的青铜文明.专家认为,三星堆是古蜀国早期的都城,是夏商时期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中原二里头文化、商文化的影子,明显受到中原夏商文明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