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夏文化

夏文化

夏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30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殷都学刊、考古与文物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等;夏文化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维明、王克林、孙庆伟等。

夏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5.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830 占比:94.31%

总计:4061篇

夏文化—发文趋势图

夏文化

-研究学者

  • 李维明
  • 王克林
  • 孙庆伟
  • 李先登
  • 杜金鹏
  • 沈长云
  • 陈剩勇
  • 叶舒宪
  • 姬乃军
  • 宫玉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宁
    • 摘要: 孙庆伟《鼏宅禹迹》一书,意在利用考古学成果重建夏代的信史.由于对文献梳理有问题,信从"夷夏东西说",故在考古学成果的利用上出现偏差,讨论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多与夏人无关.夏人应该是从北方迁徙到山东半岛地区的民族,他们是夏人及夷人的祖先.此后从鲁东地区西进,在鲁西、豫东地区与有虞氏方国联盟融合,并开始了夺权争斗,最终取得了方国联盟的统治权,建立了夏王朝.夏代的考古学文化就是岳石文化,其延续是东夷文化和西北戎狄文化,文献记载加上对岳石文化、东夷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研究,是唯一重建夏史的途径.
    • 叶舒宪
    • 摘要: 文学人类学派近年来建构出一套旨在深度认知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如从史前到秦朝的三次统一浪潮论、玉成中国论和神话中国论等。文章针对新发现的甘肃临夏地区齐家文化玉礼器资料,提出从西部到中原的求证夏代文化渊源的学术思路。
    • 杜金鹏
    • 摘要: 多种证据表明,殷墟是商代晚期都邑遗址。古代文献和甲骨卜辞都证明商族首领可分为夏代时期的先公和商王朝时期执政的先王两类,商汤则是跨越夏、商两朝的界标人物。对此殷墟的宗庙建筑遗址也可印证。夏文化探索是从殷墟的文化分期与断代入手,逐步推定出更早的商文化——中商文化、早商文化、先商文化,最终锁定夏文化对象。殷墟包含了先商文化、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形成了完整的商文化链条。因而在夏文化探索中,具有特别的重要价值。
    • 摘要: 中国考古学证实,在商代之前中国大地上的先民们就已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和文明。当前,中国考古学要解决的不是在文献记载上的夏时期中国大地上有无文化或文明的问题。而是,中国具体有哪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属于这个时期,夏时期诸考古学文化与创造它们的先民们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如何以考古学的话语体系阐释文化发展,从而探索夏文化及其文明发展的问题。
    • 贾一凡(文/图)
    • 摘要: 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诞生的初衷,很大程度是重建中国的上古史。因此,对夏文化的思索始终萦绕在中国考古学人心头。张光直先生称“夏问题”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对夏文化的探究困难重重,但其仍引得无数先贤时哲为之穷尽一生。由于20世纪初期的疑古思潮,使夏文化变得如熹微的晨光,可望而不可及。
    • 邱慧
    • 摘要: 公元前1750至前1520年,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存在着一个强大、发达的王朝国家。在现有条件下,夏都和夏文化是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最佳历史属性。“夏朝究竟存不存在?”数十年来,这是始终困扰在考古学界的问题。尽管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里,它被称作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先秦的《诗经》、西汉《史记》等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领域尚缺少内证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终未能被学界完全认可。
    • 陆青松; 杨雅琼(图)
    • 摘要: 我的成长大家好,我是洛阳,坐落于“天下之中”,是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都城。古时候的我在各个朝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如斟[寻阝](zhēn xún)、西亳(bó)、洛邑、成周、王城、雒(luò)阳、神都、京洛、洛京、洛州、中京等,洛阳成了我流传到今天的名字。在我今天的“下属”偃师市,有一个叫二里头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夏文化的都城宫殿遗址,被看作我的“出生证明”。据学者研究,我很可能就是最早的夏代都城“斟”和商代的都城“西亳”。
    • 陈清华
    • 摘要: 春节是中华文化圈独有的文化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拥有独特的历法。这一点,我们得感谢夏历。经近现代学者的多方研究证明,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可能是夏历的残余部分,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它就是真的夏历。农历为什么也叫夏历?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叫“夏季”?这都和夏文化有关。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在刚登上相位、执行新法初期的除夕曾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千古绝唱。当时他肩负改革的重任,正是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大力推行变法之时,这首诗以节日的欢乐气氛来烘托对新的一年的期望,是一首赞颂变法、立志改革的激情诗,通过《元日》诗要实现“总把新桃换旧符”伟大抱负,从而更加强化诗的主题,使诗的境界得到升华。
    • 陈清华
    • 摘要: 第三个故事:伊尹——寓大道于庖艺之中先来看一首《诗经·商颂》里的诗,诗的标题叫《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 黄开国
    • 摘要: 禹是夏的开创者,但夏代还没有文字出现,历史上对禹与夏多有质疑.而考古发掘的彝器文物,特别是春秋时期的魏庄子、伍员等人都有禹与夏代历史的叙说,这与《尚书》的记载是一致的,证明禹与夏绝非只是传说,而是确实存在的历史.虽然关于夏代礼制的诸多记载多不可信,但却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从文化的传承看,夏是三代文化的开端,孔子讲三代礼的损益从夏开始,董仲舒以尚忠为夏代文化的特点,都有可信的历史印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