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
培养法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5578篇;相关期刊275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07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培养法的相关文献由1207位作者贡献,包括毛碧增、何伯伟、余维良等。
培养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578篇
占比:99.76%
总计:165973篇
培养法
-研究学者
- 毛碧增
- 何伯伟
- 余维良
- 郑明海
- 陈再鸣
- 陈青
- 刘辉
- 华为
- 尚毅
- 张兴
- 时玉雯
- 朱靖环
- 杨建明
- 汪军妹
- 贾巧君
- 刘岚铮
- 周丽霞
- 李健
- 李荣春
- 杨林雷
- 王则宇
- 王利英
- 秦军领
- 付光宇
- 吴学炜
- 孙若楠
- 曹阳
- 李成林
- 杨红云
- 林峰
- 胡光春
- 荀正春
- 董建新
- 顾玉坤
- 马阳阳
- 高国文
- 古市圭介
- 安科颖
- 张宁
- 张尚法
- 张济
- 徐桂霞
- 曹春信
- 李怡鹏
- 杨月莲
- 杨梦飞
- 查笑君
- 柴飘飘
- 王军
- 王凌云
-
-
岳庆阳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方法372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开展凝集法、镜检法以及培养法检验。统计所有患者病理检验结果情况,分析比较凝集法、镜检法、培养法检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总念珠菌阳性情况。结果通过病理检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77.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检出率为17.2%,最后为光滑念珠菌,检出率为5.4%。镜检法检测念珠菌阳性检出率92.5%高于凝集法的80.7%和培养法的7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6、25.754,P0.05)。结论在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开展检验工作过程中应用镜检法完成检验念珠菌阳性检出率比培养法、凝集法更高,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
韩磊;
牛旭东;
樊瑞军
-
-
摘要:
目的评估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集的300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收集其痰液(包含吸取痰)样本,采用恒温扩增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和培养法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恒温扩增技术阳性检出率为75%,高于病原分离培养的检出率25.87%,两种方法检出结果不具一致性,且恒温扩增技术对混合感染样本检出率49.33%,高于传统培养法检出率5.97%。结论相较于传统培养法,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技术灵敏,阳性率更高,可以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
-
-
张伟红;
王晓凤;
杨培珂
-
-
摘要: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接受检查的炎症感染患者,根据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分为A组(凝集检验法)、B组(培养检验法)、C组(镜检检验法),各40例。比较各组阳性检出率、不同病原菌检出率、检验结果满意度指标。结果妇科炎症感染阳性检出率A组87.50%,B组85.00%,C组82.50%;检出结果满意度A组90.00%,B组92.50%、C组90.00%。加德纳菌感染检出率A组、B组、C组各为85.71%、85.71%、71.43%,阴道毛滴虫感染100%、87.50%、75.00%,念珠菌感染77.78%、88.89%、88.89%,淋病奈瑟菌感染83.33%、83.33%、66.67%,解支原体感染90.00%、80.00%、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具备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凝集法、镜检法、培养法均能准确检测感染病菌,整体差距不突出。
-
-
陈旭璇
-
-
摘要:
目的 探究培养法、凝集法及镜检法等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妇科炎症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培养法、凝集法及镜检法进行检查.对比分析3种不同微生物检验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 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2.50%,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1.25%,3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养法、凝集法及镜检法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培养法阳性检出率略高,3种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均较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必要时还可联合使用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
李素娟;
汪环;
徐丽娟;
牛腊梅
-
-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恒温扩增芯片法对痰液样本中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集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患者的痰液样本,同时以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培养法)与之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培养法共检测了143例下呼吸道痰液样本,其中,总体恒温扩增芯片法的阳性检出率61.54%,高于病原分离培养的检出率25.87%.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64.3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appa=0.84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Kappa=0.632)的检出情况在两种方法下的一致性较高.结论:相较于传统培养法,恒温扩增芯片法可以快速地检测常见病原体,检测时间短,且检测结果更加灵敏,阳性率更高,可以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
-
-
陶文靖;
曲连海;
董彬;
赵婷婷;
周琦;
张君超;
刘磊
-
-
摘要:
目的 验证沙门氏菌、非沙门菌及阳性核酸模板对MICROFAST?沙门氏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探针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同时比对试剂盒法与GB 4789.4—2016培养法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用实验室保存的30株沙门氏菌和15株非沙门氏菌菌株验证MICROFAST?沙门氏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探针法)的特异性.通过人工添加不同浓度沙门氏菌对30个乳制品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法和试剂盒法同时检验,探究方法的一致性.选择制备好的5份阳性核酸模板,每个模板分别使用3个批次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性和显著性分析,确定不同试剂盒批次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30株沙门氏菌菌株和15株非沙门氏菌菌株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MICROFAST?沙门氏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探针法)对沙门氏菌的特异性符合预期.人工添加的阳性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在乳制品样本范围内,试剂盒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为0.3个批次的试剂盒对5份阳性模板检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CV均小于1%.结论 该试剂盒方法与国家标准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适合乳制品加工过程微生物快速检测.
-
-
李素娟;
汪环;
徐丽娟;
牛腊梅
-
-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恒温扩增芯片法对痰液样本中病原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收集的14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患者的痰液样本,同时以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培养法)与之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和培养法共检测了143例下呼吸道痰液样本,其中,总体恒温扩增芯片法的阳性检出率61.54%,高于病原分离培养的检出率25.87%。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64.3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appa=0.84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Kappa=0.632)的检出情况在两种方法下的一致性较高。结论:相较于传统培养法,恒温扩增芯片法可以快速地检测常见病原体,检测时间短,且检测结果更加灵敏,阳性率更高,可以辅助临床快速、准确判断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
-
-
王晓丽;
陈治水;
周静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不同灌洗液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某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与28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均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培养法、涂片法、结核抗体法检验结核杆菌,对比4种检验结果.结果:菌阳肺结核组FQ-PCR法的阳性率为89.29%,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法的50%、涂片法的14.29%,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为82.14%,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法的32.14%,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菌阴肺结核组对比,FQ-PCR法阳性率差异显著,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便捷、速度快.
-
-
郭琦;
庄彩霞;
蒋宇林;
刘俊涛;
肖盟;
刘理达
-
-
摘要:
目的 探讨Open Array平台技术用于孕期阴道菌群分析及筛查感染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效率.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妇中纳入200例.采集其阴拭子标本,分别应用传统培养法和Open Array平台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对于阴道真菌和细菌的检测,传统培养法和Open Array平台技术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0%(38/200)和20.0%(4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传统培养法和Open Array平台技术检测细菌的总相符率为94.5%,真菌相符率为97.1%.此外,Open Array平台技术可另检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4例(17.0%).本研究中单纯BV阳性病例中,胎膜早破比例(26.1%)较BV阴性且无其他感染的病例中发生率(17.6%)稍高,但尚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研究.结论 Open Array平台技术可以作为筛查妊娠期阴道菌群及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技术,与传统培养的检出率相当,符合度较高,在临床需要快速检测进行针对性处理及用药指导时具有可信性.
-
-
刘长爱
-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检测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共200例疑似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女性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例正常女性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固体培养法为标准,分析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与液体培养法或乳胶法检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培养法为参考标准,SAT敏感度为94.00%,特异度为84.00%.乳胶法检测CT阳性率与SAT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乳胶法为参考标准,SAT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15%.结论 女性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中以UU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CT、MG.目前临床中常用的SAT法、液体培养法、乳胶法在检测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SAT法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测方案之一.
-
-
-
-
杨敏;
党海霞;
霍欣茹;
王福
- 《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索非牙源性上皮干细胞体外长期扩增的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为将来进行细胞重组牙再生提供种子细胞来源.rn 方法:获取临床手术得到的正常牙龈组织,剪成1cm×1cm大小的组织块,4mg/mlDiseaseⅡ 37°C消化约20min,体视镜下用分离上皮和间充质,将上皮置于0.25%胰蛋白酶中,37°C消化约15min,终止消化,吹打成单细胞,离心弃上清后,改良上皮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于含有3T3伺养层细胞(已经5μg/m(丝裂霉素C处理3小时)的培养皿共同培养,上皮和饲养层细胞的接种比为1:5-10,在37°C含有5% C02的培养箱培养。改良培养基的成分:F培养基(DMfD/F12培养基、5%FBS. 5mg/ml胰岛素、5mg/m(转铁蛋白、2×10-10M三碘甲状腺氨酸、1×10-10M霍乱毒素、0.5mg/ml氢化可的松和0.1mg/mt表皮生长因子)+ROCK抑制剂Y27632(10μM)+添加青霉素(1000unitjml)+链霉素(1mg/ml),当细胞长满后,胰蛋白酶差数消化上皮细胞进行传代继续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rn 结果:培养3天后原代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形成多个克隆。细胞生长迅速,5天后多个克隆融合,并呈铺路石样排列。上皮细胞可连续传代。传代的细胞经3-5天可达到80%-90%融合,上皮细胞仍保持铺路石样排列,上皮细胞周围的饲养层细胞被挤成条索状并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曲线和CCK-8法显示细胞生长呈指数扩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CK14和LGRS表达阳性.连续IO代传代培养表明细胞依旧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表面杨己无明显改变。rn 结论:采用改良培养基培养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可以有效改善上皮细胞的贴壁速度,ROCK抑制剂Y27632可以促进上皮的生长,连续传代培养表明上皮细胞形态和干性没有发生改变。该改良上皮培养法可潜在用于细胞重组牙再生的种子细胞的大量体外扩增.
-
-
丁大朋;
蒋明
-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应用荧光定量PCR与常规方法(用培养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用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检测分泌物标本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优缺点.rn 方法:对临床上疑似解脲脲原体(UU)感染147例标本,疑似沙眼衣原体(CT)感染149例标本,采集阴道或尿道分泌物,同时利用FQ-PCR方法和常规方法检测,得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扩大金标准方法原则,即两种方法都阳性为真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这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有无显著性差异.rn 结果:147例疑似UU患者中,FQ-PCR法阳性率52.3%,培养法阳性率为33.3%;149例疑似CT患者中,FQ-PCR法阳性率为8.1%,胶体金法阳性率为4.0%.经统计学分析,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UU的阳性率较培养法存在显著性差异(x2=0.0026,P<0.05),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CT的阳性率较胶体金法存在显著性差异(X2=0.0024,P<0.05);FQ-PCR检测UU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1.4%;培养法敏感性63.6%,特异性100%.FQ-PCR检测CT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6.5%;胶体金法敏感性50%,特异性100%.rn 结论:与常规法相比,FQ-PCR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但是特异性低于常规方法.
-
-
陈波;
徐程林
- 《第七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培养法与DNA荧光染色法及联合方案检测支原体的效果,制定出稳定、准确而可靠的支原体检测方案.方法:本文通过用四种方案分别检测已知阴、阳性样品,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验证其试验内及试验间重复性;用这些方法检测待检样品,分别验证了它们的可靠性.比较四方法同时检测相同待检样品的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并比较了四种方案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四种支原体检定方案的验证表明培养法试验内及试验间重复性均在95%以上,而联合系列检测方案试验内及试验间重复性均在90%以上,此两种方案的试验稳定性较好.并且上述两种方案的可靠性验证均获得了较其它方案满意的结果:培养法的Kappa值为0.857;联合系列检测方案Kappa值为0.88.DNA荧光染色法的灵敏度较高,培养法及联合系列检测方案的特异率、尤登指数均较其它方法高,由此说明后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较高.用培养法与DNA荧光染色法同时检测相同待检样品,其结果符合率为93.1%,表明这两种方法适于进行联合检测;而联合系列检测方案的诊断指标(尤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验后概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阳性似然比为293,而其验后概率为99.2%.我们已用此方案共检测了61批次生物样品,有10批次检出有支原体污染.据此实际检测结果,表明此支原体的检定方案稳定、准确可靠.结论:联合系列检测方案的重复性、可靠性及准确性指标均较高,是稳定准确而可靠的生物制品检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