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染色法

荧光染色法

荧光染色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7051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中国真菌学杂志、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第八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等;荧光染色法的相关文献由3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亚辉、杨明华、于希军等。

荧光染色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7051 占比:99.89%

总计:97154篇

荧光染色法—发文趋势图

荧光染色法

-研究学者

  • 李亚辉
  • 杨明华
  • 于希军
  • 张金锁
  • 徐明
  • 马元龙
  • 万众
  • 任怡敏
  • 佟韬
  • 吴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静娜; 莫慧慧; 梁燕华
    • 摘要: 目的: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健康皮肤和炎症性皮损的真菌阳性率及定植数量.方法:门诊收集正常皮肤及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和玫瑰糠疹患者,采集每位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皮脂溢出部位(面部、胸部和背部)、干燥部位(双上肢)、潮湿部位(腹股沟、腘窝、肘窝)、头皮及足底部位的皮损皮屑,利用真菌荧光染色试剂快速染色,随机选择30个视野计数真菌(孢子)数量,数据使用R 3.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457例患者和888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头皮和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高分别为95%和96%,足底真菌检出率最低(44.29%).湿疹组、银屑病组和玫瑰糠疹组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77.05%、66.67%、91.42%高于相应的干燥部位58.93%、47.62%、57.89%.在头皮、皮脂溢出部位、干燥部位,疾病组真菌检出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组4个部位真菌分布的数量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脂溢出部位中,18~44岁年龄组孢子数量最多.结论:健康皮肤不同部位的真菌阳性率和孢子数量不同.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和玫瑰糠疹的皮损部位真菌数量低于正常对照人群.
    • 丁吉; 束余声; 陈勇; 殷仕宝; 胡健; 钱云
    • 摘要: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7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仪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视频辅助肺段切除术的22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荧光染色组(12例)与膨胀-萎陷组(10例)。荧光染色组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识别肺段间平面,膨胀-萎陷组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识别肺段间平面。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荧光染色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膨胀-萎陷组[(130.83±31.21)min vs(168.00±37.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组发生1例肺漏气,膨胀-萎陷组发生1例肺漏气,1例肺部感染,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膨胀-萎陷法相比,荧光染色法应用于NSCLC肺段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有一定的优势。
    • 林泳婷; 罗思琦
    •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对不同类型足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拟诊足癣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予以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进行直接镜检,比较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86%、83.33%,高于KOH湿片法的81.40%、53.33%(P0.05)。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浸渍糜烂型足癣的阅片时间明显短于KOH湿片法(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对水疱鳞屑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的阳性检出率高于KOH湿片法,且阅片时间也明显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诗语; 谢莉; 汤强; 吴童讯; 保勇
    • 摘要: 目的对传统KOH湿片法进行改良,探讨荧光染色法与改良复方KOH湿片法在皮肤癣菌病涂片镜检中的优势,为临床快速诊断真菌感染和保存示教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8—10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62例疑似皮肤癣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同一患处采样,将每份样本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进行改良复方KOH湿片法与荧光染色法真菌涂片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制片时间、阅片时间及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的阳性保持率。结果共采集标本262份,采用荧光染色法的体癣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改良复方KOH湿片法(体藓阳性率:11.63%比4.65%,总阳性率:17.94%比10.31%,均P<0.05),采用两种方法的甲癣和头癣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荧光染色法获得的阳性标本于室温条件下放置3 h和5 h的阳性保持率均明显高于改良复方KOH湿片法(3 h:93.59%比77.78%,5 h:87.23%比66.67%,均P<0.05)。采用荧光染色法的制片时间和阅片时间均明显少于改良复方KOH法〔制片时间(s):11.88±4.38比23.78±7.02,阅片时间(s):54.80±19.73比73.97±34.13,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检测皮肤癣菌病的总阳性率、中长时段阳性保持率、制片和阅片时间均优于改良复方KOH法,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以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
    • 呙华; 朱香丽; 卢博文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PLT-O法)与手工草酸铵法(PLT-M法)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PLT-O法与PLT-M法检测下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PLT-O法与PLT-M法)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PLT-M法与PLT-O法检测下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LT-O法诊断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准确性为97.14%,与PLT-M法比较无差异(P>0.05);PLT-M法与PLT-O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PLT-M法与PLT-O法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准确性较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强,均可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 张泽; 赵强元
    •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XN-20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和荧光染色法(PLT-F)计数患者血小板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Sysmex XN-2000血液分析仪对286例患者抗凝血分别用PLT-I和PLT-F进行血小板计数,计数结果根据MCV大小分为3组,A组:MCV82 fL;将两种方法检测的血小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PLT-I和PLT-F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这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时,MCV越大,PLT-I和PLT-F二者计数结果差异越不明显,MCV<72 fL时,PLT-I和PLT-F血小板计数结果有明显差异,提示MCV<72 fL时采用PLT-F对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复检,可有效避免小红细胞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 阙冬梅; 梁国雄; 杨娟; 唐渝璐
    • 摘要: 目的:对比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不同类型足癣的阳性率和平均阅片时间.方法:对118例拟诊为水疱鳞屑型足癣、104例拟诊为角化过度型足癣及78例拟诊为浸渍糜烂型足癣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性检出率和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背景相对干净,真菌清晰可见;KOH湿片法背景杂乱,真菌形态较难辨认.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足癣中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53%、75.96%、98.72%,KOH湿片法阳性率分别为80.51%、47.12%、97.44%.两种方法阳性率在水疱鳞屑型和角化过度型足癣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3、20.45,P值均<0.05),而在浸渍糜烂型足癣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93,P=0.062).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水疱鳞屑型足癣阅片时间分别为(65.23±10.60)s、(90.75±12.15)s;检测角化过度型足癣阅片时间分别为(90.52±13.23)s、(150.35±15.16)s;检测浸渍糜烂型足癣阅片时间分别为(38.13±8.62)s、(48.28±16.20)s.三种不同类型足癣直接镜检使用荧光染色法均较KOH湿片法平均阅片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1、15.60、18.35,P值均<0.05).结论: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可以提高足癣检出阳性率,减少漏诊,缩短阅片时间.
    • 吴少珍; 刘继; 童辉纯; 李丽莲; 陈燕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性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中山市博爱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及体检人员374例的抗凝全血标本,按MCV范围分为四组,A组106例:70 fL≤MCV25;C组108例:65 fL≤MCV0.05)。B组、C组及D组电阻抗法与手工计数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机体存在较多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的情况下,即MCV25时,电阻抗法计数PLT数量会引起PLT的假性增高,而用荧光染色法计数PLT结果更准确。
    • 吕佩红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对甲真菌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将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进行应用对患者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我科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取患者均患有甲真菌病,人数为100例,每例患者选取两份样本,分别给予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诊断,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00%和43.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存在意义,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在对甲真菌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将荧光染色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马元龙; 陈旭; 张金锁; 李浩; 高娃; 于希军
    • 摘要: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性病科常见疾病直接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28例临床高度怀疑11种浅部真菌病的标本,292例痤疮,120例传染性软疣,156例疥疮的标本分别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对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检出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法视野背景干净,菌丝及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均为亮蓝白色,真菌形态结构清晰易辨,荧光染色法真菌及毛囊螨、疥螨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x2=289.683,P<0.05;x2=19.360,P<0.05;x2=10.386,P<0.05),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而软疣小体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091,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常见皮肤病直接镜检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