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9663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2005·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传统医药名家大会、全国第三届继承老中医经验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会等;传染性软疣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信锁、陈冠卿、陈洪波等。
传染性软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9663篇
占比:99.94%
总计:489958篇
传染性软疣
-研究学者
- 王信锁
- 陈冠卿
- 陈洪波
- 于希军
- 何熙坤
- 凌志贤
- 刘琨
- 卜学军
- 周卫东
- 周平
- 孔岩
- 富绥芬
- 张淳珂
- 张炜
- 张燕
- 张超英
- 张金锁
- 怀有为
- 方君军
- 方栩
- 曲增君
- 曲志敏
- 朱学骏
- 李浩
- 李莉
- 杨仁美
- 王尧尧
- 王应鸽
- 王芳
- 盛芳
- 程佩素
- 苏建英
- 蒙秉新
- 赵运慈
- 郑艳
- 郭秀兰
- 陈旭
- 马元龙
- 高娃
- 高海妮
- 黄丽妹
- Alenǎ C.
- Crawford T.O.
- Erdmann S.M.
- Frank J.
- H.M. Lederman
- Horiuchi Y.
- Jana H.
- Jindra Z.
- Lumr P.
-
-
王军雄;
陈倩倩;
卢斯汉;
叶兴东;
王亚萍;
杜健群;
李水凤;
王蕾
-
-
摘要:
报道1例HIV感染者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患者女,25岁,因躯干、外生殖器、双大腿内侧皮疹2个月就诊。患者4个月前确诊HIV感染,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2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乳晕、右肋间、腹部、耻骨部、大阴唇、小阴唇、肛周、双大腿内侧大量丘疹、结节,以及部分斑丘疹、脓疱、糜烂、痂。乳晕、外生殖器处皮损组织病理均提示:细胞胞浆内均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软疣小体形成,可见一些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真皮浅层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皮损随着HAART逐渐增多、增大。诊断:HIV感染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治疗:予以微波治疗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皮损已基本消退,取得满意疗效。
-
-
胡佑志
-
-
摘要:
1双花楂蜜茶验方:金银花、菊花、山楂各15 g。用法:水煎,当茶饮服,可以加入蜂蜜适量调味。功效: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传染性软疣。2二仁扁豆蜜粥验方:冬瓜仁、生薏苡仁、白扁豆各30 g,蜂蜜适量。
-
-
徐海霞;
张菲菲;
时毓民
-
-
摘要:
时毓民教授分期辨治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为肺脾不足,外感风热湿毒,为本虚标实,治疗重视标本兼顾、分期施治.出疹期(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佐以扶正,采用内服外洗,内外兼治直达病所;疹退期(缓解期)以补虚治本为要,以健脾益气祛湿、补肺调气和营、滋阴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辅以疏风解表祛湿之品,驱邪外达,常用玉屏风散、桂枝汤、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
-
宋宁;
袁伟
-
-
摘要:
报告成人头皮传染性软疣1例.患者女,38岁.头皮丘疹、结节3个月.皮肤科检查:发际线正中近额处可见一花生米大小的肤色结节,质中,界清,顶端有一小凹陷,周围散在数个粟粒大小半球形丘疹,表面蜡样光泽.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软疣小体.皮肤镜检查:中央黄白色无定型结构,边缘围绕点状血管.诊断:传染性软疣.治疗:予刮匙刮除全部疣体,病情逐渐好转.
-
-
杨臻慧
-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在皮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传染性软疣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家长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传染性软疣患儿术中使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效果更好,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
马元龙;
陈旭;
张金锁;
李浩;
高娃;
于希军
-
-
摘要: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性病科常见疾病直接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28例临床高度怀疑11种浅部真菌病的标本,292例痤疮,120例传染性软疣,156例疥疮的标本分别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对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检出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法视野背景干净,菌丝及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均为亮蓝白色,真菌形态结构清晰易辨,荧光染色法真菌及毛囊螨、疥螨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x2=289.683,P<0.05;x2=19.360,P<0.05;x2=10.386,P<0.05),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而软疣小体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091,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常见皮肤病直接镜检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
马元龙;
陈旭;
张金锁;
李浩;
高娃;
于希军
-
-
摘要: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性病科常见疾病直接镜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28例临床高度怀疑11种浅部真菌病的标本,292例痤疮,120例传染性软疣,156例疥疮的标本分别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对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进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比较真菌的菌丝、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检出的阳性率。结果:荧光染色法视野背景干净,菌丝及孢子,毛囊螨,软疣小体,疥螨均为亮蓝白色,真菌形态结构清晰易辨,荧光染色法真菌及毛囊螨、疥螨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χ^(2)=289.683,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常见皮肤病直接镜检的检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
李珂瑶;
汤建萍;
蒋艳玲;
谈鑫;
韦祝;
文容;
周斌
-
-
摘要:
患儿,女,22个月,因发现外阴部反复皮疹半年余就诊。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评估患儿全身情况,无其他系统受累表现,确诊为LCH(皮肤型)。对于仅发生于外阴部的皮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时,排除传染性软疣、性传播疾病、皮脂腺异位症等疾病后,应考虑LCH可能。
-
-
于鹏;
卫风蕾
-
-
摘要: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是由痘病毒家族的双链DNA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常见良性传染性皮肤病[1]。MCV属痘病毒,目前已发现4型及若干亚型,但以MCV-1型最常见[1]。MC是世界上50种常见疾病之一[2],MC的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皮肤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自我接种进行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周~6个月不等,通常为2~6周。
-
-
郑玉洁;
杨海琼;
宋仁广
-
-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我院门诊首诊误诊但皮肤镜下可见典型传染性软疣(MC)特征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首诊被误诊为痒疹5例、湿疹4例、毛囊炎3例、皮肤肿瘤3例、粟丘疹3例,疖2例、黄色肉芽肿1例、疣1例、瘢痕1例、疥疮结节1例、角化棘皮瘤1例、未诊断1例,皮肤镜下均可见MC的特异性结构,即病灶中央黄白色结构和周围皇冠状血管,中央黄白色结构呈四叶草形10例、多叶形7例、圆形5例及非特异形1例,四叶草形+多叶形1例、四叶草形+圆形1例、圆形+多叶形1例.
-
-
苏建英;
蒙秉新;
郑艳;
黄丽妹
- 《第三届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比较用微波和传统的血管钳挤压方法对传染性软疣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该病的最好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和传统的血管钳挤压两种方法治疗传染性软疣,比较治疗后的局部反应、患者感觉疼痛程度、治愈率及治疗后是否留下疤痕及色素改变.结果:微波治疗组三次总治愈率100%,95%左右的患者疼痛可忍受,有3例(1.4%)出现局部感染,2例(0.9%)感染治愈后留下疤痕或色素改变;血管钳挤压组(对照组)三次治愈率96.5%,有33.3%的患者觉疼痛难忍,39例(22.8%)的患者出现局部感染,有29例(16.9%)少数皮损局部留下点状疤痕或褐色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两组相比总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几种副作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治疗传染性软疣的疗效与传统血管钳挤压的方法相近,但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