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镜

皮肤镜

皮肤镜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1697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等;皮肤镜的相关文献由1218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如松、崔锦江、曹逸兴等。

皮肤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1697 占比:99.70%

总计:112036篇

皮肤镜—发文趋势图

皮肤镜

-研究学者

  • 孟如松
  • 崔锦江
  • 曹逸兴
  • 徐建根
  • 董宁宁
  • 姜志国
  • 李朝香
  • 谢凤英
  • 章星琪
  • 刘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毕田田; 宋元涛; 李钦峰
    • 摘要: 患儿,男,3岁.臀部皮疹伴痒2个月余.皮肤科情况:臀部、双下肢、躯干可见红斑、丘疹、结节;阴茎可见单发暗红色结节.皮肤镜示:镜下可见隧道,隧道一端可见棕色小三角形结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示:镜下可见开口于表皮的中高折光隧道结构;境界清楚疥螨虫体;椭圆形,轮廓清楚的虫卵结构;圆形高折光粪便结构.诊断:疥疮.
    • 石文丽; 石巧灵; 丁岩
    • 摘要: 目的分析皮肤镜与显微描记(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以Mohs手术,试验组予以皮肤镜与Mohs手术。对比两组送检次数、手术时间、肿瘤相关指标、扩切2 cm时切缘性质、复发率。结果试验组送检次数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肿瘤被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较对照组小,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大距离、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小距离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扩切2 cm时切缘阳性10.26%(4/39),较对照组[28.21%(11/39)]低,阴性[89.74%(35/39)]较对照组[71.79%(28/39)]高(P<0.05);试验组复发率[2.63%(1/38)]较对照组[22.22%(8/36)]低(P<0.05)。结论采用皮肤镜与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可减少送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缩短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大距离、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小距离,缩小皮肤缺损面积,并可提高扩切切缘阴性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可据此实施术后措施,可以更好地做好患者皮损护理,以利于患者皮损恢复,并做好患者心理及生活指导,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李昕雨; 吕亚婷; 郭淑兰; 王玉坤; 于晓静
    • 摘要: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4例硬化性苔藓(L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平均年龄(36.84±17.84)岁;男女比例1∶2.5。外阴组患者25例(39%),非外阴组39例(61%),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外阴组患者临床误诊率(38.5%)高于外阴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外阴组患者比非外阴组患者更易出现瘙痒,组织病理学中更容易出现表皮增生、嗜酸粒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1、0.021及0.035)。9例患者行皮肤镜检查,镜下均见黄白色无结构区及毛细血管扩张,6例见毛囊角栓,7例见亮白色条束。本研究显示非外阴部位的LS并不少见,且更容易出现误诊,皮肤镜检查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
    • 周曼娣; 刘阳禾; 朱冠男; 王胜春
    • 摘要: 目的:总结学龄期儿童拔毛癖患者皮肤镜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103例拔毛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3例患者中,男51例,女52例,平均年龄(10.20±2.75)岁。拔发部位位于头顶部(48.5%),单侧颞部(28.2%),双侧颞部(15.5%),额部(20.4%),枕部(5.8%)和眉部(2.9%)。皮肤镜特点有黑点征(95.1%),断发(71.8%),火焰状发(56.3%),点状出血(48.5%),猪尾样发(35%),毛发前端卷曲(27.2%)和枪刺样发(3.9%)。结论:学龄期儿童拔毛癖患者发病部位多位于头顶部,皮肤镜特点主要表现为黑点征、断发、火焰状发、点状出血以及猪尾样毛发。
    • 常小东; 李玲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中药玉竹面膜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光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强光组单独运用强脉冲光治疗,每2个月1次,连续2次;联合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玉竹面膜(由玉竹、甘草、黄精、红花组成)外用治疗,强脉冲光疗程同强光组,共观察4个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强光组的80.95%(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评分均较强光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中药玉竹面膜外用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强脉冲光治疗。
    • 杨阳; 李鑫; 汪甦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预判色素痣CO_(2)激光治疗术后复发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色素痣60枚,激光治疗前均行皮肤镜检查,记录并统计皮肤镜下皮损颜色、最大直径、形状及皮损内部皮肤镜表现形态。所有皮损进行高能量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60例色素痣复发率为53.3%,其中治疗后1个月14例复发,6个月又18例复发。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色素痣皮损大小及皮损颜色与治疗后1个月复发有相关性(P<0.05);色素痣皮损边缘外部形态及内部表现形式与治疗后6个月复发有相关性(P<0.05)。结论:色素痣在CO_(2)激光治疗术前行皮肤镜检查有助于预判色素痣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复发与色素痣大小、颜色、皮损边缘形态及内部表现形式均有相关性。
    • 毕田田; 李钦峰
    • 摘要: 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主要通过人型疥螨在家庭和其他接触者之间直接进行传播。皮疹形态多样,瘙痒剧烈,反复搔抓刺激可导致皮疹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因此病原体检测对于早期诊断疥疮具有确诊意义。有医学研究提出,皮肤影像技术中的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能提供更加全面的皮肤损伤信息,降低医生的误诊率。目前医学上对于疥疮的治疗方法是以外用药为主,严重情况下需给患者提供系统用药,常用的外用药有5%~10%硫软膏、3%水杨酸软膏等,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有医学研究提出,氧化锌硫软膏作为含有氧化锌、升华硫等成分的复方制剂,治疗疥疮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文章就皮肤影像技术对疥疮的临床诊断及疥疮治疗用药进展进行综述。
    • 常炳国; 石华龙; 常雨馨
    • 摘要: 皮肤黑色素瘤是一种早期发现可治愈的疾病。目前诊断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是基于皮肤镜的人工目视观察,较易受医师医技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诊断准确率为75%~80%,且诊断效率低。对此,文中提出一种融合元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多模态神经网络算法。元数据是通过感知机学习模型提取的患者基本信息、病灶采集部位、图像分辨率和数量的特征向量;图像数据是通过CNN模型提取的特征向量,把两个特征向量进行融合映射以获得疾病分类结果,用于黑色素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应用。收集整理了ISIC 2019和ISIC 2020的混合数据集,共58457条样本数据,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按照4∶1比例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所提多模态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所提算法构造的黑色素肿瘤辅助诊断分类模型能够将AUC值提升1%左右,证明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朱慧英; 刘永霞; 卢宪梅; 于修路; 周桂芝; 杨青; 田洪青
    • 摘要: 报道本院诊断的3例匐行性血管瘤(AS),并在“中国知网、PUBMED”对近2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AS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结果共分析122例AS患者,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发病年龄为12.4岁,18岁前发病者占79.6%,单侧发病者占69.7%,主要表现为多个针头大小红色或紫红色斑点,散在或簇集,以匐行、环形或线形模式发展。组织病理显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和(或)增生,无含铁血黄素沉积、红细胞外溢及炎细胞浸润。皮肤镜显示多个边界清楚的圆形至椭圆形红色泻湖。治疗主要以血管激光为主,尤其是脉冲染料激光,显示良好的反应性。
    • 何秋霞; 高建丽; 高麟; 罗梦芸; 赵杰; 唐巧; 毕云凤; 袁李梅; 杨滨宾; 邓丹琪; 李晓岚; 曹文婷
    • 摘要: 目的 探索光老化皮肤和内源性老化皮肤的皮肤镜下特征。方法 于2021年1月至6月间收集光老化组(面部、手肘伸侧、小腿外侧)和内源性老化组(腋窝、腹部、腹股沟、大腿)各40例受试者的临床和皮肤镜影像资料,用Glogau光老化分级标准和Chung的标准化图像尺进行临床评价,用HU和Isik的皮肤镜评价方法进行皮肤镜评价。结果 光老化组受试者比内源性老化受试者Fitzpatrick分型肤色较深(P <0.001)、Glogau光老化分级较高(P=0.010)、Chung标准化图像尺(色素)得分较高(P <0.001)。HU的皮肤镜下特征中网状色素(35%vs 65%,P=0.007)和线状血管(10%vs30%,P=0.025)在光老化组中阳性率较高;Isik的皮肤镜下特征中光老化组雀斑(40%vs 10%,P=0.002)、弥漫性红斑(75%vs 40%,P=0.002)、毛细血管扩张(30%vs 5%,P=0.003)的阳性率较高,内源性老化组白线的阳性率较高(25%vs 5%,P=0.012)。结论 皮肤镜可作为评估和鉴别皮肤光老化和内源性老化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