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VA谱

RVA谱

RVA谱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262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中国稻米、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等;RVA谱的相关文献由2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

RVA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262 占比:99.56%

总计:16334篇

RVA谱—发文趋势图

RVA谱

-研究学者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张亚东
  • 朱镇
  • 王才林
  • 赵庆勇
  • 陈涛
  • 丁得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旷娜; 周蔚; 张相; 郑华斌; 唐启源
    • 摘要: 以衡阳实验点种植的8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为研究材料,对其蒸煮食味品质、糊化特性及淀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和两优1号和晶两优1468的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低,其中和两优1号的结晶度低,晶两优1468淀粉内部有序程度高,RVA谱特征值表明这两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相对结晶度显著负相关,同时,相对结晶度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1047/1022 cm^-1值与峰值时间、最低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季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会影响淀粉的晶体结构,改变其糊化特性,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 旷娜; 周蔚; 张相; 郑华斌; 唐启源
    • 摘要: 以衡阳实验点种植的8 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为研究材料,对其蒸煮食味品质、糊化特性及淀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和两优 1 号和晶两优1468 的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低,其中和两优1 号的结晶度低,晶两优1468 淀粉内部有序程度高,RVA谱特征值表明这两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相对结晶度显著负相关,同时,相对结晶度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1 047/1 022 cm-1值与峰值时间、最低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季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会影响淀粉的晶体结构,改变其糊化特性,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 田铮;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张红生; 赵春芳; 张亚东; 赵庆勇; 朱镇; 赵凌;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 摘要: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评比的39个半糯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蒸煮食味、外观、理化、RVA谱特征值等24个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食味值组别间各性状指标的差异及与食味品质之间相关性.[结果]依据食味值高低将其分为高食味值(>80)、中食味值(70~80)和低食味值(<70)三组.与低食味值组相比,高食味值组品种具有较低的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硬度,较好的透明度,较高的胶稠度、米饭外观和黏度值.统计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成糊温度、RVA谱特征值在三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米饭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成糊温度、透明度及垩白性状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食味值组中各性状与食味值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中、低食味值组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稻米外观和理化品质对半糯型粳稻食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半糯型粳稻中食味值较高的品种往往具有更好的外观品质、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因此在半糯型水稻育种过程中应重视这些指标的辅助选择.
    • 蒋天昊; 任晓佳; 仇景涛; 顾雪怡; 张祖建
    • 摘要: 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因其具备的特殊应用价值而长期存在,然而对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认识并不清楚.在苏南区域农田设置不同晚播栽期机插处理,观察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晚播晚栽条件下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有轻度上升趋势,显示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稻米加工品质上表现出一定劣势.另一方面,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显著,胶稠度有变长的趋势;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表现改善,晚播晚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以清蛋白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球蛋白和谷蛋白.综上所述,在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晚播晚栽机插水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有小幅下降,但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明确了晚播晚栽机插水稻在一定条件下的应用价值.
    • 孙旭超; 旦巴; 王才林; 岳红亮; 田铮; 赵春芳; 梁文化; 赵庆勇; 陈涛; 朱镇; 张亚东
    • 摘要: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地区粳稻的食味品质特性,以来自不同产地的75份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糊化温度(GT)等理化指标、快速黏度仪(RVA)特征值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产地粳稻间的食味品质性状差异,分析了各理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各指标中RVA谱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余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小.相比其他地区品种,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AC较高、GT较低,江苏省的GT较高;黑龙江与吉林省品种的RVA谱相似,北京天津与山东河南省的品种在GC、GT和RVA谱特征值上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AC与GT相关性显著,GT与多个RVA谱特征值相关性显著,RVA谱特征值间大多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AC和RVA谱特征值为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可以通过AC及RVA谱等理化指标进行食味品质筛选和改良.
    • 赵春芳; 姚姝;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岳红亮; 黄双杰; 周丽慧; 赵凌; 张亚东; 陈涛; 朱镇; 赵庆勇
    • 摘要: [目的]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 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 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 许亮; 向珣朝; 杨博文; 游慧; 龙跃腾; 谢雨锋
    • 摘要: 糊化温度(GT)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检测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提供淀粉糊化温度的最佳测试方案,本实验以102个水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单株为材料,采用三种方法来表征稻米的糊化温度,并通过检测各单株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将材料按AAC背景分类,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在明确样品AAC分类且属于同一类型的情况下,校准成糊温度(PTm)才能准确表征糊化温度(GT);在低AAC(7.8% ~ 19.75%)和中高AAC (20.22% ~ 34.92%)中,PTm只比DSC测定的糊化温度(Tp)分别高0.9°C(P =0.19 >0.05)和0.7°C(P =0.11 >0.05);样品AAC不分类的PTm和Tp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RVA成糊温度(PaT)与Tp相比过高,不能用来表征淀粉的糊化特性.DSC法虽然重复性好,结果准确,但成本高,制样困难.因此,当所测样品的AAC属于低或中高的同一类型时,PTm能准确表征GT;当所测样品的AAC未知或属于不同类型时,PTm仅能反映糊化温度的变化趋势.
    • 田敏; 赵祥; 韦叶娜; 杨国涛; 王学春; 赵长坤; 胡运高
    • 摘要: 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施用量硒处理试验,对收获后的稻米淀粉RVA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泰选1号的峰值黏度、冷浆黏度、回复值、崩解值以及峰值时间均高于粳选1号,而热浆黏度低于粳选1号,糊化温度并无明显差异.在硒肥施用量为3.00 g/hm2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出现降低的情况,而6.00~15.00 g/hm2出现上升的趋势;而回复值、崩解值和峰值时间相对于对照出现了增加,但对于泰选1号的各项指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只对粳选1号的热浆粘度和回复值有显著影响.硒肥的使用与RVA谱的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534.
    • 聂秋生; 杨军
    • 摘要: Taking hybrid rice Ganxin 203 and conventional rice Zhong 53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interac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starch RVA profile by using the rapid viscosity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38 °C high temperature or natural field temperature, Zhong 531 possessed lower amylose content, lower setback viscosity, and higher breakdown viscosity, while Ganxin 203 had higher amylose content, higher setback viscosity, and lower breakdown viscosity;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ying high level of nitrogen fertilizer,the high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grains of above 2 varieties as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field temperature;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ying normal level of nitrogen fertilizer,the high temperature reduced the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grains of 2 varieties;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ying high or normal level of nitrogen fertilizer,in comparison with the natural field temperature,the high tem-perature reduced the peak viscosity,holding viscosity,breakdown viscosity and final viscosity,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et-back viscosity of 2 varieties; at high temperature, all characteristic values(except for setback viscosity)of rice starch RVA pro-file of 2 varieties in high-nitrogen treatment had a small decreasing amplitude than those in normal-nitrogen treatment.%以杂交稻淦鑫203和常规稻中531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研究了温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38 °C高温下还是在自然温度下,中531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淦鑫203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高,崩解值较低;在施用高氮量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增加了2个品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而在施用正常氮量下高温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施用高氮量或正常氮量条件下,与自然温度相比,高温降低了2个品种的峰值粘度、保持粘度、崩解值和最终粘度,显著提高了消减值;在高温条件下,2个品种高氮处理的RVA谱特征值(除消减值外)的降幅低于正常氮素处理的.
    • 赵广欣; 罗盛国; 刘元英; 王欢; 王丽娟; 尹宇龙; 周婷
    • 摘要: 以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设置移栽、起垄直播、免耕直播3种栽培方式,研究寒地稻作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直播整精米率为53.64%,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免耕直播(51.64%)和移栽(52.29%);起垄直播和免耕直播垩白度分别为1.04%和1.05%,均极显著低于移栽(1.38%);3种栽培方式下稻米的胶稠度均在中胶稠度(41~60 mm)范围内,移栽为58.0 mm,起垄直播、免耕直播分别为51.5、51.8 mm;直链淀粉含量均小于20%,移栽、起垄直播、免耕直播分别为17.10%、17.46%、17.30%。与移栽稻相比,直播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较好;3种栽培方式下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处于同一水平,均属于优质稻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