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5416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临床护理、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5急危重症论坛等;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文献由46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朝晖、母义明、窦京涛等。

垂体功能减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4168 占比:99.99%

总计:1054306篇

垂体功能减退症—发文趋势图

垂体功能减退症

-研究学者

  • 吕朝晖
  • 母义明
  • 窦京涛
  • 金文胜
  • 尹卓娜
  • 许卫国
  • 乔彦霞
  • 何庆
  • 侯宁宁
  • 刘伟娜

垂体功能减退症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时学秀; 贠文晶; 王海旭; 赵颖颖; 杨亚楠; 孙同文
    • 摘要: 背景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因较多,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较高,垂体功能减退导致激素缺乏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垂体功能减退在肝硬化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时年龄为9~20岁,诊断肝硬化时年龄为16~24岁,中间相隔时间为3~14年。8例患者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为生殖细胞瘤手术(4例)、颅咽管瘤手术(2例)、鼻咽癌放疗(1例)及垂体柄阻断综合征(1例)。肝脏活检诊断为肝硬化2例,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6例,诊断肝硬化前均未进行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乏力、纳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患者均有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常规、肝纤四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7例患者表现为抗利尿激素及肝功能异常,6例患者表现为垂体-肾上腺轴、凝血功能和血脂异常。所有患者根据需要补充醋酸去氨加压素、甲状腺激素、氢化可的松及性激素,4例患者行GH替代治疗。随访1年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肝纤四项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诊断肝硬化前均有数年的激素缺乏病程,均存在甲状腺激素、性激素、GH、IGF-1、血常规、肝纤四项和影像学检查异常,乏力、纳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1年可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肝纤四项等指标改善。
    • 严欣; 王永清
    • 摘要: 垂体功能减退症由垂体激素完全或部分缺乏引起,患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女性生育能力通常受损,几乎不能自然妊娠。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经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双胎妊娠并成功分娩的病例资料,旨在加强对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妊娠期及围生期管理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在合理的激素补充及妊娠前、妊娠期和围生期多学科的精细管理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能够成功分娩健康婴儿。
    • 顾阳春; 刘颖; 谢超; 曹宝山
    • 摘要: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μg/dL,参考值5~25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8:00 a.m.血皮质醇为3.1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 王秋; 耿争光; 傅小云; 付豹
    • 摘要: 希恩综合征是指产后垂体功能减退或垂体分泌的一种或多种激素减少或缺乏[1],该疾病是由于分娩期间或分娩后大量子宫出血引起严重低血压或休克而导致垂体坏死。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衰竭、性腺功能减退、哺乳功能衰竭和生长激素缺乏。此类患者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难度极大,且相关报道较少。现对1例希恩综合征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致顽固性休克患者报道如下。
    • 张利; 张利丹
    •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精神状态与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精神状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贾文娟; 冯志美; 张莹; 郑方平; 黄启亚; 杨彩娴
    •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给予不同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2年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及在门诊复诊的既往已明确诊断为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18例,按用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观察组用氢化可的松20 mg/d 剂量治疗,对照组用30 mg/d 剂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2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血钠、血钾等指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不论采用氢化可的松20 mg/d还是30 mg/d生理替代剂量治疗,与患者血糖指标异常关系不大,甚至可降低血脂(三酰甘油)水平(P<0.05).结论: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补充生理替代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相对安全的,也是必要的,但仍需监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同时建议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采取个体化给药原则.
    • 陈复琼; 刘喆隆
    • 摘要: cqvip: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妊娠晚期和产后的年轻妇女。目前,临床对LYH的认识严重不足,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道1例产后LYH的诊治过程及随访2年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 李婷; 孙丽思; 王椿; 李建薇; 安振梅; 余叶蓉
    •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P)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西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HP患者(HP组)的临床资料,因鞍区病变就诊但腺垂体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HP组依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Non-MS组,根据生长激素(GH)水平将HP组分为GH>0.35 μg/L、0.13 μg/L<GH≤0.35 μg/L、0.05 μg/L<GH≤0.13 μg/L和GH≤0.05 μg/L组,比较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HP组264例(男163例,51.5%),对照组53例(男22例,41.5%).两组年龄[(41±13)比(40±12)岁]及体质指数[(23.3±4.5)比(23.1±3.9)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组普遍存在诊治时间延误现象,接受规范替代治疗者不足50%.HP组的MS患病率(39.4%比24.4%)、腰围[(87.2±10.6)比(82.2±12.6)cm]、三酰甘油[M(Q1,Q3)为1.81(1.15,2.83)比1.14(0.80,1.69) mmol/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30.9%比12.5%)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P组的血压[收缩压:(112±19)比(124±16)mmHg;舒张压:(70±12)比(81±12) mmHg,1 mmHg=0.133 k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 (0.83,1.35)比1.49(1.14,1.78) mmol/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MS组GH [0.11 (0.03,0.35)比0.20(0.05,0.41) μg/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8.33(38.12,76.03)比65.54(51.78,101.76)μg/L]水平均低于Non-MS组(均P<0.05).HP患者GH水平越低(GH>0.35 μg/L、0.13 μg/L<GH≤0.35 μg/L、0.05 μg/L<GH≤0.13 μg/L以及GH≤0.05 μg/L),其MS患病率(25.5%、30.0%、42.9%、48.6%)越高(P=0.031).结论 成人HP患者MS患病率高于腺垂体功能正常者,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是其MS的主要组分,GH缺乏与HP患者发生MS密切相关.
    • 王淑敏; 张雪姣; 王桂侠; 王欢; 高影; 谢晓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原则,阐述明确诊断及激素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收集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LY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间断性头痛2个月就诊.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MRI提示垂体占位性病变,行甲状腺彩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垂体-性腺轴激素和戈那瑞林实验等相关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考虑垂体腺瘤的可能性大,行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LYH.患者术后头痛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腺垂体功能低下,给予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后,患者性激素水平正常,恢复正常月经,仍有间断头痛,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LYH与垂体腺瘤很难鉴别.病理活检是LYH的诊断金标准.LYH患者手术治疗后仍可能存在腺垂体功能低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