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生函数
均生函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0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9424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均生函数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金龙、李永华、吴建生等。
均生函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424篇
占比:99.79%
总计:49529篇
均生函数
-研究学者
- 金龙
- 李永华
- 吴建生
- 刘德
- 唐红玉
- 于成刚
- 于海龙
- 付信玉
- 兰博文
- 刘圣娟
- 刘廷玺
- 刘文斌
- 刘春燕
- 向波
- 吕学梅
- 吴爱敏
- 姬菊枝
- 孙国栋
- 张珍
- 张磊
- 张艳梅
- 张雪梅
- 时兴合
- 曹鸿兴
- 李晖
- 李祚泳
- 柴瑞帅
- 江志红
- 王冀
- 王军
- 王妍
- 王学忠
- 白彦芳
- 缪启龙
- 胡邦辉
- 赵利刚
- 郭晨
- 郭江勇
- 金鸿章
- 闫茹
- 韩艳凤
- 马龙
- 乌文奇
- 任在
- 何世博
- 何小娟
- 何敏
- 何晓光
- 何晓凤
- 何月顺
-
-
-
-
刘文斌;
于成刚
-
-
摘要:
年最大流量的数据系列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变化,受前期水情、气象、工程、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极端洪水或干旱年份的年最大流量预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结合由均生函数(MGF)构成的周期性函数和支持向量机(SVM)构建新的年最大流量预测模型,对数据系列的非线性变化有了更为细致的处理,较好地处理了趋势、极值的预测问题。以甘河加格达奇站1952—2019年68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与传统预测方法对比,该模型预报结果呈现明显优势,应用于工作实际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开展中长期预报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
-
石继海;
宋松柏;
李航
-
-
摘要:
[目的]对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为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的应用及提高预报精度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黑石关、龙门、民和水文站年径流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预测进行趋势分析、逐步回归进行周期分析,两者耦合建立灰色-逐步回归周期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均生函数的周期性基函数,耦合建立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模型;利用灰色-逐步回归中的趋势项和周期项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利用前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预报当年径流,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信息熵原理进行站点模型的综合评价和优选.[结果]建模期除黑石关水文站BP神经网络模型外,各站点拟合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1.0%,合格率均大于90%.验证期除民和水文站灰色-逐步回归周期模型外,各站点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0%,合格率等于或大于80%,满足精度要求.[结论]均生函数-逐步回归径流预报模型可作为黑石关水文站的优选模型,BP神经网络径流预报模型可作为龙门和民和水文站的优选模型.
-
-
王美玉;
王冬妮;
郭春明;
曲思邈;
苏丽欣
-
-
摘要:
以逐日热量指数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模型、灰色模型、均生函数模型在吉林省各区域建立逐月热量指数模型.结果显示:三种预测模型的回代平均准确率均在96%以上,外推准确率都在94%以上,各模型均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各个地区的玉米热量指数,其中均生函数是这三种模型中预测效果最好的.%Based on daily heat index,the monthly heat index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methods of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the gray model and the mean generating function model in every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the back substitution tests of three models were over 96%,the average accuracy of the extrapolate results of three models were over 94%,each model was able to forecast corn heat index preferably,and the mean generating function model was the best one.
-
-
柴瑞帅
-
-
摘要:
传统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与仿真时,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的数列进行仿真分析时,忽略了地震波动强度的时间属性对结果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准确性较低.本论述提出新的地震波动强度变化数学建模分析与仿真方法,通过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经验分布确定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门限值,依据该门限值、AIC最小准则以及最小残差平方等方法获取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自回归模型的极限环和振荡的属性特点,得到地震波动强度变化的初步数值模拟结果.本论述构建了基于均生函数的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数学模型,通过均生函数数学建模方法拟合地震波动强度时间序列,依据时间序列基于双评分准则选取拟合周期,实现地震波动强度的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
柴瑞帅
-
-
摘要:
传统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与仿真时,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的数列进行仿真分析时,忽略了地震波动强度的时间属性对结果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准确性较低。本论述提出新的地震波动强度变化数学建模分析与仿真方法,通过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经验分布确定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门限值,依据该门限值、AIC最小准则以及最小残差平方等方法获取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自回归模型的极限环和振荡的属性特点,得到地震波动强度变化的初步数值模拟结果。本论述构建了基于均生函数的地震波动强度序列的数学模型,通过均生函数数学建模方法拟合地震波动强度时间序列,依据时间序列基于双评分准则选取拟合周期,实现地震波动强度的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地震波动强度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
王瑞英;
肖天贵
-
-
摘要:
为了探究厄尔尼诺的预测方法,提高其预报准确度与预报时效,本文基于均生函数的基本原理,在普通均生函数模型中分别加入气候序列的本征模函数和预报因子变量,构建了基于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的均生函数模型和多变量均生函数模型;并应用三种方案对NINO3区海温指数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改进模型对厄尔尼诺的预报效果好于普通均生函数模型,是提高预报准确度的有效手段;同时,利用统计的预报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厄尔尼诺的预报时效,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
-
谭思源;
何晓光
-
-
摘要:
水文预报是一项惠及国计民生的大事,由此做好水文预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松花江流域中下游的佳木斯水文站为研究背景,运用均生函数模型,率定参数、选取特征明显的因子,从而拟合实际序列和预测序列,在拟合多较好的基础上进行一段时间的水文预报工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表达未来一段时间的水文情势.
-
-
杨甜
-
-
摘要:
指出了目前我国的水体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变得越来越严重.更重要的是由于水污染治理的相对落后,我国已经出现了水质型缺水.浊度一直以来是水环境以及水资源领域的常规观测项目.主要利用均生函数模拟河流浊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态势,寻求丹江河流浊度和TDS的变化规律.通过探讨丹江商州段水的浊度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径流浊度和TDS的变化情况,总结出浊度和TDS的变化规律,为水污染如何控制治理提供依据,以及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有关意见和治理建议.
-
-
吕学梅;
张磊;
付信玉;
刘圣娟
-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针对粮食产量既有波动又有一定趋势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进行未来时刻的产量预测.并以临沂地区小麦产量为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尤其是对趋势的预测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
-
-
-
-
张雪梅;
郭家林;
兰博文;
江志红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使用哈尔滨市195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从气候角度阐明了哈尔滨市冬季采暖开、闭炉日期的意义,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初、终日和采暖期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5°C终、初日分别与采暖期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随着采暖期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气温稳定≥5°C终日逐渐拖后,初日逐渐提前;采暖期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稳定≥5°C终、初日均存在突变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的采暖模式,根据采暖期气温进行采暖能源调控.利用均生函数模型对日平均气温稳定≥5°C终、初日进行建模,分析其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均生函数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对未来3年进行了预测试验.
-
-
孔德璿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2年160站逐月降水资料,以及74向环流指数中的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西太平洋副高脊线,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南海副高脊线,NOAA的北方涛动指数,南方涛动指数,厄尔尼诺指数这些指数资料,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以及逐步回归三种方法试对贵阳市2008-2012年汛期降水即6-8月份降水作出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总体来说,均生函数方法预报效果一般,多元逐步回归法预报效果稍好,其中最优子集法较前两者预报效果要好.
-
-
-
-
-
张艳梅;
陈海涛;
曾维英
-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六盘水市3个测站1957~2005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对六盘水汛期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采用滑动t-榆验法和Yamamoto法对六盘水汛期降水进行突变检测:用Morlet小波分析了汛划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六盘水汛期降水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近50a来六盘水汛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六盘水汛期降水在1987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汛期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16a 周期振荡,且 50a米稳定存在,在年际尺度上,准8a的川则振荡也一直存在,80年代以前存在一个较弱的准4年振荡周期。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降水预测效果较好,对降水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