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图构建

地图构建

地图构建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2938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科技传播、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九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第七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暨第六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学术大会、2011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等;地图构建的相关文献由34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南君、陈智君、张涛等。

地图构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2938 占比:99.79%

总计:73088篇

地图构建—发文趋势图

地图构建

-研究学者

  • 李南君
  • 陈智君
  • 张涛
  • 张贺
  • 李超
  • 陈孟元
  • 于乃功
  • 朱世强
  • 张毅
  • 李北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嘉宁; 郭川; 周思达; 谈海浪
    • 摘要: 针对基于双目视觉的室外大规模地图构建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足、设备要求高等问题,以及无人系统有限的搭载能力和计算力对设备轻便性、计算效率需求的不断提高,文中提出一种深度网络和边缘检测融合的大规模三维单目视觉建图方法。首先,针对单目深度值和位姿的计算问题,以SC-SfMLearner方法为基础,利用端对端的深度网络直接从单目中获取单目图像对应的深度值和位姿;其次,针对单目图像边缘检测中可能存在的边缘特征不明显等问题,通过高斯滤波平滑原始图,利用Canny算子对环境物体边缘特征进行提取,总和高斯加权二值化得到边缘特征图,实现边缘特征的优化;最后,融合特征的深度值和位姿信息,以八叉树为数据结构构建场景地图。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KITTI数据集进行地图构建可得到可靠的八叉树地图,与未进行边缘检测相比,效率提高50%。该算法可行、有效,能够满足无人系统室外应用中对三维地图实时构建的要求。
    • 牛国臣; 冯宁; 王瑜
    • 摘要: 地图构建是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前提,针对传统单一地图无法准确实现无人车自主导航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一种低成本的室外多图层地图,分轨迹层-静态层-动态层。轨迹层为GNSS拓扑地图,静态层为基于图优化构建的点云-栅格地图,动态层为实时激光点云信息。首先轨迹层的绝对位置信息用于实现无人车的全局路径规划,然后基于动态层实时信息与静态层的点云地图做匹配,完成无人车实时高精度定位,最后对动态层进行障碍物检测,通过将实时障碍物信息同静态层的栅格地图结合,为无人车避障和局部路径规划提供环境信息。在实际环境下对提出的地图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地图的可用性。
    • 潘文波; 李源征宇; 龙腾; 陈志伟; 黄文宇; 秦小辉
    • 摘要: 传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站移动位置服务等定位方法在隧道、楼宇和高架桥等复杂交通场景应用时定位误差较大,而里程计存在累计误差,难以实现长距离精准定位。针对智轨电车复杂驾驶环境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全局地图匹配的长时、高精度定位系统,以实现鲁棒和准确的状态估计。该系统定位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即全局地图构建和地图匹配定位。首先,在地图构建时引入(GNSS)绝对位置约束,以消除激光里程计累计误差,从而构建全局一致的高精度地图;其次,地图匹配定位时,在原有全局地图匹配基础上,引入实时动态地图匹配定位机制,有效避免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定位退化现象,提升定位鲁棒性。智轨电车实车在城市开放道路上的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稳定、可靠地提供车辆位姿信息,整个运行过程中激光雷达角度估计误差在0.35°以内,位置误差在0.15 m内,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 陈宇帆; 段中兴
    • 摘要: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获得现场环境地图的效率,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的方式,获取IFC信息映射到二维栅格,从而快速构建地图;对于室内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能更快更好的到达目标点的问题,首先对传统A*算法做改进,将原有的8邻域搜索扩展为48邻域搜索,增加了搜索方向,优化了搜索角度;同时考虑了机器人的安全性,对规划路径进行了改进,使得规划的路径与障碍物保持了一定距离;其次,为了避开场地出现的动态障碍物,采用将改进的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融合,在保证全局路径最优的基础上,实现避障效果;通过实验仿真,表明了改进的A*算法比传统A*的算法在运行时间上快了2倍以上,路径转折点的角度差比原来减少了28%以上,路径长度上更短且不再紧贴障碍物;而融合算法比改进的A*算法在路径平滑性上有所提高,能及时避开随机障碍物,更加适用于环境变化的室内场景。
    • 李茂月; 吕虹毓; 河香梅; 徐光岐; 于伟
    • 摘要: 为提高自动驾驶时单传感器对周围车辆识别成功率及工程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图像与激光雷达信息相融合的车辆识别和地图构建方法。对相机与激光雷达进行了联合标定和时间配准。对图像中的车辆阴影与激光雷达检测信息进行提取,获得两者间的坐标关联度特征,并根据其阈值范围确定周围是否存在车辆。将相机图像信息与激光雷达检测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周围车辆的信息地图,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坐标关联度特征对两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融合,车辆识别的正确率比用D-S证据理论法结果高4.25%;本车辆信息地图,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于三阶Bessel曲线的超车轨迹行驶。
    • 梁明亮; 张凯; 王云飞
    • 摘要: 本文以飞思卡尔I.MX6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了Linux为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了SLAM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了二维激光雷达、摄像头、机械手、走行部等硬件设备,通过机器人软硬件的配合,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地图构建、自动避障、自主路径规划、物品搬运抓取等功能。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高,自主运行稳定,功能完善,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吴叶兰; 谢宇忻; 刘杰; 廉小亲; 于重重
    • 摘要: 针对特征法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耗时久、纹理缺失场景易跟踪失败而只能重建稀疏点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直接视觉里程计的SLAM稠密重建算法。该算法以ORB-SLAM2框架为基础,视觉里程计采用直接法最小化光度误差求解相机初始位姿,采用特征法最小化重投影误差优化位姿,提高相机位姿的输出频率;以一种冗余关键帧删除算法计算帧间相对运动距离,删除视野重叠的关键帧;使用筛选后的关键帧进行闭环检测,构建稠密点云地图,滤波后转换为存储效率更高的八叉树地图。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解决相机快速运动场景和纹理缺失场景跟踪失败的问题,实现三维地图重建,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与实时性。
    • 方言海; 李彦沛; 李亚芹; 谈桂秀; 黄玉; 黄一博; 马悦轩
    • 摘要: 针对农业蔬菜大棚,设计了一套基于SLAM与声源定位的农业大棚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并结合声波采集装置与其他外围传感器,利用数据融合与实时地图构建技术构建三维信息,从而为无人巡检与植保维护提供技术支持。该系统利用占据栅格地图模型、几何地图模型和拓扑地图模型等模型将数据整合,通过提供棚内高精度定位、多环境下避障定位、线路规划及定位追踪功能,为大棚内无人化作业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 周思达; 谈海浪; 唐嘉宁; 蒋聪成
    • 摘要: 针对基于双目深度图的室外大规模地图构建计算冗长,而在无人系统的有限算力下,计算效率需求显著的情况,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的三维地图构建方法。首先针对由立体匹配算法及原图引入的噪声误差等问题,采用双线性插值优化视差图;其次通过中值滤波以平滑视差图;最后利用Sobel算子实现对环境物体边缘特征点的提取,并二值化边缘特征图,优化深度值计算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图构建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KITTI数据集的地图构建,可得到的良好八叉树地图,效率提高了50%,证明了文中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能够满足无人系统在室外路径探索对三维地图的需求。
    • 沈斯杰; 田昕; 魏国亮; 袁千贺
    • 摘要: 移动机器人导航功能的实现需要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和路径规划这两方面的技术,其中由SLAM技术生成的栅格地图是移动机器人运用路径规划算法的前提。2D激光SLAM由于其建图精度较高、性能稳定且价格便宜,在室内移动机器人中应用十分广泛。2D激光SLAM是指移动机器人在自身所处环境及位置先验信息未知的情况下,以2D激光雷达为主要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从而实现自身位姿的估计和地图的构建。将2D激光SLAM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激光测距原理入手,对三角法和飞行时间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优缺点比较。第二部分从前端扫描匹配、后端优化、回环检测和地图构建这四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2D激光SLAM系统框架。同时对主流2D激光SLAM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缺点比较,并对激光SLAM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