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立体匹配

立体匹配

立体匹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7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107722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光学精密工程、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九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第17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等;立体匹配的相关文献由366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勇、陈天健、达飞鹏等。

立体匹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7 占比:0.90%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7722 占比:99.04%

总计:108762篇

立体匹配—发文趋势图

立体匹配

-研究学者

  • 赵勇
  • 陈天健
  • 达飞鹏
  • 戴琼海
  • 杨超
  • 杨静宇
  • 王鹏
  • 王好谦
  • 郭龙源
  • 周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思达; 谈海浪; 唐嘉宁; 蒋聪成
    • 摘要: 针对通过立体匹配直接得到视差图存在空洞等失真点(区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窗的视差优化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左右图像的视差一致性,检测出非零视差失真和黑洞失真区域,然后将所在像素点与周围像素点作视差代价比较,并针对由环境、光照以及其他噪声因素造成的误匹配所导致的黑洞区域,通过采用自适应窗填充黑洞失真区域,进而利用中值滤波平滑图像,最终实现对由立体相机左右图像匹配所获得的视差图的优化.通过与3种现有的视差优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视差优化效果,且实现更为简便.
    • 封雷; 朱登明; 李兆歆; 王兆其
    • 摘要: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硬件约束小、成本低、灵活度高,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遮挡,导致由图像生成的三维点云数据稀疏和密度不均等问题,一直是处理的难点和热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遮罩的稀疏点云滤波算法。首先计算点云的包围盒,并在包围盒中根据点云的稀疏度自适应地划分栅格;其次,利用深度优先搜索,递归求出所有由栅格组成的自定义连通域;然后基于量化重要性指标来自适应计算阈值,通过该自适应阈值选择应保留的连通域,将所有保留的连通域集合定义为遮罩,用于描述稀疏点云的全局空间拓扑信息;最后,保留遮罩覆盖区域的点云,剔除遮罩未覆盖区域的点云,从而达到滤除离群点的目的。该方法能很好地处理由于遮挡生成的、空间疏密程度有较大差异的点云数据,可以有效去除原始三维点云数据中的离群点,同时较好地保持点云的细节信息。
    • 赵杰; 陈小梅; 侯玮旻; 韩嘉威
    • 摘要: 为了解决城市卫星遥感影像中存在大量阴影以及大量的视差阶跃区域导致立体匹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应于城市遥感影像对的立体匹配算法。对算法所使用的匹配代价函数、代价聚合方法和视差优化方法等进行研究,改进了匹配代价函数,利用多阶加权Census算法减小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在代价聚合中加入建筑边缘信息的约束条件,在视差细化部分充分考虑城市建筑的形态特点,对视差图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MiddleBury数据集上,本文算法的准确率比经典SGM算法提升4.54%;在城市区域WorldView-2立体影像对上,建筑屋顶的高程方差为0.71,满足基于城市卫星遥感影像对获取高精度视差图的要求,能够为城市三维重建提供良好的条件。
    • 王笛; 胡辽林
    • 摘要: 针对特征立体匹配方法只能得到稀疏视差以及弱纹理匹配率低以及视差精度不足导致视差连续处不平滑而呈阶梯状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立体匹配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左右图像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匹配,再经过筛选获取准确的匹配点对;将得到的稀疏匹配点对作为种子点,依据视差连续性与极线约束准则建立一维搜索空间,利用积分图简化的快速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系数作为相似度量函数,通过双向匹配策略实现区域生长,大大提升匹配准确性的同时降低算法复杂度;通过亚像素拟合和加权中值滤波后处理提升视差精度,去除视差阶梯分层、噪声和条纹现象.Middlebury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得到了准确性更高且稠密的视差,提高了弱纹理区与深度不连续处的匹配效果以及整体视差精度,同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抑制一定亮度差异和噪声的影响.
    • 刘建国; 纪郭; 颜伏伍; 沈建宏; 孙云飞
    • 摘要: 现有的立体匹配算法通常采用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对前景物体的检测更加精细,但对背景中的小物体及边缘区域匹配效果较差。为提高视差估计质量,构建一个基于视差优化的立体匹配网络CTFNet。分别提取浅层与深层特征,并基于深层特征构建全局稀疏代价卷,从而预测初始视差图。在预测的初始视差图和浅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局部稠密代价卷并进行视差优化,以细化预测视差值邻域的概率分布,提高特征不明显区域的匹配精度。此外,引入新的概率分布损失函数,监督softmax函数计算的视差值概率分布在真实视差值附近成单峰分布,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在SceneFlow和KITTI数据集上的误匹配率分别为0.768%和1.485%,在KITTI测评网站上的误差率仅为2.20%,与PSMNet网络相比,精度和速度均得到一定提升。
    • 田生辉
    • 摘要: 研究将深度学习立体匹配模型HSM模型应用于卫星影像密集匹配。尽管HSM模型运行速度极快,但输出的视差图分辨率较低,细小地物的轮廓不清晰。通过在HSM模型的特征提取模块增加一个分辨率更高的特征提取层,相应地在代价体正则化金字塔中增加一个分辨率更高的解码器,此外,在特征提取阶段应用了更多的空间金字塔池化层以捕获更广泛的全局上下文信息,构建了HSM-deep模型。实验结果表明,HSM-deep模型的各项精度指标优于其他测试的模型。相比于HSM模型,HSM-deep模型的1PE精度提升明显,能够输出更高分辨率的视差图、更准确地恢复细小结构。
    • 王荣超; 张力; 张涛; 慕晓冬
    • 摘要: 稠密匹配是基于立体视觉重建密集三维点云的关键技术,其中误匹配点的剔除是保证匹配准确率的重要手段.针对稠密匹配过程中搜索空间大,易出现误匹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光照一致性约束的准稠密匹配方法.该方法将已知匹配点作为种子点,根据种子点及其邻域提供的影像约束进行匹配扩散,从而得到种子点邻域内的匹配点,进而实现图像之间的准稠密匹配.在匹配扩散过程中,首先使用邻域像素差异置信度来去除无明显特征区分的区域,然后基于Retinex理论,在局部范围内引入种子点与其邻域内待匹配像素的光照分量关系,从而约束种子点邻域内待匹配像素的颜色分量,以提前剔除不可能匹配的点,最后使用零均值归一化相关系数进行图像间的匹配相似性度量,从而在保证匹配准确性的同时减少匹配相似性度量的次数,提高了匹配效率.实验表明,算法在Middlebury 2014的training集上取得了较小的平均视差误差;在DTU数据集的scan114及拍摄的图像数据上,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稠密匹配的时间,并降低三维重建的重投影误差.
    • 袁媛; 高越; 孙增玉; 王杏; 刘柯
    • 摘要: 针对整流罩分离过程中的空间目标三维位姿跟踪测量,设计了双目视觉测量系统,完成整流罩关键点的空间三维坐标测量。基于各特征点的图像处理、识别及跟踪测量算法,结合极线约束匹配,实现目标点的精确立体匹配,可完成不同目标特征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解算,进而获取不同运动姿态时的速度、加速度等关键信息,为整流罩机械设计与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康俊华
    • 摘要: 立体匹配是计算机视觉的一项关键技术,它能够模拟人类视觉的方法,通过左右影像匹配快速获取三维场景深度信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立体密集匹配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论文针对传统立体匹配方法,在弱纹理区域、视差不连续区域、遮挡区域存在的匹配困难和误匹配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端到端立体匹配网络,将传统密集立体匹配问题转化成一个视差学习和优化的任务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
    • 陈广华; 葛梦莹; 黄白瑶; 梁国贤; 李潇凯
    • 摘要: 电力塔倾斜检测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电力塔倾斜检测方法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塔倾斜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远程智能、准确且便捷的特点.通过张氏标定法进行双目摄像机的标定与校正,基于DeepLab V3+对电力塔图像区域进行分割并提出融合低阶特征的DeepLab V3+网络结构.由极线立体匹配算法得到电力塔侧棱视差,通过该侧棱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拟合侧棱空间直线方程,建立倾斜度计算模型估计电力塔倾斜度.最后和经纬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平均测量误差为0.020°,在技术标准的允许误差之内,实验说明该系统可以准确便捷地计算出电力塔倾斜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