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
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

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4-09-20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感光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正射影像的快速制作对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利用统一计算设备构架(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平台对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进行快速正射纠正的方法,结合优化的有理函数模型(RationalPolynomialCoefficients,RPC),将针对整景影像的正射纠正方式分解为适合于CUDA平台执行的并行计算方式,实现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几何纠正精度无任何损失,完全可以应用于高分一号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产品制作.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数阶微积分,提出WLS误差准则的滤波方法.该滤波器的系数可通过调节其阶次来改变,并由其原理分析得幅频特性.进而根据Riemann-LiouviUe定义进行验证,并将此滤波器运用于新数据实践九号影像遥感图像,分析得到该方法在国内新式遥感高分辨数据细节提取与干扰抑制方面取得一定平衡,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用分数阶微分来处理图像信号,既有利于加强图像信号高频边缘和纹理细节信息,又有利于保留部分低频轮廓信息。当前,我国自主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还不是很丰富,所以更应该充分细致的发挥其作用,加强应用,引导科研、行业领域.积极研究利用该数据,以确立我国在此领域的优势与领先地位。
  • 摘要: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了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由于获取的原始数据只进行了辐射校正和传感器校正,需要进一步的正射纠正处理,已达到高精度的要求,满足业务需要.以“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基于RPC模型进行几何精校正的过程,并对地面控制点选取的数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面控制点数量对定位精度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此外,纠正控制点的分布、选点位置,高程数据的精度等等一些因素都对几何校正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各种可能的条件,尽量减小这些因素对卫星影像纠正定位精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 摘要: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是我国第一台星载高光谱传感器.本文首先介绍了超光谱成像仪图像的产品等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2级图像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然后,基于辐射传输机理,推到出适用于高光谱图像的大气校正算法,实现了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地表反射率图像的反演.提出一种基于参考地物波谱库的光谱滤波方法,对大气校正后的高光谱地表反射率曲线进行光谱维噪声的去除。最后,以内蒙达里湖地区的超光谱成像仪为例,对本文提出的超光谱成像仪数据预处理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图像的条带噪声,基于大气校正和光谱滤波算法,可以有效的反演出超光谱成像仪地表反射率图像.
  • 摘要:卫星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衡量卫星遥感能力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提高卫星空间分辨率已成为各国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的迫切需要.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利用遥感图像数据之间的非冗余信息,能重建出更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现已成为各国卫星工程技术的研究焦点.利用贝叶斯公式,将未知高分辨率图像、图像获取过程、运动参数以及未知的模型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变分贝叶斯分析,对所有未知参数进行联合估计.该算法不需要参数调整,能自适应地实现多帧卫星低分辨率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卫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取得较好的重建效果.
  • 摘要: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有雾的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利用现有方法自动判定遥感图像是否需要去雾,并用暗原色先验方法去雾;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分别对变化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不同的地物区域;使用K近邻(KNN)算法对不同地物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通过对比变化前后图像的相同区域,得到某一地物的变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本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度.
  • 摘要:卫星图像复原技术一直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遥感图像单尺度复原和多尺度复原技术进行综述,不仅从理论上探讨,并利用实验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总结了现有复原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突破的方向.指出卫星图像复原在振铃、噪声增益以及方向性纹理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针对彩色图像的复原,一般仅限于降噪处理,去模糊的效果不佳,至于多光谱图像的复原更是鲜有涉及。遥感图像的成像环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的图像,如何进行合理地简化,充分挖掘先验知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退化参数的估计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图像复原结果。
  • 摘要:建立了用于标定的天绘一号卫星三线阵影像严格成像几何模型,通过合适的格网划分及RPC参数的解算,实现对RPC参数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更新后的RPC参数能够较好地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且较原始的RPC参数,其直接对地定位精度提升明显,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摘要: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器件问题产生大量坏像元,其特殊的时空联合调制成像方式导致传统的光谱图像域坏像元修正方法无法使用.而设备运行期间坏像元的不断恶化、复杂背景地物的干扰更是为坏像元的自动检测修正处理带来巨大挑战.基于对坏像元分布和变化特征的长时间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在原始帧的差分域而不是光谱影像上进行坏点自动检测的新方法,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方法中坏点检测效率较低、阈值计算精度低且所需时间长等缺陷,通过实际数据验证表明,坏像元修正后的复原光谱影像坏线得到了很好的消除,且与理想光谱的相对误差保持在0.2%以内.
  • 摘要: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同类地物内部光谱差异逐渐增大,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严重.传统的基于像元光谱统计的自动分类技术已经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所提供的丰富的细节信息.因此,纹理信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高分辨率影像分割中.提出一种基于Gabor与模糊C均值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非监督分割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PCA变换,再利用Gabor提取PCA变换后前三个波段的纹理特征,并对提取的特征向量集用模糊C均值(FCM)算法进行聚类.通过对两幅2008年的QuickBird彩色波段星下影像做分割实验,并将结果与FCM实验结果相比较证明,本文方法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备良好的分割效果与精度.
  • 摘要: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丰富、地物类别之间边缘信息突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边缘信息的面向对象分割算法,应用Canny算子对全色影像进行边缘信息提取,结合光谱信息和边缘信息构建基于图论方法的距离度量函数获取边权值,并采用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完成彩色影像的初始分割,通过综合分析对象内的光谱、形状和边缘信息完成区域合并,生成分割结果图.利用Worldview2和Pleiades两幅三波段RGB影像进行试验,并通过采用eCognition8.0试用版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图像挖掘引入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图像处理领域,把图像挖掘应用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图像数据库的分析与目标识别等方面,为相关决策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未来卫星数据快速处理分发提供技术支持,在理论和工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初级图像产品生产分系统(PPGS)是环境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为环境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该部分具备常规和应急两种模式下对环境卫星标准产品和原始数据的业务化、自动化批量处理能力.根据环境业务需求,可利用小卫星星座原始数据,以及其他卫星数据资源进行相关的遥感应用处理.初级图像产品生产分系统由调度管理子系统、记录快视子系统、编目与数据管理子系统和产品生产子系统组成。该分系统按照“分层设计、模块构建”的思想进行设计和实现,分系统管理监控Web界面为B/S架构,用户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分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与配置界面。作为环境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初级图像产品生产分系统的建成,将为环境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在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主要数据源的基础上,结合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数据,形成天地统筹的国家环境监测体系,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提供技术保障。
  • 摘要:导弹预警卫星利用星载红外相机获取弹道导弹的红外遥感图像实现对导弹的早期预警,所获取的图像信噪比低,且受到强背景杂波的干扰,使得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成为导弹预警卫星的一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视觉注意引导机制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新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具有半树结构的分层马尔可夫随机场建立图像的多分辨模型,并根据图像粗糙度设计了新的基团势函数,据此设计了基于反向扩散原理的显著性图生成新方法,进而根据视觉注意引导机制提取视觉注意焦点(FOA)区域作为潜在目标区域,在此基础上,仅对FOA区域进行更为细致的目标检测处理.该算法通过快速的早期视觉预处理排除了明显不包含目标的图像区域,因此在减少所需处理的数据量的同时降低了背景复杂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在强背景杂波下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弱小目标,在信噪比为1.2的条件下,可获得98.7%的检测概率.
  • 摘要:由于受到太阳高度角和地面反射率等因素影响,天绘卫星的部分多光谱缩略图目视效果较暗,对比度不明显,严重影响了用户对地物信息的快速浏览.本文通过研究RGB与HSV颜色空间的相互转换技术,实现了一种将较暗多光谱影像进行自适应增强,生成缩略图方法,在提高亮度和对比度的同时,还保证了不同影像间相对亮度差异的一致性,且图像颜色未发生严重偏色,影像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
  • 摘要:本文将SIFT算法引入到多面阵相机遥感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的匹配中,并结合由粗到精、分块匹配和自适应阈值等多种匹配策略,实现了影像的快速自动匹配.首先对影像进行快速粗匹配,得到粗略的仿射变换参数,然后对影像均匀分块并通过变换参数得到对应的影像块,最后使用自适应阈值的SIFT算法对影像块进行匹配,得到最终的同名点.经试验表明,该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SIFT算法的匹配速度,改善了同名点的整体分布情况,匹配精度达到亚像素级,得到了较好的匹配结果,满足多面阵相机影像预处理的要求.
  • 摘要:针对无人机遥感影像的自动拼接处理问题,本文阐述了基于特征匹配的无人机航空影像拼接技术,分析了拼接技术流程.通过对拼接过程中的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误差点剔除,图像融合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合AForge和GDAL库,实现了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快速拼接。
  • 摘要: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FY-4)计划在2017年左右发射,为了更好的发展和验证多种业务产品科学算法,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科研人员针对FY-4成像仪和探测器分别开发了两套算法测试平台.这两套算法测试平台是在L1nux或Unix系统下采用Fortran和C/C++语言编写,目前已经在IBM和Dell服务器上测试通过.一些重要的科学产品,例如云检测、大气温湿度廓线等,都利用代理的Spinning Enhanced Visible InfraRed Imager(SEVIRI)和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数据进行开发.测试平台将作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4未来业务算法处理系统的原型,能够在未来帮助FY-4产品的进一步改进和推广应用。
  • 摘要:SAR影像立体定位是获取地面点三维信息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SAR影像立体定位,针对斜侧视机载SAR影像,采用距离—多普勒、距离—斜视角、距离—共面三种斜侧视模型,进行了立体定位实验,统计了定位误差,获得了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分析了三种斜侧视模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得出结论:三种斜侧视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立体定位能力几乎相同,区别在于斜侧视成像的描述和定向参数的选取.
  • 摘要:工作于低频段(UHF/VHF)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容易受到地面射频干扰(RFI)的影响,从而会造成SAR图像质量的严重下降.考虑到在SAR信号的频谱中,窄带射频干扰的频谱通常具有良好的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SAR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射频干扰的正弦模型构建干扰信号的稀疏基,然后利用压缩感知技术以较高的频率分辨率获得干扰信号的精确重构,最后从包含射频干扰的SAR回波信号中减去所重构的干扰信号以实现干扰抑制.本文所提方法具有优良的窄带射频干扰抑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 摘要:海洋二号(HY-2)卫星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模拟跟踪,分析和研究了姿态角引起的卫星雷达高度计所测海面高度、后向散射系数和有效波高参数误差.所测参数误差与姿态角和有效波高有关.根据理论分析,以姿态角和有效波高为变量,对海面高度、后向散射系数和有效波高三参数误差进行补偿,提出补偿模型.该模型能较好的应用到HY-2高度计实测数据,补偿后精度具有较好提高,具有应用性.
  • 摘要: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冬小麦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应用安徽省淮河流域3月和4月双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RADARSAT-2和该区域冬小麦收割前(5月底)试验田产量资料,应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冬小麦产量和2个时相(3月和4月)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估产模型;选择其余试验田对其检验,优选出最佳的估产模型,实现冬小麦大面积估产.通过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估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估产结果.说明,在冬小麦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应用SAR进行估产,从而为农业部门提供准确的冬小麦产量评估,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摘要:本文将极化相干矩阵T3的矩阵元素T11和T22的比值定义为新极化特征参数P,该参数能够反映SAR照射到海水表面和溢油区域时,布拉格散射和镜面散射两种散射机制在回波信号中所占比重.溢油区域的P值小于海水区域的P值,可根据P值大小区分溢油与海水.利用中国南海区域的Radarsat-2全极化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将该参数与凝聚层次聚类(HAC)相结合,应用到SAR图像分割中.通过将分割结果与极化散射熵(H)的分割结果相比较,发现本文提出的新参数能够有效降低斑点噪声,较好地保持油斑轮廓,并且油水对比度较高.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极化参数更易于将溢油和海水背景分离开,从而在海洋溢油监测方面具有其优势.
  • 摘要:大气延迟是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测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本文系统说明了大气延迟的理论以及估计方法,提出小波地形相关大气延迟估计方法,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并以长江三峡作为研究区进行了实验验证,说明该方法在正确选择小波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去除地形相关大气延迟.该实验证明了基于小波分解方法去除TCAD的能力,也说明DWT,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TCAD小波分解方法是假定地壳的运动与地形不存在相关。对于走滑断裂,该假定可以满足,而对于倾滑断裂或岩浆体膨胀引起的形变,短时期内地表位移很可能与地形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较大的小波尺度上地表形变的频率和统计特性与TCAD相近,从而导致对长波的地表位移过度改正,该方法可能不再适用。
  • 摘要: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密度的林地点云数据,可以建立高精度的树冠高度模型。利用TCHM建立合适的树冠描述方法,是高分树冠分割和提取的基础,也是目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树冠研究的重难点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形态学重建的树冠高度模型的多尺度分层分解(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Canopy Decomposition,MRCD)描述算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的树冠高度模型切割(Morphological Open Canopy Segment,MOCS)算法中存在的树冠边缘的误提取问题,更准确的表达树冠高度模型的多尺度特征,可以为树冠种子区域的精细提取和树冠准确分割提供支持.
  • 摘要:测绘相机结合激光全波形测距仪是一种新型的测绘体制,激光测高数据作为高程控制点与测绘图像联合平差,提高高程精度.本文侧重对激光地面大光斑和测绘图像的匹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具体算法,分析了不同典型目标的激光回波波形,给出了回波波形数据的处理算法,提取了激光探测区域目标相对高程分布,结合测绘图像实现了激光地面大光斑和测绘图像的匹配,并通过GLAS公开数据的处理和实地测量验证了模型和方案的正确性,数据处理算法解算结果与实际符合性良好,可实现激光地面大光斑和测绘图像的匹配。
  • 摘要:车载激光点云与可见光影像的配准对于城市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集成应用中二者的配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特征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激光点云与可见光影像快速配准的方法。首先,将控制点表示成四个非共面虚拟控制点的加权总和,带入配准模型,解算虚拟控制点在相机坐标系中的坐标,进而得到控制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然后,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绝对定向方法确定配准参数.通过与直接线性变换方法的对比试验表明,本文方法鲁棒性强,在计算精度方面优于直接线性变换方法.
  • 摘要:基于DSM数据提取建筑物轮廓信息是快速自动构建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将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方法引入到DSM点云分割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模型的建筑物面片识别和轮廓提取算法,实现了高精度DSM数据的建筑物轮廓信息提取,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高精度性和高可靠性.
  • 摘要:空间后方交会是摄影测量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的传统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处理范围有限,仅针对小倾角影像,并且对初值有强烈的依赖性,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对于航拍影像,提出一种基于单位四元数的空间后方交会解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单位四元数描述旋转矩阵,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单位四元数的解析解,从而确定旋转矩阵,最终计算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经实验证明,相比较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算法不需要提供初值,可处理的影像倾角范围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由于在平差时避免了三角函数的参与,因此该方法具有计算时间短、迭代次数少等优点。
  • 摘要: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是现代数字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等优点。常规航空摄影测量法DOM数据生产工艺流程作业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与DOM产品的现势性要求相悖。以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1:10000DOM数据更新项目为背景,结合《机载POS技术在省级基础测绘数据更新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常规DOM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技术及资源,提出了改进的技术流程,以提高省级基础测绘1:1O000DOM数据的更新效率,更好地为基础测绘事业服务。生产实践表明,使用控制点库数据,几乎可以免除外业控制测量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内业加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数倍;DEM数据编辑工作量的减少和影像处理的自动化,也使后续DOM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 摘要:针对SIFT算法用于大画幅遥感影像时存在的内存不足问题,提出了基于影像分块的SIFT特征匹配算法,通过计算两幅影像的重叠区域,对影像的重叠区域进行分块以及计算子影像匹配点在原影像上的坐标等三个步骤,完成了大画幅遥感影像的匹配问题,并分析了不同分块大小时的影像匹配效率.实验表明,影像分块可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在影像块较小时,影像匹配效率较高.
  • 摘要:传统意义上,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的计算是基于单波段遥感影像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提取多光谱以及高光谱遥感影像的GLCM纹理.经典的应对策略是提取第一主成分影像的GLCM纹理.然而第一主成分影像并不能含有原始影像的所有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k-means)聚类的多通道GLCM纹理提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多光谱/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灰度级量化编码,然后基于编码得到的影像提取GLCM纹理特征,并将其与原始光谱叠加输入分类器进行分类.文中GeoEye-1和AVIRIS影像实验的结果表明:多通道GLCM纹理能够有效的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的精度,并且在提高分类精度方面,其优于第一主成分影像的GLCM纹理.
  • 摘要:近年来,伴随低空飞行器的快速发展,空间信息的获取能力逐渐增强,特别是低空倾斜式摄影测量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出现,使快速准确的获取城市真三维信息成为可能,而城区真三维密集点云的构网是其数据处理的关键之一,值得深入研究.重点分析了现有构网算法处理城市真三维密集点云数据的效率及适应性等相关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处理该数据的构网策略,设计了处理该数据的技术流程,完成了小范围城区的构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对城市真三维密集点云数据进行较好的构网处理.总之,城市真三维点云的构网,作为三维城市自动建模的关键环节,其技术的实现、改进及突破带来的建模整体效能的提升,必将对三维城市乃至数字城市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 摘要: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的变动影响着城市内部经济、社会、产业等各要素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人口数据空间化是其他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的基础.本文在重庆市主城区建筑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计生部门人口统计数据,以重庆北碚区为例,从微观尺度对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分析,探索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定量研究的应用途径.本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利用建筑物数据,通过地址匹配手段,对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分析处理,在空间上,人口数据可以被落实到每一居住用地地块上的每一居住建筑物中,由此测算的人均居住建筑指标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其结果可为没有分户人口数据的其他城市区域,进行微观尺度上的人口分布拟合提供准确的科学参考。
  • 摘要:无源定位技术在雷达、声纳和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就具体的定位参数信息而言,主要包括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角(AOA)和信号到达强度(RSS)等。针对传统TOA定位算法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多个时刻TOA测量信息的MDS定位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个时刻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和TOA测量信息构造关于目标位置的线性方程,然后考虑到二阶测量误差项的影响,对线性方程进行校正;最后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对线性方程组进行定位解算,得出目标位置估计为无偏估计的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近场和远场目标均具有较好的定位性能.
  • 摘要: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自面世就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保护中。本文利用Riegl VZ-1000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吴哥窟柬埔寨茶胶寺进行了精细扫描,对获取的近70个站点共230GB的点云数据和纹理影像进行处理,包括点云数据去噪、多站点高精度配准、构建三角网,然后利用数码相机同步拍摄的真实纹理进行纹理映射,重建茶胶寺真三维数字模型.重点研究针对几何形状较大的建模对象,从数据获取时扫描站点的设计、相邻站点数据的拼接、整个工程点云数据的拼接、去噪、三角网构网方式、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该成果可为茶胶寺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持,为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其他大型地物数字化和三维重建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文选择对茶胶寺进行精细数字化扫描及三维模型重建,可为其修复提供详细的三维实测数据。
  • 摘要: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是对航空(或航天)像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与镶嵌,并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DOM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桥梁、高架路等影像变形和扭曲问题.根据DOM的高精度要求,实际生产中修补过程相对复杂.首先,通过摄影测量工作站采集相应区域三维矢量数据,或通过DSM自动匹配加人工编辑方式生成局部精确DEM数据;其次,通过数字微分纠正得到桥梁、高架路等DOM纠正补丁;最后,利用Photoshop对原图进行补丁修补.然而在此过程中,采用Photoshop对补丁和DOM进行人工对齐困难,且无法保证精度要求.若利用第三方地理软件进行拼接,之后再在Photoshop中进行影像修补,其修补过程又较为复杂、数据导入、导出费时费力,且不适于批量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基于Photoshop二次开发,利用读取的原始DOM与补丁的TFW(TIFF World File)影像坐标信息,实现了DOM与补丁影像根据地理坐标的自动匹配对准,达到了精确修补的目的.通过DOM生产验证,利用该方法进行DOM修补,可大幅度提高修补效率,且通过与第三方地理软件拼接成果对比,修补后的DOM精度能满足精度要求.
  •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光束平差法进行无人航拍序列图片地理配准难以实时的问题,采用iCore5,4GB硬件配置,VS2012平台,提出了一种步进式的快速地理配准方法,它以正射卫星影像为基准,通过粗配准和精配准在保证快速处理的同时,可有效控制误差累积,确保配准精度.精配准中采用互信息度量相关性,可以加快到全局解的收敛速度,并降低陷入局部极小的风险,有效应对卫星影像和航拍影像成像差异对配准的干扰,而经粗配准初步校正后的互信息计算,又极大降低了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整个算法经实验验证可以实现快速地理配准,并保证良好的配准精度.
  • 摘要:基于稀疏回归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解混方法利用已有的地物光谱库作为先验信息进行解混.为了保证影像中出现的地物都包含在光谱库中,光谱库通常包含了大量的的地物类型.基于稀疏回归的解混方法虽然加入了稀疏性条件,但是解混结果仍然远不及像元的真实丰度稀疏.提出一种基于稀疏端元子集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解混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稀疏回归的解混方法对影像进行初步解混;然后分析每个像元的解混丰度,提取更稀疏的端元子集,最后在稀疏端元子集约束下再次进行线性解混.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实验表明本方法能更准确地从端元光谱库中识别出像元所含有的端元,得到的解混结果更稀疏,精度也更高.
  • 摘要:立杆部件数据是城市部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取出立杆状部件的位置信息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本文以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为基础,使用SWDY软件中立杆状部件自动提取模块对试验区内行道树、路灯、电线杆等立杆状地物进行自动提取,辅助以人工检查完成整个提取过程.通过分析立杆自动提取的位置精度、准确性、人工检查工作量,验证此方法的可用性及实用性.
  • 摘要:道路边线的提取是交通地图更新的基础,在数字城市建设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成图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本文针对国产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采用了马浩等人提出的滤波和聚类等方法先进行粗提取和精提取,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果进行拟合完成矢量化,高效,完整的自动提取了道路边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对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道路边线提取.
  • 摘要:根据《江苏省“十二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要求,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区域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测绘数据更新。采用机载LiDAR系统进行航空摄影获取数据,包括激光点云和影像数据,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并结合针对沿海滩涂区域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制定了航摄数据预处理等作业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案.平行于摄区边界线的首未航线一般敷设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确保摄区边界实际覆盖不少于像幅的30%,考虑到滩涂区域像片控制点的布设非常困难,摄区必需设计构架航线,航高保持一致。对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航摄影像数据、POS数据和地面基站数据等原始数据进行解压、差分、解算、激光及相机检校、点云数据生成等处理,以获得满足DEM,DOM,DLG制作要求的参数和数据。预处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POS数据处理、航带拼接和系统误差改正、数据精度的外业检查等环节。
  • 摘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不仅能够提供给用户相关的位置信息,同时还向地球表面源源不断发出L波段微波信号.通过对其反射信号的接受与利用,能够获取相关海面信息.本文介绍了利用GNSS-R海面信号进行多普勒时延成像的方法和过程,并对其进一步的海面风速反演应用提出了展望.
  • 摘要:针对SAR图像场景特征相似性较高导致SIFT描述子区分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排序方向直方图的描述子.该方法计算特征邻域内每个像素点八个方向的方向导数,取最大和次大导数的方向位置作为特征基元,对邻域分块并统计其特征基元分布形成描述子向量.通过增加次大方向的位置信息,考虑了更加完善的邻域信息,提高了描述子的区分力.在山区、城市、乡村等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更好的衡量特征之间的差异性,增强了描述子的区分力,提取了更多的匹配点,更加适合SAR图像同名点提取.
  • 摘要:传统近似垂直摄影测量作业进行三维城市建模存在建筑物遮挡严重、侧面纹理缺乏的弊端,而多视角倾斜航空摄影测量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倾斜影像匹配作为影像处理的关键环节,仍是制约多视角影像处理的瓶颈。灰度匹配是决定两个像素是否同名的决定性评判标准。针对多视角倾斜航空遥感影像之间存在较大的几何畸变、灰度偏移的特点,研究实现了两种基于几何纠正的多视角倾斜影像灰度匹配方法,一种是利用外方位元素,另一种利用全局透视变换模型.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两组影像,降采样得到金字塔系列影像,分别使用上述两种灰度补偿策略进行灰度匹配实验,并对倾斜影像灰度匹配效果进行了对比.
  • 摘要:航空影像匹配过程中,当三维场景被投影到二维影像时,由于深度和地物遮挡,同一物体在不同视角的影像中存在信息丢失。从地物与影像的空间关系出发,提出一种自适应影像筛选方法,首先通过融合sift和harris特征多影像匹配策略,提高了物方信息的准确性,采用基于摄影光线入射角的影像筛选方法得到每个物方特征点的参考影像,以筛选结果引导地面格网点进行多视匹配。试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匹配成功率,而且减少了影像使用数目,降低了计算量。
  • 摘要:利用单张影像进行测图简单、快捷,在地形图测制与修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DEM的单像定位所运用的迭代方法是进行单幅影像目标定位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已有的对斜面的分析基础之上,将地表模型扩展到二次曲面形式,根据其几何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收敛模型,最后利用模拟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正确合理,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摄影光线入射角等因素对单像定位迭代法收敛速度的影响还扩展了迭代法的理论收敛模型.
  • 摘要:针对航空线阵影像的自动核线纠正,提出了一种自动生成核线影像的算法,将影像整体读人后分成六块分别进行匹配处理,可以进行大影像的核线纠正,并优化了影像的相对定向算法.首先将大影像读入后分块,然后对分块得到的小影像并行提取同名点.将得到的大量同名点分组后相对定向,取各组相对定向元素的中位数作为定向元素进行核线纠正.对连续像对相对定向和核线纠正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建立了原始影像与核线影像之间明晰的几何关系.实验表明:利用本文的方法生成核线影像,中间过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并且核线影像的精度达到1个像素以内,满足一般摄影测量立体定位的要求.
  • 摘要:充分挖掘多尺度、多时相的遥感资料和地面土壤景观环境因子数据相结合的优势是当前大面积土壤数字制图的重要方向.本文选取卫星遥感、SRTM、近地高光谱等多源数据,共提取出11个与土壤发生相关的环境因子.其中卫星遥感数据主要来自MODIS的地表温度、净初级生产量和植被指数,TRMM的降雨量等数据;基于SRTM数据的高程、坡度、坡向、曲率、MrVBF等数据;近地高光谱数据主要采集了地面1078个土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400~2500nm).采用地统计和基于规则的数据挖掘算法来预测东北华北大区域尺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定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5分类树算法的有机质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的R2、MAE(平均误差)和MRE(相对误差)分别为0.81g/kg,3.83g/ks和0.36g/kg,达到可预测水平.通过数据挖掘算法优选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的重要因子包括白天地表温度、地面可见-近红外光谱前三个主成分、夜晚地表温度、TRMM降雨数据等.利用建立的规则模型进行东北华北区域1km分辨率的土壤有机质分布预测与制图.该方法可以为土壤其他属性的大区域制图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土壤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多光谱相机不同谱段间的成像差异给图像配准带来了很大困难.传统的SIFT等特征难以准确配准不同谱段的图像.本文针对可见光范围的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出使用FAST特征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使用SIFT特征对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描述,使用RANSAC算法对特征点进行两次剔除,最后对得到的内点进行最小二乘平差估计,得到变换的单应性矩阵的图像配准方法。试验证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在城市、农田、村镇等不同场景和具有较大的噪声、较大的光谱异质性与较大的几何形变之间的图像完成配准和纠正,合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假彩色图像。具有不变性好,抗噪性强和精度较高的特点,对多光谱影像有较好的匹配效果。
  • 摘要:无人机遥感平台可以快速获取目标区域影像,在海上溢油监测、搜救应急响应、海岛礁测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现有无人机影像数据量大,传统处理方法在特征匹配阶段耗时过多,难以满足快速处理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快速特征匹配算法,即利用无人机提供的导航数据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结合海岛礁地区地形平坦的特点,以共线方程为基础解算像对的原始单应矩阵和重叠区域,采用速度较快的SURF算子提取特征点后,只选取重叠区域内的特征点进行匹配运算,缩小匹配搜索范围,提高了匹配速度,同时减少误匹配,提高了匹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导航数据辅助的匹配算法,在处理特征点稀少的海岛礁区域影像时,可以有效提高匹配率,使匹配效果更好;而在处理大量特征点的陆地区域时,可以有效筛选掉非重叠区域的特征点,减少匹配计算量,提高匹配速度。该方法为高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快速拼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 摘要:倾斜影像是通过具有一定倾角的倾斜航摄相机获取的,针对倾斜影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称匹配策略和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相结合的影像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分别对使用SIFT和SURF算子提取的图像特征点集进行初始匹配并运用对称匹配策略移除非对称匹配,然后运用RANSAC方法鲁棒地识别优质匹配结果并返回基础矩阵,最后利用基础矩阵移除不满足核线约束条件的匹配点并获得最终匹配结果.通过实验综合对比分析了两种特征提取算子在倾斜影像多视角立体匹配中的性能和优缺点,总结了两种算子在倾斜影像立体匹配中的适用情况.
  • 摘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中图斑矢量文件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以往人工处理的方式是逐个文件进行手动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利用arcgis的建模工具(model builder)进行模型化处理,使得图斑矢量数据处理的过程得以流程化、可视化、自动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 摘要:为了弥补单一观测方法对环境监测的局限与不足,研究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方法,分别进行站点观测与卫星遥感观测之间、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观测之间以及地球资源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观测之间的融合方法,并分别应用于沙尘、雪深及热环境的监测与分析中.结果表明站点观测可以一方面修正卫星遥感对环境观测的不准确,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卫星观测的缺失;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之间的融合可以综合两者对同一环境的观测,得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结果;地球资源与极轨气象卫星之间的观测,可以提高极轨气象卫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得到对环境要素更加细致精确的观测结果。
  •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处理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频域加窗处理的方式压低旁瓣信号以改善图像质量.常用的旁瓣抑制算法不能有效抑制旁瓣,并且会造成主瓣展宽和能量损失.本文研究了基于空间变迹(SVA)技术的非线性切趾滤波算法,详细分析了该算法抑制SAR旁瓣信号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SVA旁瓣抑制和CS成像处理相结合的SAR成像旁瓣抑制算法,将SVA旁瓣抑制算法引入SAR成像流程处理,与扩展线性调频变标(ECS)成像处理算法相衔接,在距离压缩和方位压缩过程中分别利用SVA技术来抑制旁瓣,并给出了算法的详细实现步骤.本文分别利用模拟数据和星载SAR实际数据进行了处理效果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将SVA旁瓣抑制和CS成像处理相结合的SAR成像旁瓣抑制算法能在有效抑制旁瓣信号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主瓣特性,可比传统方法获得更好的成像处理及旁瓣抑制效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摘要: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水质、生态参数,不仅可以从空间、时间尺度延展监测范围,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监测的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提取生态、水质信息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最终实现.通过采用C#、Arc Engine、ENVI/IDL混编模式进行开发,克服了传统的ENVI和ArcGIS软件操作进行图像处理时所面临的操作的重复性以及计算过程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利用非洲乌干达境内维多利亚湖2013年4月VRSS-1影像数据及实测水样,反演了维多利亚湖区主要水质及生态参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水环境评价、生态监测提供了信息支持.
  • 摘要: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卫星遥感已成为海洋动力环境要素获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前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海表温度、海面盐度、海面高度和海面风场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反演物理原理,梳理了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业务化反演方法与精度,为进一步开展海洋环境遥感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火星探测是本世纪各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点,火星快车HRSC影像数据是目前获取火星全球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最佳数据源.本文针对火星地表相对连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精确点位预测模型的HRSC影像密集匹配方法,首先利用SURF算法获取立体影像少量已知点,然后利用邻近已知点构建仿射变换点位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地形等约束条件设定匹配搜索窗口,通过逐层加密匹配逐步提高点位预测精度.利用两轨HRSC影像开展影像匹配试验,基于匹配同名点构建了火星表面DEM,试验结果表明加密匹配一次后的同名点位预测精度可以达到1~3个像素.
  • 摘要:本文利用高光谱数据具有的灵敏度高、蕴含光谱信息丰富的特点,提出了日常皮肤状况检测的新方法.试验测量了25个人的手部皮肤的图像和高光谱数据,并对图像数据进行了滤波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将高光谱数据参量化.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样本数据对其进行训练,而后用以估算皮肤角质层参数.对皮肤参数的估算实验分析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表明,图像或者光谱信息可独立用于皮肤角质层参数的估算,而使用图-谱结合的方法估算皮肤角质层信息的效果最优.其中,540nm波长附近是皮肤指标的反演的敏感波段区间.
  • 摘要:中高轨卫星成像范围大,在海洋成像方面相比低轨拥有较大的优势,卫星对海洋成像时,由于缺少控制点,大多数情况下依赖的是其无控点定位精度.本文介绍了一种中高轨卫星用于海洋成像时定位精度提升技术的研究,其利用了中高轨卫星成像范围大,配合姿态机动,在短时间内寻找有特征点的区域,通过卫星图像与高精度控制图像进行匹配,寻找控制点,解求偏置矩阵,并将该区域的偏置矩阵补偿到海洋地区,达到提升图像定位精度的目的.
  • 摘要:本文利用黄河口湿地Proba CHRIS高光谱图像,开展了高光谱图像小波升尺度变换的图谱保真性研究:对CHRIS图像进行多级小波变换,将变换后的低频分量信息保留,去除三个方向高频分量信息后,反变换生成不同尺度的升尺度图像,对其图谱保真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图像保真性随尺度变换幅度增加而稍有降低,不同升尺度变换后图像的平均特征相似度均在0.92以上,峰值信噪比均在25以上,空间结构相似度均高于0.73,说明图像保真性良好;图像近红外波段的三个评价指标比其他波段的小,表明近红外波段图像失真较大;光谱保真性随尺度变换幅度增加而略有降低,不同升尺度变换后光谱的平均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灰度平均偏差均在50以内,平均相对偏差都小于0.05,说明光谱保真性很好,且随着升尺度幅度的增加光谱失真越大;芦苇、碱蓬、柽柳、大米草、滩涂、养殖水面等湿地典型地物的光谱保真性表现为:光谱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其中芦苇相关系数最高为0.99,说明光谱相关性最好;偏差均在13以内,大米草的偏差最小在1.5以内,说明光谱变化较小;相对偏差都在0.06以内,养殖水面的偏差最大,说明光谱相对失真性最突出.
  • 摘要:本文就隐含相似性配准中空间变换模型对配准精度的影响展开研究,针对SAR与光学影像的配准,利用成像方程分析推扫式光学卫星影像、SAR影像的成像特点,地形起伏的对成像的影响,以及现在隐含相似性配准中常用的空间变换模型对异质遥感影像配准精度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和模拟影像对进行了配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地面起伏较大并且配准区域较大的情况下,空间变换模型选择对配准精度会有较大影响;对于常用的多项式类变换模型出于搜索效率考虑在隐含相似性配准中采用的仿射变换模型只适用于区域较小的影像,如果要应用于较大的范围,则采用含有交叉项的八参数变换模型会更合适一些;但是多项式系数的进一步增加对异源影像隐含相似性配准的精度改善有限.
  •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已有理论研究,总结了其中典型算法的整体架构设计,拆解分析了算法中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际应用大视场复杂场景对算法设计的约束.其次,对光学船只检测评价算法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在指标体系的引导下,提出了一套针对实际大视场光学遥感图像的评测方法,并对已有的光学船只检测算法,基于大尺幅SPOT5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性能评价.鉴于遥感图像船只目标检测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及苛刻的实际应用约束,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船只检测算法的改进及工程化提供典型评价方法。
  • 摘要:遥感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降质严重影响了高分辨率成像,为了改善遥感图像质量,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遥感图像盲去模糊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双边滤波器和冲击滤波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遥感图像模糊核的稀疏特性,使用变分贝叶斯模型迭代求解模糊核最优解,最后利用基于梯度稀疏的非盲反卷积方法得到最终去模糊结果.此外,分析了尺度信息对去模糊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图像模糊程度较严重的多尺度迭代优化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用信息熵、对比度和边缘强度作为客观评价标准.主观视觉感受和客观评价指标都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遥感图像质量.
  • 摘要: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丘陵等地的遥感影像中地物的光谱信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显著,地形校正能够去除由于地形因素引起的地表辐亮度差异,使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选用经典地形校正模型,在飞来峡地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上进行实验,并探讨这些模型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地形校正模型还是基于统计经验模型或者地表朗伯体假设模型,没有提出有效的几何物理模型,今后应当深入研究电磁波与地表作用机理,建立有效的地物二向反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地形校正,从而得到精确、高效、普适性较强的地形校正模型。
  • 摘要:基于RPC的优化模型采用已知的少量地面控制点坐标及其在卫星遥感影像上的像点坐标,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得影像的仿射变换参数,然后利用RPC模型反求其余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并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验证RPC模型的优化精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反解法原理利用数字微分纠正获得正射影像.
  • 摘要:相干斑减少各向异性扩散(SRAD)算法具有均值不变、方差缩减和边缘定位等优良特性,因此其在SAR图像的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高分辨SAR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SAR图像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为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很多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SRAD算法,但这些算法由于大都基于功耗多达数百瓦特的独立GPU,不能适应对功耗和空间有严格要求的嵌入式领域.为此,以高通APQ8074Pro为平台,利用开放计算语言(OpenCL)设计并实现了并行SRAD算法(OCL-SRAD),抽取Android操作系统硬件抽象层的OpenCL驱动动态库文件l与OpenCL头文件一起构成OpenCL的Android开发环境所需类库,并配置在Eclipse工程之中;通过Cygwin虚拟机调用NDK编译器指令ndk-build交叉编译SRAD算法源码生成动态链接库libSRAD.so;最后通过Jni接口完成从底层SRAD算法函数到应用层方法的映射,封装成Android应用程序。在真实SAR图像上的测试结果表明,OCLSRAD算法提高了处理速度并大幅降低了功耗,最快达到了2.2倍的计算加速,功耗相对降低了60%.
  • 摘要:针对方差均值算法在多幅遥感影像色彩均衡处理中存在的影像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像素的多幅遥感影像色彩均衡算法.该方法通过像素点邻域像素来确定变换参数,充分顾及了每点与邻域像素点的位置关系,克服了直接利用影像整体获取参数的不足.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实现多幅影像的色彩均衡处理,获得较好匀光结果,便于拼接等后续处理.
  • 摘要:本文使用Gamma分布和逆Gamma分布分别描述斑点和真实图像的统计分布,从而获得观察图像的Fisher分布.由最大后验概率(MAP)滤波方程的一般形式,推导出基于逆Gamma先验分布的Fisher MAP滤波方程.该滤波方程具有解析的表达形式,便于实现.然后,将Fisher MAP滤波方程与自适应滑动窗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滑动窗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Fisher MAP降斑算法.在均匀区域使用较大滑动窗,从而有效抑制斑点;在边缘区域使用较小滑动窗,从而有效保留边缘细节信息,达到斑点抑制和边缘细节保留的较好平衡.将所提算法用于SAR图像的降斑实验,并与传统的Lee滤波及Gamma MAP滤波进行比较.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充分抑制斑点,并能较好的保留SAR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
  • 摘要:基于第二类统计量,提出了估计Cauchy分布参数的有效方法.首先,推导出Cauchy分布的绝对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其次,对Cauchy分布的绝对值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Mellin变换,从而获得Cauchy分布的绝对值的第二类第二特征函数.最后,由第二类第二特征函数推导出Cauchy分布的绝对值的一阶对数累积量,从而估计Cauchy分布的参数.对数累积量估计拥有简洁的估计式,便于实现.Monte Carlo仿真表明,基于第二类统计量的Cauchy分布对数累积量估计可以获得较高的估计精度.
  • 摘要:海陆分割是遥感图像海上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目标检测算法的执行效率.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陆分割方法.该方法针对图论分割算法中的过分割问题,利用海洋与陆地在纹理特性上的差异,对图论分割模型进行了改进.首先,通过引入平均权重值的概念来实现纹理特征的提取,再对区域间的差异进行了重新定义.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海陆分割方法相比,本文算法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 摘要: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从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中,定量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和过程的技术.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需要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采用之前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之后时相的低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高分辨率尺度的地物变化图.新方法由混合像元分解、改进的亚像元定位以及类别图比较三个步骤组成.采用模拟的多光谱数据以及Landsat影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高分辨率像元尺度地物变化特征,变化图像的整体精度更高。
  • 摘要:在雾霾天气下,无人机获取的航空影像受到大气粒子散射的影响而严重褪质.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的单幅图像复原方法.此方法以大气散射模型为基础,首先,根据暗原色先验统计原理估计大气光强度,使用引导滤波保持边缘的细节增强特性得到准确的大气光幕函数.然后,通过变换大气散射模型得到无雾霾的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去除雾霾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持影像的细节信息;其次,本算法与其他去雾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运行速度优势,一张1200万像素的影像处理时间仅约为2s.
  • 摘要: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轨道高度高,地球自转对其影响很大,其相对地球的运动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直线轨迹模型已不再适合于GEO SAR.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GEO SAR成像几何关系,根据GEO SAR的运动特点,采用高阶毕竟建立了GEO SAR的斜距轨迹模型。分析了GEO SAR的强空时变性,明确了由于长合成孔径时间,使得斜距参数随方位向的变化不能再被忽略。在利用级数反演法,对该模型下的频谱进行了分析,推导了GEO SAR的二维频谱高阶近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CS算法进行改进,完成了GEO SAR的CS成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 摘要:车载全景组合式相机成像模型和检校过程较复杂,提出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基于球模型车载全景序列影像的光束法平差方法.首先利用空间球模型建立球面全景拼接影像像方和物方的映射关系.然后对全景影像进行SIFT特征匹配和粗差的剔除,并投影到球空间构建多视连接点,辅助GPS/IMU数据,采用"前交-后交"法进一步剔除粗差.最后基于球模型建立全景成像共线方程,并推导其误差方程的具体表达形式,加入GPS/IMU获取的外方位元素为观测值,构建无控制点的联合误差方程和法方程,采用经典光束法平差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解决基于球模型的全景影像匹配和平差问题,并可获取大量的连接点参与平差,在车载全景影像分辨率较低,车载系统未进行严密检校以及全景影像畸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平差结果较为满意,完全可以满足车载全景影像快速量测的低精度要求.
  • 摘要:针对高光谱卫星影像数据特点,通过分析典型人工设施光谱响应特征,从波段信息量、空间成像差异和光谱区分度等角度入手,开展波段选择算法研究;同时,针对目视解译的彩色合成和目标识别与分类两类主要实际应用方向,开展应用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方法优化,形成一套适用于人工设施及地物识别、分类的波段选择方案和组合策略,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波段选择依据,提高工作效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