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562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生态学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第四届江苏省无机光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年会)、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土壤溶液的相关文献由805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磊、刘新红、华元刚等。

土壤溶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5628 占比:99.85%

总计:105787篇

土壤溶液—发文趋势图

土壤溶液

-研究学者

  • 范磊
  • 刘新红
  • 华元刚
  • 周忠发
  • 施卫明
  • 王芳
  • 茶正早
  • 闫良
  • 卞永荣
  • 叶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子晗; 罗雅尹; 熊华烨; 张育文; 康福蓉; 王昱桁; 王洁; 石孝均; 张跃强
    • 摘要: 【目的】通过监测铵态氮水平对不同pH土壤溶液的影响,结合对香橙砧木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阐述柑橘对铵态氮的响应过程,为酸性土壤中柑橘氮素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为双因素设计,主处理为2种土壤,副处理为5个铵态氮水平。以酸性黄壤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选用香橙砧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A0)、50(A50)、100(A100)、200(A200)、400 mg·kg^(-1)(A400)5个铵态氮水平,研究施铵态氮水平对土壤溶液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变化及对柑橘生长、根系形态及活力、氮素吸收代谢、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硝化过程减缓,其土壤溶液中铵态氮浓度和铵硝比在试验30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A0处理相比,A400处理的柑橘根长降低13%,且根系活力与铵态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与铵态氮水平呈正相关,并激发了氧化应激反应,尤其增加了叶片POD酶活性。与石灰性土壤相比,酸性土壤中柑橘总氮积累降低17.6%,但叶片和根系中铵硝比分别升高了27.2%和61.1%。聚类分析表明,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柑橘在施氮量超过100 mg·kg^(-1)时受到毒害,碱性土壤中生长的柑橘则没有受到明显毒害。【结论】酸性土壤中,铵态氮施用过量引起土壤溶液中铵态氮长时间累积,造成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受损和氮代谢失调等铵毒害现象,表明柑橘铵毒害与土壤硝化作用密切相关。
    • 刘静; 朱鑫宇; 李顺江; 康凌云; 马茂亭; 杜连凤
    • 摘要: 明确地下水位波动对农田土壤剖面和地下水NO3--N运移的影响,可为减少土壤氮素淋失、降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大型土柱温室种植甘蓝,研究2种水位波动(水位不变、水位每隔10 d波动20 cm)和3种施氮量[0 kg(N)·hm−2、225 kg(N)·hm−2、450 kg(N)·hm−2]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NO3-N-浓度、地下水NO3--N浓度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和施氮肥对NO3-N-运移的影响与土壤剖面深度有关。0~20 cm包气带土壤NO3--N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过量施氮肥[450 kg(N)·hm−2]导致该剖面NO3--N累积。20~60 cm水位波动带土壤NO3--N含量受施氮量和水位波动的共同作用:施氮量增加提高NO3-N-含量;水位波动降低剖面土壤NO3--N含量,水位上升和下降均促进土壤NO3-N-随着水流运动向下层迁移;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增加NO3--N进入地下水的风险。60~80 cm淹水区剖面土壤NO3--N含量较低。作物产量受水位波动影响不显著。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农业区进行氮素污染防控时,不可忽视水位波动对NO3--N运移的影响。
    • 刘静; 朱鑫宇; 李顺江; 康凌云; 马茂亭; 杜连凤
    • 摘要: 明确地下水位波动对农田土壤剖面和地下水NO3--N运移的影响,可为减少土壤氮素淋失、降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大型土柱温室种植甘蓝,研究2种水位波动(水位不变、水位每隔10 d波动20 cm)和3种施氮量[0 kg(N)·hm?2、225 kg(N)·hm?2、450 kg(N)·hm?2]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NO3--N浓度、地下水NO3--N浓度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和施氮肥对NO3--N运移的影响与土壤剖面深度有关.0~20 cm包气带土壤NO3--N含量受施氮量影响,过量施氮肥[450 kg(N)·hm?2]导致该剖面NO3--N累积.20~60 cm水位波动带土壤NO3--N含量受施氮量和水位波动的共同作用:施氮量增加提高NO3--N含量;水位波动降低剖面土壤NO3--N含量,水位上升和下降均促进土壤NO3--N随着水流运动向下层迁移;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增加NO3--N进入地下水的风险.60~80 cm淹水区剖面土壤NO3--N含量较低.作物产量受水位波动影响不显著.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农业区进行氮素污染防控时,不可忽视水位波动对NO3--N运移的影响.
    • 高隆之
    • 摘要: 1.碳铵和尿素不能混用。开春给果树施肥时,一般都会施用尿素和碳铵,尿素中的酰胺态氮不能被作物吸收,只有在土壤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碳铵施入土壤后,会造成土壤溶液在短期内呈酸性反应,会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所以两者不能混合施用。
    • 马豪宇; 陈冠陶; 王宇; 陈蕙心; 李青桦; 涂利华
    • 摘要: 土壤溶液被称作"土壤的血液",是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中介物质,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土壤溶液化学成分能在其他土壤指标尚无变化之前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为了探索持续增加的大气氮(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华西雨屏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0gm-2 a-1),低N(LN,5 g m-2 a-1),高N(HN,15 g m-2 a-1)三种N处理,通过人工施加硝酸铵(2017年9月起改施硝酸钠及氯化铵)的方法模拟N沉降增加情景,N处理42个月后,使用负压土壤溶液采样器定位收集A层(37-45 cm)及B层(52-60 cm)土壤溶液,并进行分析(每月1次,为期1 a).结果 表明:对照处理中A、B两层土壤溶液NO;浓度达(3.94±0.77) mg/L、(4.27±1.13) mg/L,N添加显著提高两层土壤溶液NO3-浓度和B层NH4+浓度;N添加显著降低土壤溶液pH,且显著增加Al3+浓度,Ca2+和Mg2+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影响不显著;N处理使A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显著降低,对两层土壤溶液芳香化指数(AI)无显著影响;两层土壤溶液电导率(EC)及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增加;此外,两层土壤溶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均呈现极显著相关,特别是NO3-与EC相关系数达到了0.855.本研究中,对照处理极高的NO;含量以及B层土壤溶液硝酸盐浓度高于A层,表明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N的有效性超过植物和微生物的总营养需求而发生淋溶,该生态系统已达到氮饱和状态,此外N添加会显著促进土壤酸化和铝离子活化,表层土壤溶液DOC的降低一定程度反映了凋落物分解受N添加的抑制作用,显著升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可能导致土壤中某些金属元素的迁移率降低.
    • 吴瑞; 胡正义; 孙艺齐; 耿紫琪; 崔岩山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溶液磷的环境行为。【方法】本研究采取土柱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模式1—模式3土壤含水率均恒定分别为:50%、75%、100%)84 d剖面土壤(表层0~10 cm、中层10~20 cm、下层20~30 cm)溶液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溶液中TOC、总铁、总铝、总钙之间关系。【结果】水分管理对土壤溶液磷质量浓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与土层有关;表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27 mg/L)>模式2(0.82 mg/L);中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60 mg/L)>模式2(1.40 mg/L);下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0.31 mg/L)>模式2(0.17 mg/L)>模式1(0.13 mg/L)。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土壤溶液总磷质量浓度与土壤溶液TOC、总铁、总铝、总钙有关,并受水分管理模式和土壤层深度的影响。室内模拟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土壤溶液总磷质量浓度都大于地表水富营养化标准值(0.1 mg/L)。【结论】退耕还湿期间土壤磷释放可能会引起上覆水磷质量浓度突然升高,其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值得关注。
    • 樊利敏; 孙立永; 孙宇; 耿丽平; 赵全利; 薛培英; 刘文菊
    • 摘要: 采用生物模拟试验,以轻度砷污染土壤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硅[移栽前基施(Bf)、分别在分蘖期(Ts)、拔节期(Js)、扬花期(Fs)追施]对水稻中砷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CK相比,不同时期施硅水稻秸秆和籽粒的生物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拔节期追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秸秆和籽粒的生物量(P<0.05),增幅分别为42.9%和103.3%;同样,与不施硅CK相比,4个施硅时期均显著降低了水稻秸秆和籽粒的砷含量(P<0.05),其中扬花期追施硅水稻秸秆和糙米中砷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52.6%和67.5%,其次为拔节期;此外,拔节期和扬花期施硅土壤溶液中硅/砷摩尔比处于较高水平约300:1~1400:1,较高的硅砷比抑制了水稻对砷的吸收和累积.综合考虑,在轻度砷污染土中,推荐在拔节期或扬花期追施100 mg SiO2/kg较为适宜.
    • 摘要: 近年来,由于酸沉降和铵态氮肥过量施用等原因,我国农田土壤呈现加速酸化趋势。南京土壤所徐仁扣课题组通过室内模拟酸化试验发现,秸秆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提高土壤pH缓冲容量,提高土壤的抗酸化能力。生物质炭表面富含-COO-等有机阴离子,这些有机阴离子在酸化过程中通过质子化形成电中性分子(-COOH),对土壤酸化起缓冲作用,是生物质炭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的主导机制;另外,由于生物质炭中含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碳,释放到土壤溶液中能够显著改变溶液铝形态分布。
    • 赵占周
    • 摘要: 我国的酸性土壤大都含铝较多,交换性铝是造成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多,表现酸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改良这类土壤的策略之一,就是减少土壤胶体颗粒上吸附的可交换性铝离子,然后使其进一步生成不溶于水的三水铝石,同时中和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