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溶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612714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第四纪研究、应用海洋学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等;水溶性有机碳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培坤、李永夫、吴家森等。

水溶性有机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12714 占比:100.00%

总计:2612832篇

水溶性有机碳—发文趋势图

水溶性有机碳

-研究学者

  • 姜培坤
  • 李永夫
  • 吴家森
  • 周国模
  • 刘娟
  • 倪进治
  • 卢钰升
  • 孙丽丽
  • 张世熔
  • 张蛟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英; 蒋仲龙; 彭健健; 王晓晓; 仇智灵; 张勇; 王增
    • 摘要: 【目的】掌握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并经不同经营年限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浙江省仙居县经营历史为3、9、14、21 a的杨梅人工林和马尾松林人工林(CK)进行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采用重铬酸钾-硫酸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图测定土壤碳化学组分、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微生物量碳(MBC)、水浸提法测定水溶性有机碳(WSOC)、Biolog Eco检测法测定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比较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马尾松林改造为杨梅纯林并分别经人工经营3、9、14、21 a,土壤TOC、MBC、WS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稳定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经营3 a的杨梅林土壤TOC、MBC、WSOC、MBC/TOC和WSOC/TOC显著提高了26.9%、115.5%、103.6%、66.7%和59.7%(P<0.05),土壤芳香碳、酚基碳、羰基碳和芳香度显著下降了16.5%、24.8%、21.2%和20.0%(P<0.05),而N-烷氧碳、脂族碳/芳香碳则显著增加了41.0%和41.3%(P<0.05);21年生杨梅林土壤MBC、WSOC、MBC/TOC、WSOC/TOC显著提高了34.5%、24.4%、51.7%和40.3%(P<0.05),而TOC下降了11.6%。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以3年生最大,9年生最小(P<0.05);3年生杨梅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样性(Shannon指数)最大,而均匀度指数则最小(P<0.05)。【结论】马尾松林转变为杨梅人工林初期,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升高,土壤碳库稳定性显著下降,而后随着杨梅人工林经营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质量趋于稳定。
    • 洪嘉乐; 毛小云; 李世坤
    • 摘要: 农业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持续实现化肥减量,将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来恢复耕地质量、提升土壤地力已是迫在眉睫。然而,传统有机肥“肥效慢、用量大”,本文介绍了三种有机肥提质增效的方法,包括有机无机肥复混配施、生物肥料及基于水溶性有机碳为肥效的有机肥。概述了三种方法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关于水溶性有机碳已有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 顾鑫
    • 摘要: 为探索施用含腐植酸褐煤对重度苏打盐碱土水溶性有机碳及玉米幼苗长势的影响,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随着含腐植酸褐煤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pH和电导率(EC值)表现为随着含腐植酸褐煤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添加30%含腐植酸褐煤处理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pH和EC值最低,分别平均为46.65 g/kg、8.86和856μS/cm,与未添加含腐植酸褐煤处理相比,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上升了31.6倍,土壤pH和EC值降低了17%和35.7%.添加5%含腐植酸褐煤处理重度苏打盐碱土开始长出玉米幼苗,而随着含腐植酸褐煤用量的增加,玉米幼苗株高、单株地上鲜重、单株地上干重和根长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但添加20%、25%和30%含腐植酸褐煤处理之间整体上幼苗长势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含腐植酸褐煤施入到重度苏打盐碱土中,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降低了土壤盐碱性,进一步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
    • 秦鑫; 张晋广; 张泽锋; 缪青; 李鸿强; 赵姝慧; 全思航; 马嘉理
    • 摘要: 为了对黄山地区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进行闭合研究,2014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黄山光明顶对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和CCN数浓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气溶胶化学组分、谱分布以及CCN数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通过κ-K?hler理论并使用离子配对法计算得到CCN数浓度与观测得到的CCN数浓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与观测的CCN闭合结果较好,低过饱和度CCN闭合结果好于高过饱和度,过饱和度较低时低估了CCN数浓度,而过饱和度较高时则高估了CCN数浓度,由此说明气溶胶的化学组分数据对预测CCN数浓度至关重要,同时说明该方法可以实现CCN的闭合.考虑到40%水溶性有机碳(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对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影响,在较低过饱和度CCN闭合结果较好,但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在拟合结果相对较差的高过饱和度下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气溶胶粒子中水溶性无机组分对CCN活化有重要影响,而含量较多、化学组分复杂并且吸湿性不确定的WSOC对CCN活化影响较为有限,这与一些研究得出无机组分对于气溶胶吸湿性的影响比具有复杂特征的有机组分更重要的结论相符合.
    • 李云红; 邵英男; 陈瑶; 刘延坤; 田松岩
    • 摘要: 选择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云冷杉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2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探讨不同森林植被对2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2种森林类型下2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2种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林型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之比均表现为蒙古栎红松林高于云冷杉红松林;土壤碳密度云冷杉红松林显著高于蒙古栎红松林(P<0.05).研究表明,在东北温带森林中,对于本研究所选取的由特定树种组成的云冷杉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其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蒙古栎红松林高于云冷杉红松林,即云冷杉红松林的土壤碳库稳定性较蒙古栎红松林好,土壤碳储量高.
    • 孔维丽; 郭家稳; 刘芹; 齐曼; 崔筱; 李亚楠; 高玉千; 邱立友; 张玉亭
    • 摘要: 为建立平菇培养料发酵度的判定指标,选用以粉碎玉米芯小粒、中粒和大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平菇培养料,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含水量、pH值和总碳、总氮、水溶性有机碳(DOC)、氨含量以及杂菌抑制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平菇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种培养料的pH值先降后升,含水量、总碳含量、C/N和DOC含量降低,氨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升高.发酵结束,小粒DOC含量低于大粒,而氨含量和杂菌抑制物质含量高于大粒.培养料粒径越小,栽培平菇发菌期料温越低、染菌率越低、生物学效率越高.因此,发酵料栽培平菇宜采用小粒的粉碎玉米芯,发酵结束发酵料含水量为60%~67%、pH值为8.0~8.6、DOC(w)以低于12 g·kg-1和氨含量(ρ)为发酵料渗出液中以氨检测试纸条测定值低于1350 mg·L-1为宜.
    • 魏培洁; 刘放; 吴明辉; 贾映兰; 高雅月; 陈生云
    • 摘要: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WSOC季节变化显著(P0.05),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0.05),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夏秋季递增、冬季"V"型.4)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是WSOC季节与剖面变化的主控因子,pH和土壤温度分别是WSOC/SOC剖面与季节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WSOC与WSOC/SOC随季节与剖面变化特征明显且主控因子略有不同.
    • 赵林林; 吴志祥; 孙瑞; 杨川; 符庆茂; 谭正洪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龄级橡胶林土壤各组分碳含量及影响因素,为云南省乃至我国植胶区土壤质量和天然橡胶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双版纳景洪农场九分场为采样地,选取5种龄级(2、10、16、27和34 a)橡胶林不同土层土壤样品为试验样本,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龄级、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40 cm)间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5种不同龄级橡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在2.59~4.47,含水量在17.48%~40.38%,土壤容重在0.99~1.40 g/cm,全氮含量在0.75~1.37 g/kg,全磷含量在0.45~1.68 g/kg,全钾含量在1.70~22.71 g/kg。不同龄级橡胶林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7.51~20.13 g/kg;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2.81~7.20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13.96%~95.87%;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在1.82~4.69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9.04%~62.45%;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23~0.52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1.14%~6.92%。土壤有机碳组分在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即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组分碳含量下降,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关系密切,总有机碳含量与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有所不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土壤pH、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及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态有机碳含量与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仅与全钾含量、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龄级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间相关性较强,且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重要因子,各理化指标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
    • 李东利; 蒋鹏; 万佳淼; 田超; 刘恒青; 张丽萍; 姬强
    • 摘要: 为探讨瘠薄灰钙土对外源生物质炭输入的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80%,2.40%和7.20%)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增幅可以达到1.90%~21.20%;生物质炭促进直径>0.25 mm的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11.00%~303.54%和27.20%~128.40%,且增幅随着生物质炭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其中以7.20%生物质炭添加量效果最佳;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呈相反的趋势,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为2.90%~46.00%.生物质炭施入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储存,在短期内会造成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激发效应,生物质炭过量输入会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累积.低肥力灰钙土高温热解生物质炭输入量宜为2.40%~7.20%.
    • 赵林林; 吴志祥; 孙瑞; 杨川; 符庆茂; 谭正洪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龄级橡胶林土壤各组分碳含量及影响因素,为云南省乃至我国植胶区土壤质量和天然橡胶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双版纳景洪农场九分场为采样地,选取5种龄级(2、10、16、27和34 a)橡胶林不同土层土壤样品为试验样本,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龄级、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40 cm)间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5种不同龄级橡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土壤pH在2.59~4.47,含水量在17.48%~40.38%,土壤容重在0.99~1.40 g/cm,全氮含量在0.75~1.37 g/kg,全磷含量在0.45~1.68 g/kg,全钾含量在1.70~22.71 g/kg.不同龄级橡胶林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7.51~20.13 g/kg;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2.81~7.20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13.96%~95.87%;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在1.82~4.69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9.04%~62.45%;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23~0.52 g/kg,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1.14%~6.92%.土壤有机碳组分在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即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组分碳含量下降,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关系密切,总有机碳含量与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有所不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土壤pH、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及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态有机碳含量与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仅与全钾含量、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龄级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间相关性较强,且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重要因子,各理化指标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