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393826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黑龙江国土资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等;三江平原的相关文献由233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宪国、刘景双、付强等。

三江平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4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3826 占比:99.58%

总计:395479篇

三江平原—发文趋势图

三江平原

-研究学者

  • 吕宪国
  • 刘景双
  • 付强
  • 宋长春
  • 倪红伟
  • 王毅勇
  • 杨青
  • 孙志高
  • 王宗明
  • 王金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晓玲; 王继丰; 刘赢男; 王建波; 倪红伟
    • 摘要: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形态及浓度氮素,植物—土壤系统中氮素形态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氮形态及浓度处理对小叶章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叶和茎生物量硝态氮处理高于铵态氮处理,且两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两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CK)(P<0.01).(4)小叶章叶15N含量最多,根中15N含量最少,且铵态氮处理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P<0.05),两处理还极显著高于对照(CK)(P<0.01).
    • 盖志佳
    • 摘要: 文中从科学选地、抗涝品种、深松整地、精细平地、培育壮苗、合理中耕、垄作栽培和化学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大豆抗涝防控技术,旨在为三江平原大豆抗涝栽培与大豆高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 宋英博
    • 摘要: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降水充足,地势较低,土壤多为草甸土,较肥沃,属于低温玉米区。玉米是三江平原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近年来,为了提高玉米种植水平,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思考和实践,摸索出了三江平原地区玉米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孟瑶; 韩晓盈; 刘侨博; 孙夕涵
    • 摘要: 通过对2000年、2001年-2005年、2006年-2010年、2011年-2015年及2016年-2020年5-9月份,三江平原生态系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滑动平均后统计分析,系统地掌握区域内森林、灌丛和耕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及其变化特征,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维护龙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综合评估可知,2000年-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逐渐上升;灌丛生态系统质量状况逐渐下降;耕地生态系统质量状况逐渐上升。
    • 张凤海
    • 摘要: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水田多采用地下水灌溉。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量的增大,局部地下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状态,井灌水田如何发展成为焦点。文中通过对19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全面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查明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原因,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建议,探讨井灌水田发展。
    • 孟瑶; 韩晓盈; 刘侨博; 苏丹; 孙夕涵
    • 摘要: 通过对2000年-2020年间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构成、面积变化率、斑块变化以及转换特征的统计分析,系统地掌握其格局状况及变化特征,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维护龙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综合评估可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2010年-2020年间的下降趋势略大于2000年-2010年间;2010年-2020年间与2000年-2010年间相比,人工表面和湿地的面积变化率变大,林地、水体、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变化率变小;从2000年始至2020年末,三江平原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为耕地,草地最小。
    • 束龙仓; 徐丽丽; 袁亚杰; 吕岩; 鲁程鹏; 刘波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变化及主要原因,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1—2019年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空间差异,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降水及地下水开采对不同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2019年间地下水大体流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地下水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区域面积为1.86万km^(2),占整个研究区的83.97%,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与水田面积迅速扩张有关。水位上升区地下水位与降水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85,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中东部水位明显下降区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9。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受降水影响,灌区内地下水位小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略大于受降水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和指导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尤李俊; 王少丽; 刘长荣; 张兴波; 樊林生; 陶园; 彭舟
    • 摘要: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因洪涝频发直接影响了区域农业生产,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绥滨县1957-2019年逐日降雨量资料和近40年涝灾发生情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Ⅲ型频率曲线和M-K突变检验分析了降雨量特征值和各量级雨日的变化趋势与突变情况,将P-Ⅲ型频率曲线分析结果与涝灾发生情况相结合探究绥滨县涝灾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57-2019年绥滨县年降雨量和最大1 d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无突变;最大3 d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在1981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小雨和大雨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雨和暴雨雨日呈增多趋势,小雨雨日的突变年份为2011和2016年,其余量级雨日均未发生突变。由于县域内地势低平、夏季雨量大、江水顶托及治涝工程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涝灾发生率较高,近40年内涝灾发生率为67.5%,其中大型涝灾发生率为30%。将大型涝灾发生率按年代划分,前10年发生率为50%,中间10年为30%,后20年均为20%,1990-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是该时段涝灾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农田防洪除涝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郭大本
    • 摘要: 针对三江平原前期开发中出现的干旱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1979年3月国家两部门召开科学讨论会,为继续开发建设三江平原成为国家大商品粮基地奠定了科学基础。回顾讨论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着重介绍讨论会的主要成果,概述三江平原和黑龙江农垦区后续发展情况,包括三江平原的黑龙江垦区对国家商品粮起着“压舱石”的巨大作用。当前和今后三江平原和黑龙江垦区面临的农业—水利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从中获得借鉴和参考。
    • 宋源文
    • 摘要: 作品表现的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点。1978年深秋,作者前往位于三江平原东部的八五三农场一分场五队采风,住在拖拉机站隔壁。由于寒冷的天气中机器炮火后不易重新发动,秋耕时节总是“歇人不歇机器”。马达声轰鸣的夜里,作者穿上棉大衣走进田野,看见远处拖拉机的灯光来回穿梭,照亮了地平线。在寂静的夜色中,响彻云霄的马达声格外使人振奋,仿伟大地也在一起颜动,万物即将苏醒。烧荒惊醒芦苇里的雁,随着雁的起飞,仿佛百废待兴的中国也正在起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