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告状

告状

告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专利文献14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山东教育:小学刊、班主任、考试周刊等; 告状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红霞、A·施特、C·格斯纳等。

告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95.67%

专利文献>

论文:14 占比:4.33%

总计:323篇

告状—发文趋势图

告状

-研究学者

  • 郑红霞
  • A·施特
  • C·格斯纳
  • D·兰达尔
  • F·维纳
  • G·帕普特西斯
  • N·克罗斯
  • 丁园园
  • 乔治·汤普森
  • 任天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婷; 张月桂
    • 摘要: 本文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前提,在共生理论的视域下,结合重庆市D区幼小衔接主题式联合教研活动的实践案例,探讨联合教研实践范式的有效运用。为改进当前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实践提供具体的操作路径,从而提升幼小衔接的实效性。
    • 姜海达; 杨旭升
    • 摘要: “老师,小磊每次都不参与班级的活动!”“就是就是,这次拔河比赛,他那么壮,我都磨破嘴皮子了,他还是不参加!您一定要批评他!”……班干部纷纷找我告状。小磊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很消极,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朋友也少。起初,他和我的关系还比较融洽,有两次我邀请他参加班级的活动,他虽然没有当面拒绝,但也是敷衍了事。后来,他越发孤僻,和我也越来越疏远。班干部来告状,让我觉得应该尽快找到一个改变小磊的突破口。
    • 张艳秋
    • 摘要: “老师,他又敲桌子了!”“老师,他又晃椅子了!”……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间休息,总是有学生不厌其烦地来告状。被告状的学生叫茁语,他精力旺盛,脾气暴躁,总想引起别人关注,不顺心的时候,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是典型的胆汁质类型小男孩。茁语刚来到特殊教育学校时,问题行为较多,总是影响课堂纪律,让一些老师上不了课。
    • 红霞
    • 摘要: 由于合作能力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大班幼儿正是培养合作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幼儿们不合作现象频频出现。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他们不懂得如何协商、不懂得去合作、也懂得去交流。在发生矛盾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向我们教师告状或者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真正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少之又少。在看到别的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有意识地帮助别人来解决,而只是向我们教师告状或者索性不予理睬。
    • 许露丹
    • 摘要: 在幼儿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当高,有的幼儿一天之中向教师“告状”的次数甚至达数十次,这是他们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对此全然否定。“告状”的类型各不相同,有寻求帮助型、表现自己型、报复他人型等。这些“告状”行为都存在一定的原因,有幼儿自身方面的原因,还有教师、同伴、家长方面的原因。教师若是处理不好幼儿的“告状”行为,那就无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应该如何应对幼儿不同类型的“告状”行为一直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处理不好幼儿“告状”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寻求正确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 王晓波
    • 摘要: 情景再现班主任段老师一向不喜欢学生之间打小报告,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告状”总是一笑而过。一天上午,段老师早早来到学校,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他马上猜到,是学生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可是,段老师在班上调查时,却发现学生不愿说出真相。还有学生说:“段老师,您不是一向不主张我们打小报告吗?今天这是怎么了?”“打小报告”或者说“告状”是小学阶段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班主任颇为头疼的问题。
    • 李晶
    • 摘要: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繁杂忙碌,而偏偏面对的又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总会有人在耳边不停地喊着“老师,他……”“老师,她……”此起彼伏的“告状”声着实让人焦躁。为了让耳根清净,减少无休止的“告状”,我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效果不佳。学期初和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谈起这件事,她笑着对我说:“你呀,可以试着让孩子们先学会冷静,然后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写下来交给你,如此一来,你的耳根清净了,也不耽误了解孩子们的情绪,还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这话一出,我眼前一亮,颇有抓住救命稻草的欣喜。
    • 秦玥
    • 摘要: "老师,我不想和小然坐了……""老师,他上课总是找我说话……""老师,小然总是乱动……""老师……"学生此起彼伏的告状声顿时让我有点窒息:"又是他!"我本想利用课间时间批改几本作业,然而,思绪再一次被告状声打断了。我转过头去寻找"罪魁祸首"的身影,他却和同学谈笑风生。我径直朝他走去,他似乎也察觉到气氛的不对,立刻收起了笑容,做严肃状。"我要提醒你多少次?
    • 钱晓飞
    • 摘要: 3 岁以上的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学习,他们逐渐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增多,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因此普遍出现了幼儿“ 告状”的行为。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 杨夏夏; 古宏涛
    • 摘要: “告状”是幼儿的典型行为,但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时常常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师幼互动中的行为及其过程性变化的社会意义。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不要让幼儿的告状成为自己了解幼儿的唯一渠道。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主动地去了解幼儿,成为幼儿的“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其施加社会性教育影响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幼儿行为的暂定性本质以及自我待完善的现实,引导幼儿进行行为校正,逐渐完善自我,这是社会性教育的关键。最后,教师要把握好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发掘教育契机,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实施社会性教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