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现代文学

后现代文学

后现代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5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现代交际、学习与探索、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后现代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迪、王岳川、韩阳等。

后现代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2.4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857 占比:97.55%

总计:4979篇

后现代文学—发文趋势图

后现代文学

-研究学者

  • 马迪
  • 王岳川
  • 韩阳
  • 马汉广
  • 李斌
  • 李馨竹
  • 洪东牛
  • 胡铁生
  • 谭渊
  • 车品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卡夫卡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顶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研究”。出版《东方后现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卡夫卡研究》《卡夫卡的眼睛》《走向比较诗学》《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等多部学术专著,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有:《西方文学“源头说”之源头》(2020年第8期)、《“共同体焚毁”之后:论卡夫卡的当代意义》(2022年第1期)。
    • 王琛; 饶沁雨
    • 摘要: 一、批判性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艺术通常指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趋势,部分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一词只是一个普通的流行词。英国著名当代文化批评家迪克·赫伯迪格在其著作《隐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中写道:“当人们可以将房间的装饰、建筑物的设计、电影的故事情节、唱片的制作、电视广告或艺术纪录片等,将这些事物描述为‘后现代’时,那么很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流行词中。”具体而言,一些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毫无意义,同时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通常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定分支,例如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建筑和后现代文学等。一些支持者在这一时期也为“后现代主义”的不同含义进行正面辩护,如英国当代史学家佩里·安德森声称它们只是在表面上相互矛盾,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可以提供对当代文化的洞察力。
    • 陈美琦
    • 摘要: 在当前的文学作品的赏析中,不仅需要了解文学作品自身所具有的内涵与价值,还需要对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的写作特征进行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主要基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视角,分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学特点.
    • 石亮亮
    • 摘要: 电影《言叶之庭》讲述了高中生秋月孝雄在一次避雨中偶遇神秘女子雪野百香里,并与之开始了一段跨越十二岁的师生恋的故事.导演新海诚将后现代文学的反传统、平面化、文本开放性等特征融入影像作品之中,呈现出一种具有松散性与诗意的创新性叙事特征,借助光线与阴影镜头语言下物角色流露出的情绪情感连接松散的叙事,并利用雨天、鞋子等主要意象为观众提供解读与阐释电影的条件,带领观众在影像与后现代文学的叙事融合中感受影像的深层魅力.
    • 吴佳佳
    •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代表着科学民主的思想与文学改革思潮.在此基础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历了从思想解放到文学反思的过程,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一种采用荒诞扭曲的写作手法的新型文学,被称之为"后现代文学".纯文学的潮涨潮落以及通俗文学的持续走红使中国现代文学及后现代文学的价值面临冲击和挑战.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通过文学价值达到平衡,不仅为我国教育界、学术界提供支持,也是大众意识觉醒的根本.本文据此分析了我国现代文学及后现代文学的价值.
    • 王思路1
    • 摘要: 《盗梦空间》的主题十分古老:真实与虚构、自我与世界间的区别在哪里?事实上,经验的主观性质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哲学、后现代文学和先锋文化的核心关注点之一,而这又是导演诺兰多次在电影作品中呈现的母题。当我们分析《盗梦空间》时,不仅需要审视这部影片的结构、意蕴,还有这一文化现象的症候性。为何在当下的时代里,观众们对无法区分梦境与现实的主题保持高度热情?本文将针对《盗梦空间》作简要分析:何者造就了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诸多意义和观感。
    • 丁洵1
    • 摘要: 文学性是当前文学理论研究常用的一个关键词,在电子媒介、互联网、手机的发展普及下,文学性也开始具备了新的发展内涵,文学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面临新的考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于文学是否终结以及在新时期文学的时代内涵学术界人员做出了不同的讨论。为此,文章结合文学性被提出的背景,分析后现代文学背景下文学终结艺术内涵以及文学性在思想学术、消费社会、媒体、公共表演等领域的统治和表现,并为文学发展怎样更好的适应社会转型发展需要进行探究。
    • 谭渊
    • 摘要: 2015年毕希纳文学奖获得者赖纳德·格茨是德国后现代文学代表人物.他的初期作品带有自传色彩,此后受社会学家卢曼的影响,转向记录和揭示当代社会文化的戏剧、小说和文学博客创作,将对社会的真实描摹与社会系统理论方面的分析结合起来.格茨尤其深入体验现代电子音乐文化,在《锐舞》等作品中展现了1990年代以来的德国流行文化,被评论家誉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编年史家”和“速记员”.在戏剧创作中,格茨的后现代戏剧对传统戏剧形式进行了解构和超越,他提出剧作家应展现构建社会的“沟通”,强调戏剧文本的符号性.此外,格茨还在德国文学家中率先开始文学博客创作,对流行文化展开多角度的观察与反思,并对德国的媒体产业进行了揭露.
    • 杨令飞
    • 摘要: 本文截取法国后现代作家和作品个案,勾勒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互动的基本过程,爬梳隐藏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的自由主义观念,考察并概括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互关系,说明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作为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法国后现代文学丰富了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