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14573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党政论坛、理论观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相关文献由68位作者贡献,包括白旺、吕倩倩、孟迪等。

后现代主义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14573 占比:99.54%

总计:14641篇

后现代主义艺术—发文趋势图

后现代主义艺术

-研究学者

  • 白旺
  • 吕倩倩
  • 孟迪
  • 何天泉
  • 余愿
  • 刘乃歌
  • 刘军(文/图)
  • 刘建理
  • 刘思其
  • 刘文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亚婕
    • 摘要: 在20世纪50年代,媒介“先驱”麦克卢汉在论断新旧媒介更替的同时,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仲”“冷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著名理论,本文从麦克卢汉的“反环境”理论去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和意义,并以后现代主义中的解构主义为例,进一步论述“反环境”理论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
    • 郭楚
    • 摘要: 起源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相对于前者来说是充满反叛的。与现代主义的理性、简洁、功能化和对过度装饰的反对有所不同,它强调个性,注重传统民族风格要素和地方文化色彩,且更加关注人的心理感受。20世纪,这一思潮曾席卷欧洲各领域,在艺术方面也同样影响深远,至今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艺术与设计本身关系紧密,因此在设计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后现代主义的萌芽背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当代设计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 王琛; 饶沁雨
    • 摘要: 一、批判性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艺术通常指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趋势,部分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一词只是一个普通的流行词。英国著名当代文化批评家迪克·赫伯迪格在其著作《隐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中写道:“当人们可以将房间的装饰、建筑物的设计、电影的故事情节、唱片的制作、电视广告或艺术纪录片等,将这些事物描述为‘后现代’时,那么很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流行词中。”具体而言,一些评论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毫无意义,同时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通常是针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定分支,例如后现代哲学、后现代建筑和后现代文学等。一些支持者在这一时期也为“后现代主义”的不同含义进行正面辩护,如英国当代史学家佩里·安德森声称它们只是在表面上相互矛盾,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可以提供对当代文化的洞察力。
    • 李进超
    • 摘要: 美国当代艺术批评家亚瑟·丹托的反美学被认为是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最深刻全面的理论之一,其于世纪初出版的《美的滥用》是反美学的代表作,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影响深远。丹托一方面激进地反美,主张彻底割裂艺术和美,为此甚至鼓吹艺术丑;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设置“内在美”概念把艺术和美关联起来,“反美学的审美问题”由此而来。后现代主义艺术不仅“反美”,还有“生活化”的倾向。从现实的生活来看,“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所有人工制品都有最低限度的审美价值。就反传统艺术而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反美”和“生活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丹托过于强调“反美”乃至“嗜丑”特性,对“生活化”及回归美的倾向则重视不够,终致理论上的偏激。艺术源自按“美的规律建造”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是反美的,更不应该是丑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确热衷于表现丑的事物,但从来都不是“丑的艺术”。
    • 宗亮
    • 摘要: 路德维西·维特根斯坦(Ludw ig W ittgenstein)与阿瑟·丹托(Arthur D anto)对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理论的推动性毋庸置疑,但很少有人关注二者之间在观念及方法上的共性及承接关系.本文尝试从该角度出发,以20世纪初维特根斯坦对"美是什么"的回答为起点,并对照上世纪末丹托对"艺术/艺术品是什么"的阐释,重新梳理出一条跨越半个世纪的理论轨迹.从而进一步还原二者的批判逻辑及根本动机,展示二者是如何通过对"开放性"审美意识的倡导,解放并重构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欣赏基础.借此帮助当下研究者更好地利用相关成果,并理解其重要性.
    • 吴学伟
    • 摘要: 影视作品的视觉形象一般由作品标题文字的艺术化处理而成,常见的标题文字字体可分为古代形成的书法篆刻体或近代形成的工艺美术字体。计算机技术兴起后,又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字库应用及数码特效风格化的设计,而这些都是当代影视视觉形象设计常见的设计手法,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继承了现代主义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具有“反本质”的倾向的艺术风格。影片《一点就到家》的视觉形象使用了扁平化的视觉特效,而字形方面却采用了较为少见的手绘风格,呈现出具有后现代主义美感的形态,这种形态成为新冠疫情过后的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道独特景象。本文试图以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角度去解释影片的视觉形象,并结合与常规的影视视觉形象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其中的美学价值及存在意义。
    • 刘军(文/图)
    • 摘要: 无论现代主义艺术还是后现代主义艺术,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从表面上看,这种转变根植于人类自由精神,是一种文化及生存方式的转变。但我们也不妨妄加猜想:这一切不过是众神之舞,是自在之物——宇宙意志的一种体现;是众神一时兴起,兴风作浪。
    • 张翔宇
    • 摘要: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艺术潮流,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没有统一的艺术特征,后现代主义艺术同样如此.二者的区别在于艺术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者各自的艺术特点,来分析两者艺术观念的变化.艺术,无论是东西方都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艺术史上两个重要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代主义艺术是指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并占有主流地位的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颠覆传统的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统称,而并非为一种艺术风格.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被认为成是前者的衍生与颠覆者,二者息息相关.
    • 张湘中
    • 摘要: 后现代艺术中的波普艺术从各方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想有着全面的表达与阐释,劳森伯格作为早期的波普艺术代表人物对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他创造的综合绘画对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85新潮之后的当代绘画也从中受到了巨大影响,综合绘画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材料上的运用,新的材料和新的艺术观念赋予了当代艺术家更加强大的思考能力和表现力.新型材料的综合运用对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