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法性机制

合法性机制

合法性机制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59778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山东警察学院学报、公共行政评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等;合法性机制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凯、黄海昕、杨玲丽等。

合法性机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9778 占比:99.97%

总计:459894篇

合法性机制—发文趋势图

合法性机制

-研究学者

  • 王凯
  • 黄海昕
  • 杨玲丽
  • 武立东
  • 刘林平
  • 李斌琴
  • 付双乐
  • 刘杰
  • 喻柔涓
  • 尹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政
    • 摘要: 从2005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被深深地嵌入项目制治理模式。项目制治理模式通过合法性机制生产和再生产高职院校的同质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剩余控制权维系高职院校的多样化发展。项目制治理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同质化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中央资源的低效配置与高职院校的低质量内卷;国家需求、地方需求与行业需求间的紧张关系;成果推广的水土不服和实践创新的动力缺失。为破解同质化发展问题,未来我国针对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治理应注重完善中央项目申报机制,明确央地项目功能定位;试点“必选+自选”项目申报模式,推动职业高等教育分类特色发展;实施“基础绩效+典型成果”评价模式,提升多元主体评价权重;强化项目实施的动态指导,逐步提升政策清晰度。
    • 管志利
    • 摘要: 推动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结构,是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治理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合法性机制从不同维度建构社会组织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实逻辑。从健全正式制度的均衡治理,推进规制性要素的强制性形塑;从实现策略性的专业化治理,推进规范性要素的适应性形塑;从强化共同理念的文化认同,推进文化-认知性要素的内生性形塑。社会组织“嵌入式”发展是阶段路径,“融入式”发展是升级路径,推动制度要素和技术治理联动优化,形成更加成熟健全的组织自主性生长机制。
    • 张茂元; 黄玮
    • 摘要: 从新制度主义和资源依赖理论两个视角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推导出关于社会组织党建的系列研究假设,并利用某市社会组织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和合法性机制均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有显著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组织资源获取方式和运作越来越市场化,社会组织也越来越从经济利益角度权衡党建工作,即能否获利、是否有助于业务发展。这为推进和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即顺应社会组织资源获取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强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实务的融合。
    • 王晓杰; 胡国栋; 张丽然
    • 摘要: 合法性机制和效率机制的关系影响到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建构过程及其有效性,本文将二者的关系划分为高合法性和高效率、高合法性和低效率、低合法性和高效率,以及低合法性和低效率四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实施历程进行梳理。根据企业管理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化和自组织趋势,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健全与企业民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推进党组织参与治理、建立共享发展模式和开展员工民主参与能力建设等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企业民主的积极作用。
    • 马东影; 刘宝存
    • 摘要: 美国文理学院使命"漂移"具体表现为:文理学院加强专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教学、增设研究生教育、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等.基于新制度主义学派合法性机制的视角,其使命"漂移"的成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政府相关法案的出台为文理学院的转型施加了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障;追求专业化学习和高深研究的社会观念已深入人心,这能够推动文理学院变革来策应社会的不同需求;知识经济和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文理学院的组织行为,使其更加自然地接受角色和功能的转换.另外,鉴于美国文理学院使命"漂移"的多重成因和多元表现,这种"漂移"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影响也是复杂和动态的,既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 桂敏
    • 摘要: 创业型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以制度合法性机制和制度趋同性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组织转型的逻辑动因、路径选择和创业型大学的趋同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认为,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创业型大学是基于制度合法性基础,在制度环境下主动适应而做出的调整,但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变革方式和内容趋同的现象,导致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关系的失衡,重视创业文化而忽略学术文化.建议要厘清大学发展定位,兼顾行政管理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发展.
    • 付双乐; 杨博文; 刘林平
    • 摘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设置该专业主要是依据自身条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组织社会学出发,将理性选择与合法化机制作为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逻辑,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院校特征(是否开设社会学专业)对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具有显著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动力机制主要是理性选择,而非合法性机制.这可能导致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既要从自身实力出发,又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唐士亚
    • 摘要: 金融科技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深度融合了多种新兴科技,实现了对互联网金融的升级换代。互联网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转型包含组织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或制度变革,技术环境的结构性变革意味着金融市场范围与规模的扩张、金融交易速度的加快和金融监管边界的模糊化,制度环境的变迁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主动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以求获得监管机构和市场的“合法性”认可。面对这一深刻变化,金融监管的自我结构调整需要采取监管沙盒、金融科技特许经营和监管科技三种应对措施。在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应走向金融牌照管理的合规之路,并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标准化体系。
    • 付双乐; 杨博文; 刘林平
    • 摘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设置该专业主要是依据自身条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组织社会学出发,将理性选择与合法化机制作为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逻辑,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院校特征(是否开设社会学专业)对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具有显著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动力机制主要是理性选择,而非合法性机制。这可能导致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既要从自身实力出发,又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李旭芝
    • 摘要: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教学本身有其内在规律,同时教学又是在具体的学校环境中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基于这三个教学共识而制定,而教学管理技术安排的实践逻辑是在科层组织下,由教学结果的隐秘性转向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效率取向.在教学共识与制度安排的作用下,作为教学管理对象的教师则受到国家逻辑、高校逻辑、个体逻辑等多重逻辑作用的影响.在对教学管理制度多重逻辑的探究下,提出对制度的构建:增强教学共识,构建多方认可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协调权力构成,构建双边协调制约的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师诉求,构建激励教学行为的教学管理制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