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拘留
司法拘留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专利文献35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律与生活、江淮法治等;
司法拘留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官秀镇、石经海、祁兆荣等。
司法拘留
-研究学者
- 官秀镇
- 石经海
- 祁兆荣
- 赵静
- 一心
- 丁智帆
- 习泽强
- 付培育
- 任朝峰
- 余妙
- 余建华1
- 冷璐1
- 刘双景
- 刘校均
- 刘海
- 刘艳玲
- 刘跃
- 刘远景
- 卢华敏
- 卫婷1
- 吴维维
- 周德锋
- 周斌
- 周杰
- 夏俏骅
- 大潮
- 孙钦伟
- 尚留伟
- 屈轩
- 崔昊
- 常福林
- 张世禄
- 张书伟
- 张传发
- 张佳佳
- 张志豪
- 张纬
- 张腾
- 往北
- 徐斌
- 忻鹏宇
- 文弘
- 方常君
- 曾凡青
- 曾妍
- 曾村
- 朱从谷
- 朱喜平
- 李久文
- 李力
-
-
林然金;
田婧
-
-
摘要:
2021年2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以下简称北京西城法院)依法决定对通过非法途径购买高铁票的失信被执行人赵某采取司法拘留15日。通过对违法人员依法采取拘留措施,有力维护了失信惩戒制度的威信。刘某娣与赵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北京西城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
-
赵利君(编辑)
-
-
摘要:
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三种拘留有什么区别?哪种拘留会留下案底呢?刑事拘留:指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现行犯罪分子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为了防止他们逃跑、自杀、毁灭证据或者行凶报复,而又由于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这种措施不具有任何处罚的性质,但拘留期间可折抵相应的刑期。
-
-
王功杰;
苏彦来
-
-
摘要:
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是由民事检察权派生的工具性权力,具有监督性、从属性和保障性.调查核实权的运用应遵循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和监督规律,正确处理好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关系,依法、规范、理性地把握好行使边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凸显了检察权尤其是民事检察权的司法属性,对妨害调查核实的行为采取司法惩戒措施,是检察权运行司法化的迫切需要,是检察官司法亲历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检察权司法化保障制度的客观需要.因此应赋予检察机关司法罚款权和拘留权,严格规制惩戒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
-
陈鸽
-
-
摘要:
问:张强、钟晓艳婚后生下儿子张壮壮。两人由于性格不合经常吵架,但对儿子都很疼爱。在儿子6岁时,两人终因矛盾加剧,闹到离婚的地步。两人对财产分割没有异议,但是对儿子的抚养权争执不下,闹到了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准予二人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钟晓艳。张强不服,便向中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钟晓艳要求张强将儿子交给其抚养,但张强拒不交出儿子。钟晓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之后对张强采取罚款、司法拘留措施。但张强仍拒不履行。请问,这种情况,法院是否还有其他办法?
-
-
-
-
摘要:
离婚“枪手”四川大竹吴女士反映称,丈夫携冒名顶替者给自己办了离婚,法院最后还真的作出了离婚裁定。她还强调,在法院调解笔录上的签字和摁的手印都不是自己的。目前,涉事法官已调离岗位,吴女士丈夫和冒名顶替者因违法,正接受司法拘留。梧桐点评:调离岗位就完事了?
-
-
郭鹏鲁
-
-
摘要:
在全国法院努力解决"执行难"的背景下,民事执行中的司法拘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司法拘留性质之混淆、目的之异化、社会舆论之偏执等原因,司法拘留在适用上出现了"以拘代执""逢拘必满""扩张性拘留"等现象。虽然司法拘留在适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修补我国司法拘留制度,应明确司法拘留之性质,强化其慎用理念,并可以参考域外经验探索罚款前置程序,同时借鉴我国行政拘留制度以规范司法拘留适用条件,最后完善其他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来健全我国强制措施体系。
-
-
-
-
忻鹏宇
-
-
摘要:
针对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拖延、逃避执行,阻挠、抗拒执行的情况,天台法院坚持以打开路的执行原则,主动亮剑,不断加大对被执行人失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一、执行违法制裁基本情况2018年上半年,共作出罚款决定2332人,已抓获被执行人358人,司法拘留244人,违法制裁率达68.03%.对涉嫌拒执犯罪23人移送公安机关侦查,自诉立案1件,判处刑罚2人1单位,起到了移送一批,打击一批,震慑一批,引导一批的良好社会效果.
-
-
肖菁1;
余建华1;
鹿萱1
-
-
摘要:
前段时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借贷纠纷案件的原告处以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起因竟是一条52字的朋友圈。这52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诈骗犯和法院勾结,到处骗钱。”法院怒了,是谁给你的勇气如此捏造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