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算
变形计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427031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河南科学、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建筑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排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市场研讨暨技术交流会、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变形计算的相关文献由61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连广、许伟、郭院成等。
变形计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7031篇
占比:99.93%
总计:427335篇
变形计算
-研究学者
- 王连广
- 许伟
- 郭院成
- 周同和
- 张开伟
- 张龙起
- 武震
- 王平
- 陈景
- 霍君华
- 丁学武
- 丁峰
- 于建军
- 刘艳辉
- 劳健荣
- 卓彪
- 卫军
- 史文谱
- 吴钗
- 奉星宇
- 孙伟
- 孙清超
- 孙训海
- 张军涛
- 张四化
- 朱海青
- 李健
- 李志勇
- 李柏乔
- 李立新
- 杨光华
- 杨永康
- 王喆
- 王水华
- 王永明
- 王玉银
- 王路明
- 石鹏
- 秦会来
- 綦耀光
- 罗东远
- 罗军
- 蒋欢军
- 赵明华
- 赵红京
- 郅正华
- 郭天木
- 马跃
- 高一超
- CHEN Zhi-yang
-
-
谢天祥;
冯炳;
陈驹;
朱亚辉;
周吉安
-
-
摘要:
对薄壁离心GFRP管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共进行了14个受弯试验,包括4m缩尺试件的四点弯曲试验和12m足尺试件的悬臂弯曲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包括荷载-位移曲线和破坏模式,分析了内壁混凝土、GFRP管以及混凝土约束效果等因素对试件抗弯刚度的影响。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了现行规范的抗弯刚度设计公式的适用性,并进一步提出修正公式和拔梢杆变形常数,变形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
-
王连广;
许一鸣;
叶金库
-
-
摘要:
目的对均布荷载下曲线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计算进行研究,以便于实际工程中限定曲线组合梁的变形范围。方法依据能量法,考虑界面滑移影响,建立均布荷载下曲线组合梁的变形公式,并进一步得出不同参数对于曲线梁的变形影响。结果当均布荷载增加时,曲线组合梁的变形随之增大,且变形值与均布荷载大小成正比;圆心角从10°增加到50°,变形值增加了大约44%;混凝土板厚从110mm增加到440mm,变形值降低大约43%;钢梁壁厚从20mm增加到80mm,变形值降低大约58%;连接刚度从0增加到30×10^(4)MPa,变形值降低大约22%。结论不同参数对于曲线组合梁变形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应当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先考虑适当降低圆心角或增加钢梁壁厚。
-
-
郭轲轶
-
-
摘要:
当风电场建设位置选择在煤矿采动影响区范围以内时,新建风机会受到煤层开采的影响,为了在场地内选择出最合适的风机建设位置,采用地表变形预计的方法,计算出煤层开采最不利情况下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文中通过场地的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新建风机的位置.结果表明:建设在煤矿采动区上方的风机除了满足基本的风能资源需求以外,必须考虑煤矿煤层开采的影响;根据计算煤层开采最不利情况下风机的倾斜变形结果来调整新建风机位置.按照该方法确定的风机位置可以满足采动影响区风机建设工程的要求.
-
-
孙云;
高永光;
张颖;
马豪杰
-
-
摘要:
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对重型容器环焊缝局部热处理中温度的分布和变形量进行分析计算,经过局部热处理重点关注区域的温度最高不超过81°C,远低于焊缝附近的615°C,重点关注区域的变形随着温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冷却结束时径向位移不超过1.5 mm,满足变形控制要求.证明该局部热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
-
周勇;
王延凯;
王正振;
王宁
-
-
摘要: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中,关于局部荷载作用影响下的支护结构变形没有固定的分析方法.故引入非线性水平附加应力分布来考虑局部荷载附加作用,结合土体与桩共同变形的挠曲线方程,套用Excel内置函数导出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通过实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附加应力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考虑局部荷载下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超载影响分析表明,相关因素主要影响区域为支护结构开挖面以上的范围,超载作用距离坑边距离的控制与超载值的取值大小对支护结构安全尤为重要.
-
-
刘小根;
李永明
-
-
摘要:
本文基于理论变形计算和ANSYS热结构直接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了内外片温差作用下的真空玻璃应力和变形,分析了温差作用下影响真空玻璃破裂因素,从而为真空玻璃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提升真空玻璃抗温差破裂能力改善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
-
刘阳杰;
周东华;
王鹏;
苏骁;
滑硕
-
-
摘要:
在考虑变截面构件的变形计算时,需要推导变截面构件的单元刚度矩阵.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及能量法,以惯性矩和弯曲挠度三次插值函数的位移模式为基础,推导了变截面构件在考虑弯曲变形及二阶效应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并且采用ANSYS及FORTRAN语言自编有限元程序进行验证.其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变截面构件的二阶变形计算精度较高,并且为单元的划分带来便利,具有少单元高精度的优点.因此,本文方法可广泛应用变截面构件的变形计算中.其次,在用解析法计算变截面构件临界力时,其微分方程为变系数微分方程,求解难度较高,而本文最后以一个算例说明采用本文方法可较精确计算变截面构件的临界力.
-
-
王永明
-
-
摘要:
在分析地铁基坑工程施工环境与监测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人工观测、手动计算存在的低效性与滞后性问题,提出了支持全站仪、电子水准仪、传感器等监测设备,涵盖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支撑轴力等应测项目,集数据采集、计算、传输、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论述了系统总体组成结构,探讨了系统功能实现思路,有助于提高监测时效性。
-
-
-
江杰;
邢轩伟;
邱居涛;
龚本大;
梁亚华
-
-
摘要:
为研究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首先采用Boussinesq基本解计算地面堆载作用在隧道上的竖向附加应力,再将隧道简化为搁置在利夫金地基上的Timoshenko长梁,考虑土介质的连续性和隧道剪切效应,给出地面堆载引起的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计算公式,然后将公式计算值与使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结果和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对隧道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计算明显高估了隧道沉降量和内力,本文计算方法结果更精确;相对于堆载宽度,堆载长度的变化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更显著;距地面堆载中心的水平距离较小时浅埋地铁隧道沉降较大;隧道沉降量随地面堆载密度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堆载对隧道的影响范围不受其影响.
-
-
-
-
ZHANG Ai-jun;
张爱军;
ZHANG Zhi-yun;
张志允
- 《第八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中心岛施工法中预留土台具有减小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节约成本、设置灵活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预留土台作用下围护结构的计算方法还不成熟.本文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反力法,根据围护结构沿竖向受力模式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分析模型及控制方程组,推导了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的数学解析解矩阵表达式,并给出解析解解答方法.最后,编制Matlab计算程序进行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并与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解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中心岛施工法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
-
-
李春梓
- 《IFWT2020焊接国际云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基于焊接仿真软件,采用实体-壳混合单元的建模方法对动车组铝合金地板进行有限元建模.为保证仿真计算条件与实际生产相符,定义了工装垫块与地板之间的接触关系,并按照生产中的焊接顺序加载焊接热源进行计算,得到地板焊接温度场及焊后变形云图,与实际生产结果相吻合.本研究适用于复杂大型焊接结构的网格建模及焊接温度场、焊后变形的计算.
-
-
FU Chuanguo;
傅传国;
KONG Weiyi;
孔维一;
SONG Shilei;
宋师雷;
WANG Yuzhuo;
王玉镯
- 《第四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榀4层底部大空间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模型施加标准升温及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进行了8种受火工况下转换结构模型的变形计算,分析了模型中托梁和相邻边柱的位移与标准升温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受火工况下,随着标准升温时间的增加,转换结构模型均产生了常温竖向荷载变形基础上的附加变形.转换结构模型底部托梁的挠度值在升温前期的60min内增长较快,之后逐渐减缓.沿托梁跨度方向的挠度曲线形状受受火房间布置位置的影响,在非对称受火房间布置工况下,模型对称轴受火房间一侧的托梁挠度偏大.火灾作用下转换结构模型两侧边柱在受火楼层横梁位置处向外凸出的变形明显大于其他楼层.对于仅在模型对称轴的一侧布置受火房间的工况,两侧边柱的侧移从上到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表现出在不对称受火房间布置情形下,转换结构中会产生剧烈的相互作用.
-
-
SHU Yi-ming;
束一鸣;
WU Hai-min;
吴海民;
JIANG Xiao-zhen;
姜晓桢
- 《第四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排水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国自1980s建设土工膜防渗的大坝水库以来,历经30多年的实践,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国内对PE、PVC等材质的纯膜和复合膜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已经掌握:对防渗膜的结构运行特性诸如双向受拉特性、坝面周边锚固处夹具效应、与新型垫层材料的界面稳定特性、膜下土体水气变迁对抗浮稳定的影响等项研究己取得初步成果;基于材料力学、土力学的常规设计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的防渗膜结构的变形计算水平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防渗膜的坝面铺设、周边锚固、现场拼接工艺正在逐渐趋于成熟:防渗膜的现场原型观测已经起步,并越来越得到重视;完全由中国设计施工的芯膜堆石坝的高度和全库盘膜防渗的水头己处于国际前列;由国际承包商参与防渗膜结构施工的面膜堆石坝的高度也已处于国际前列;由土工膜主体防渗的碾压混凝土坝有待实践。笔者以前后两个规范对采用膜防渗大坝高度的规定作为本综述的总结:2001年实施的《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规定“3级低坝经过论证可采用土工膜防渗体坝”,2014年实施的《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规定“本规范适用于防渗水头不大于70m的工程,防渗水头大于70m的土工膜防渗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中国投资、设计建造的高于70 m的土工膜防渗高坝已有2座,分别为2011年建成的高79.5 m的四川华山沟芯膜堆石坝和即将建成高87 m的老挝南欧江六级面膜堆石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