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异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615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成立十周年暨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会议、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等;变异链球菌的相关文献由10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国、李雨庆、刘兴容等。

变异链球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7 占比:3.5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615 占比:96.38%

总计:9976篇

变异链球菌—发文趋势图

变异链球菌

-研究学者

  • 刘建国
  • 李雨庆
  • 刘兴容
  • 周学东
  • 于丹妮
  • 管晓燕
  • 韩育植
  • 彭显
  • 白国辉
  • 胡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宁佳; 胡欣; 程兴群
    • 摘要: 龋病发生发展与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调控口腔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重要因素。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耐受能力会影响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竞争力。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调控机制包括合成还原酶、通过金属调节蛋白调控铁、锰等金属离子摄入、转录调节因子Spx、从胞外摄取谷胱甘肽及相关的信号传导系统等。目前的研究焦点为变异链球菌如何通过氧化应激反应适应复杂的外环境及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通过针对关键信号通路设计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等途径,抑制变异链球菌氧化应激能力,削弱其毒力,对于口腔微生态调节和龋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廖盛楠; 吕炜桐; 唐权; 马玗玟; 刘力嘉; 王亮; 彭显
    • 摘要: 目的筛选小分子抗菌药物,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426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小分子药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建立变异链球菌的随机突变体库,探究SERMs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靶点。结果小分子药物库中归属于SERMs的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通过构建变异链球菌的突变体库,筛选发现了两个突变菌株对克罗米芬产生了抗性,对耐药株的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转座子插入位点位于smu_546、smu_874的基因。结论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等SERMs药物对变异链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克罗米芬的作用靶点可能位于smu_546、smu_874基因表达的蛋白上。
    • 李修珍; 姜明; 张颖; 刘育含; 李帆; 曾飞; 马玉莹; 杨加震; 杨芳
    • 摘要: 目的评价氟化钠(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白色念珠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NaF作用下的耐药性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参考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代谢活性抑制浓度(MIC-MA)指标,评价NaF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代谢的抑制效果;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上清液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在加入白色念珠菌上清液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变异链球菌对NaF耐药性的变化,评价两菌互作对于耐药性的影响。结果NaF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0.4 g·L^(-1),MIC-MA为1.2 g·L^(-1)。在MIC下,该菌生长受到完全抑制,但仍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存在再次恢复毒力的可能;只有达到3×MIC,即MIC-MA,该菌的生长和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当白色念珠菌上清液OD;≥0.5时,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明显高于纯培养体系,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体系中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较纯培养降低,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4×MIC,即1.6 g·L^(-1),该菌的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结论重水拉曼技术适用于评价药物对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混合体系中一定浓度(OD;≥0.5)的白色念珠菌上清液中的代谢产物可增强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降低变异链球菌对于NaF的药物敏感性。
    • 方圆; 刘晓璇; 王瑞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型(G-Rh2)联合氟化钠(NaF)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其将来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抑制浓度(MIC_(50));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G-Rh2与NaF联合应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的联合效应,当FIC<0.5时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50)值;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采用生长曲线及产酸实验评估各组变异链球菌浮游菌生长速度及产酸抑制率;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MBIC50NaF组及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及结构的变化;空白对照组内不含任何药物。结果: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分别为25.000和125.000 mg·L^(-1);G-Rh2与NaF联合应用时MIC_(50)分别为5.00和31.25 mg·L^(-1),FIC指数为0.45,小于0.50,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BIC50分别为22.5和62.5 mg·L^(-1)。与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比较,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变异链球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均降低,且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低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的产酸抑制率高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的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生物膜厚度降低,胞外基质量减少,细菌之间排列疏松,而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生物膜结构消失,细菌数量减少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结论:G-Rh2与NaF联合应用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朱巧玲; 邹宇晓; 廖森泰; 孙远明; 黎尔纳
    • 摘要: 为了确定桑枝低聚糖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桑枝低聚糖的酶解工艺,以桑枝多糖为原料,以变异链球菌的抑菌率为指标,考察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因素对抑菌率的影响,得到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的优化工艺:β-葡聚糖酶添加量为485 U/mL,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44°C,在此条件下变异链球菌抑菌率为(68.30±3.96)%,与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工艺可行。同质量浓度下桑枝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率均高于桑枝多糖,证明该酶解工艺能有效提高抑菌活性。桑枝抗氧化活性表明优化工艺后的桑枝低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Fe3+具有还原能力,并且其总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 李佳珣; 陈凯欣; 蒋鲁杭; 张贝宁; 王尤婧; 陆萱; 张秋香; 赵建新
    • 摘要: 为评估市售饮料对低龄儿童龋主要致病菌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致龋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饮料的酸度、饮料对双菌生物膜形成量、对双菌群体感应系统以及对羟基磷灰石脱矿程度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自身特性方面,与其他饮料相比,可乐的缓冲容量最强,可能具有最强的酸蚀能力;在生物膜形成方面,酸奶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而其他饮料均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且可乐、纯牛奶显著促进了调控生物膜形成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产生;在羟基磷灰石脱矿方面,可乐对钙流失的影响最为显著。同种酸度的饮料,由于酸的类型不同对双菌致龋性的影响不同,其中可乐酸蚀能力最强,造成牙齿钙流失率最高。该研究可为儿童饮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 龚吴仪; 李永明
    • 摘要: 目的:观察变异链球菌(S.mutans)对人唾液腺细胞系(HSG)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细胞系来源与Pigr在HSG中的表达。将对数生长中期的S.mutans水热灭活后与HSG细胞共培养,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S.mutans对Pigr表达的影响。结果:S.mutans对HSG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但在S.mutans作用下,HSG中Pig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S.mutans可抑制HSG中Pigr的表达。
    • 李姗姗; 杨芳
    • 摘要: 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口腔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是幼儿龋病常见的致龋微生物。两种微生物之间可通过葡糖基转移酶、蔗糖、SigX因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法尼醇、化合物代谢等多种方式相互协同或者拮抗致龋。本文主要综述了二者的致龋机制、在生物膜中的协同和抑制作用以及混合生物膜抗菌疗法如抗菌剂、化合物、光动力疗法等。从生物膜角度阐释两种微生物与龋病发生的关系以及抑制生物膜活性的方法,为开发龋病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 闫琳琳; 朱琳; 赵远航; 宋嘉卓; 邹馨颖; 刘新; 赵红; 张志民; 张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iO_(2)NPs)进行锌(Zn)和氮(N)共掺杂时最适掺杂浓度及Zn和N共掺杂TiO_(2)NPs(Zn-N-TiO_(2) NPs)对口腔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钛酸丁酯、硝酸锌和氨水分别作为钛(Ti)源、Zn源和N源,利用溶胶-水热法合成TiO_(2) NPs和不同掺杂浓度的Zn-N-TiO_(2) NPs,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UV-vis)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Cure Rite辐射仪对牙科发光二极管(LED)光固化灯进行表征。变异链球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LED光照组、TiO_(2)NPs组、1%Zn-3%N-TiO_(2)NPs(Zn1)组、3%Zn-3%N-TiO_(2)NPs(Zn3)组、5%Zn-3%N-TiO_(2)NPs(Zn5)组和7%Zn-3%N-TiO_(2)NPs(Zn7)组。将各组纳米粒子与变异链球菌菌液混合(终浓度为2 g·L^(-1))摇匀。除空白对照组,其他各组采用牙科LED光分别照射1、3和5 min,空白对照组仅用培养基处理,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录各组平板菌落数。选取抗菌效果最佳组(Zn3组),利用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探针检测活性氧(ROS)释放量,分为0 min组、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每组取2 g·L^(-1)的Zn3-DPBF溶液100μL分别采用牙科LED光照0、1、3和5 min,观察各组溶液在波长410 nm处吸收峰值,即代表ROS释放量。变异链球菌分为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Zn3组和NAC+Zn3组,LED光照射5 min后避光培养24 h,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各组平板菌落数。结果:成功合成Zn-N-TiO_(2)NPs,晶体结构为锐钛矿型,TiO_(2)NPs组、Zn1组、Zn3组、Zn5组和Zn7组纳米粒子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5.6、11.3、9.8、9.4和7.3 nm;SEM观察纳米粒子为分布均匀的球形颗粒;UV-vis显示Zn3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A)值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D光照射5 min时Zn3组菌落数最少(P<0.05)。与0 min组比较,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Zn3-DPBF溶液在波长410 nm处吸收峰值依次下降,表明各组纳米粒子溶液ROS释放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Zn3组比较,NAC+Zn3组菌落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Zn和N掺杂浓度均为3%的TiO_(2) NPs(3%Zn-3%N-TiO_(2)NPs)联合LED光照射通过光催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生长。
    • 龚涛; 李雨庆; 周学东
    • 摘要: 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糖类是细菌最主要的碳源,也是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重要的物质基础。糖转运是糖代谢的首要过程,且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变异链球菌糖转运方式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中其他细菌糖转运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