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龋齿

龋齿

龋齿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5428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04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477篇;相关期刊1125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5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龋齿的相关文献由8873位作者贡献,包括樊明文、周学东、边专等。

龋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04 占比:90.35%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87%

专利文献>

论文:477 占比:8.79%

总计:5428篇

龋齿—发文趋势图

龋齿

-研究学者

  • 樊明文
  • 周学东
  • 边专
  • 刘建国
  • 陈智
  • 王勤
  • 石四箴
  • 冯希平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关薇薇; 顾瑜; 管晓燕; 吴家媛; 白国辉; 田源; 刘建国
    • 摘要: 背景:转基因植物可食性疫苗是以植物作为载体,将外源性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当中,进一步激活动物或人体免疫系统以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但外源性基因的持续低表达量一直无法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转基因番茄植株中pacA-ctxB融合基因表达及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为进一步观察可食用防龋疫苗的防龋效果提供研究基础。方法:①提取转基因番茄叶片总DNA,PCR检测外源性融合基因pacA-ctxB,实验分组3组:阳性对照组为质粒p2355-EPC10;空白对照组为普通番茄1株(红抗219);转基因组为转基因番茄9株;②BCA法检测转基因番茄果肉中总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证实转基因番茄果实中PAcA/CTB目的蛋白的表达,目的蛋白检测分组2组:转基因组为表达外源性嵌合基因的转基因番茄5株(PCR检测阳性);空白对照组为普通番茄1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转基因番茄果实中PAcA/CTB目的蛋白浓度。结果与结论:①PCR扩增结果可见9株转基因番茄中有5株出现约1.7 kb特异性扩增条带,占总检测植株的55%;②转基因番茄总蛋白为3.15 g/L;Western blot可见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番茄蛋白提取样本在分子质量约为58 kD处均出现了高密度条带,非转基因番茄蛋白样本未见特异条带;ELISA测得目的蛋白表达量约4.12 mg/L,占番茄可溶性总蛋白的0.13%;③结果说明,外源性融合基因pacA-ctxB能够在番茄植株中表达及产生目的蛋白。
    • 关薇薇; 顾瑜; 管晓燕; 吴家媛; 白国辉; 田源; 刘建国
    • 摘要: 背景:转基因植物可食性疫苗是以植物作为载体,将外源性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当中,进一步激活动物或人体免疫系统以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但外源性基因的持续低表达量一直无法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转基因番茄植株中pacA-ctxB融合基因表达及目的蛋白的表达量,为进一步观察可食用防龋疫苗的防龋效果提供研究基础.方法:①提取转基因番茄叶片总DNA,PCR检测外源性融合基因pacA-ctxB,实验分组3组:阳性对照组为质粒p2355-EPC10;空白对照组为普通番茄1株(红抗219);转基因组为转基因番茄9株;②BCA法检测转基因番茄果肉中总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证实转基因番茄果实中PAcA/CTB目的蛋白的表达,目的蛋白检测分组2组:转基因组为表达外源性嵌合基因的转基因番茄5株(PCR检测阳性);空白对照组为普通番茄1株;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转基因番茄果实中PAcA/CTB目的蛋白浓度.结果 与结论:①PCR扩增结果可见9株转基因番茄中有5株出现约1.7 kb特异性扩增条带,占总检测植株的55%;②转基因番茄总蛋白为3.15 g/L;Western blot可见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番茄蛋白提取样本在分子质量约为58 kD处均出现了高密度条带,非转基因番茄蛋白样本未见特异条带;ELISA测得目的蛋白表达量约4.12 mg/L,占番茄可溶性总蛋白的0.13%;③结果 说明,外源性融合基因pacA-ctxB能够在番茄植株中表达及产生目的蛋白.
    • 杨甜甜; 赵蛟
    • 摘要: 目的观察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治疗龋齿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龋齿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龋齿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行传统磨牙法去除龋齿治疗,观察组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中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耗时及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治疗龋齿患儿其临床疗效、术中疼痛感受改善及病发率均优于传统磨牙法治疗,且耗时短,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时间段,是治疗龋齿患儿的更优方案。
    • 刘璐
    • 摘要: 目的探究伢典Ⅲ代凝胶微创去腐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儿童口腔门诊收治的90例乳牙龋齿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伢典Ⅲ代凝胶微创去腐,对照组采用常规高速牙钻去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疼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Ⅲ代凝胶微创去腐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疗效优于常规高速牙钻去腐,能减轻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君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六神丸结合微创去腐法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校医院收治龋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方式治疗;试验组采用六神丸配合微创去腐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充填物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继发性龋齿和牙髓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神丸联合微创去腐法治疗龋齿,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增强充填稳定性,降低龋齿复发率和牙龈炎发生率。
    • 饶宜迅; 郭晶; 楼菁菁; 易永余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儿童龋齿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益生菌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19日。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干预能够降低儿童唾液中致龋菌数量[SMD=-1.71,95%CI(-2.44,-0.97),P<0.000 01],能够升高儿童唾液pH值[MD=0.19,95%CI(0.01,0.37),P=0.0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益生菌能降低儿童唾液中致龋菌数量、升高唾液pH值,益生菌对儿童龋齿有预防作用。
    • 贾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正畸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本院行正畸治疗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防治,观察组行口腔综合防治,比较两组龋齿发生情况、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数量及龋齿指数。结果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龋齿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利于有效防治正畸儿童龋齿,改善口腔健康状况。
    • 景然; 邵扬; 吴刘中
    • 摘要: 目的探讨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并分析其与人口学指标、临床指标、龋齿深层腐质及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因深龋引起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220例,根据术中露髓情况分为直接盖髓术组(73例)、间接盖髓术组(73例)、活髓切断术组(7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短期疗效,并分析不可复性牙髓炎保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术后3个月随访,成功202例,失败18例,活髓保存术的总体成功率为91.82%。三组活髓保存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的腐质颜色、腐质质地、龋齿微生物与活髓保存治疗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的腐质颜色(浅黄/黄色)、腐质质地(软)、龋齿微生物(乳酸杆菌属明显增加)是影响活髓保存术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短期疗效佳,腐质颜色、腐质质地、龋齿微生物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轶杰; 刘鹏; 殷悦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学龄前儿童深龋近髓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学龄前儿童深龋近髓1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采用化学-机械去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车针去腐法治疗。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意外穿髓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7 d血清疼痛因子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水平,统计术后1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活髓保存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意外穿髓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SP、NE及5-HT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活髓保存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学-机械去腐法具有微创、刺激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的特点,能有效地治疗学龄前儿童深龋近髓,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 陈招娣
    • 摘要: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疼痛程度、充填物脱落情况、满意度的影响,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于东莞瑞华口腔医院就诊的63例乳牙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修复组(31例,60颗患牙)、非创伤性修复组(32例,62颗患牙)。传统修复组患儿采取传统修复治疗,非创伤性修复组患儿采取ART技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 d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6个月、1年填充物脱落情况,以及治疗后1年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非创伤性修复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传统修复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修复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 d两组患儿龈沟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升高,但非创伤性修复组显著低于传统修复组(均P0.05);治疗后1年,非创伤性修复组患儿填充物完整保留率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部分脱落率与全部脱落率均显著低于传统修复组;非创伤性修复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均P<0.05)。结论ART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疼痛感与炎性损伤程度,防止填充物脱落,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