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异规律

变异规律

变异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67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广西林业科学、湖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2013年全国桉树研讨会、全国油茶技术协作组第一届油茶学术交流会等;变异规律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杜红岩、杜兰英、谢碧霞等。

变异规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2.4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5676 占比:97.09%

总计:5846篇

变异规律—发文趋势图

变异规律

-研究学者

  • 杜红岩
  • 杜兰英
  • 谢碧霞
  • 任海青
  • 敖妍
  • 赵荣军
  • 吕建雄
  • 张毅
  • 斯金平
  • 赵磊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燕; 张树航;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 摘要: 【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板栗叶片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原产地的地理、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巢式方差分析表明,31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15.18%(生理指标)>12.17%(解剖结构)。10个群体表型性状CV均值在17.11%(陕西)-19.66%(山东),H′均值在0.99(安徽)-1.80(河北)。板栗叶片大多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年均气温等温度指标和年降水量与叶基形状、锯齿高度等性状呈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宽呈正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负相关)。【结论】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但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基因型间的变异),因而以叶片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逆性、高光合效率等特异品种选育或相关研究时,研究重点应该放到广泛的个体基因型调查上,变异较为丰富均匀的群体可作为重点参考。板栗叶片大多外观形态和生理指标性状呈现以温度和降雨量因子为主导的梯度规律性。
    • 王玮槐; 李志新; 张含国; 刘劲宏; 代伟昭; 石宝英
    • 摘要: 以1年生、5年生2个群体共11个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以生理生化指标、光合指标为评价指标,应用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性状在嫁接当年及进入结实初期(嫁接5 a)无性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桃楸无性系1年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70%~52.09%(平均值29.31%),变异最小的是叶绿素相对吸光值,最大的是气孔导度。核桃楸无性系5年生,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0%~35.83%(平均为21.66%),比1年生变异减小,变异最小的是胞间CO_(2)摩尔分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1年生、5年生的未结实群体,叶绿素相对吸光值平均值显著高于结实群体9.68%,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显著低于结实群体7.80%。叶绿素相对吸光值、胞间CO_(2)摩尔分数早期和晚期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296,是早期与晚期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重要性状。叶绿素相对吸光值与结实量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与结实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_(2)摩尔分数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相对吸光值和胞间CO_(2)摩尔分数能够进行间接选择。
    • 杨玉洁; 胡晓艳; 黄尧; 王升级; 程葆昶; 张建国; 杜淑辉; 王兆山
    • 摘要: 目的]分析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掌握翅果油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规律,从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林木良种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从山西省翼城县翅果油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100棵10年生翅果油树实生苗,根据数量分类法编制性状调查表,采用多种方法对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72%~37.6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056~2.213。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一器官不同性状的相关性均较高,不同器官间性状普遍没有相关性,但叶长与6个果实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053%,各性状贡献率较分散。果实性状聚类分析表明,在距离系数为10时,100棵翅果油树聚为3大类,且类别之间果实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果实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与种仁性状可以作为翅果油树良种选育的首要目标,因此,在第Ⅲ类中选择个体10、17、33、37、56、74作为未来翅果油树林木良种或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材料。[结论]山西省翅果油树人工林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可分别根据不同育种目标进行选育。
    • 摘要: 评“口腔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数据库”林昊针对癌症遗传变异数据的探索和分析,有助于挖掘其变异规律和分子机制,能够为精准临床癌症的预后与治疗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建立相应癌型的遗传变异数据库是帮助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临床诊疗与生命组学数据本身呈现多源异构的性质,一些已有的遗传变异数据库对临床的参考与应用价值有限。因此,将以往碎片化的癌症遗传变异研究和临床信息融合起来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遗传变异数据库,不仅可以为其临床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而且可以促进生物医学领域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
    • 朱雅静; 王雪; 王丹; 唐军荣; 陈诗; 蔡年辉; 许玉兰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干型云南松子代苗木生长差异、变异规律和异速生长,为云南松林分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昆明宜良、玉溪新平和楚雄禄丰3个群体采集通直和弯扭2种茎干类型的云南松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140个家系的9196株2年生子代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类型间与类型内的生长变异规律及异速生长现象.[结果]通直和弯扭2种茎干类型子代苗木生长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80%~42.92%和34.29%~55.36%,云南松弯扭型子代苗木苗高变异系数均大于通直型,2种茎干类型间各生长量指标差异表现不同,苗高的变异比地径的变异明显.3个群体2种茎干类型的苗高与地径异速生长现象差异极显著(P<0.01),新平弯扭型和禄丰通直型苗木异速生长指数符合几何相似模型,为等速生长;其余类型均为异速生长,且不符合3种树木机械设计中的任何一种.[结论]3个群体2种干型子代苗木在相同的培育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相较之下云南松子代苗木在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类型间,弯扭型子代苗木长势好于通直型子代苗木.
    • 陈桂丹; 郑佳琪; 蒙芳慧; 陈少雄; 陈艳; 王建忠
    • 摘要: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树种桉树的木材纤维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为桉树的定向培育和木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种桉树(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粗皮桉、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显微图像电脑分析系统,对6种桉树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四大纤维特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其在径向和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和差异显著性.[结果]1)6种桉树在1.3 m树高处的纤维长度平均值在916~1129μm之间,纤维宽度平均值在14.86~19.06μm之间,纤维腔径平均值在4.22~8.03μm之间,纤维双壁厚平均值在8.40~12.74μm之间;2)6种桉树自髓心向外,各木材纤维长度和纤维双壁厚先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之后趋于稳定;木材纤维宽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6种桉树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双壁厚随着树干高度增加总体变化幅度都不大,基本在一中心线上下波动;6种桉树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高的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3)经方差分析表明,6种桉树多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龄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少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高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结论]6种桉树树种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尺寸有所差异,但在同一纤维特性指标中,6个树种在径向或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大花序桉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明显大于其它5个树种,相对具有更大的开展实木加工利用的潜在价值.
    • 贺义昌; 吴妹杰; 董乐; 温强; 李田; 李晓辉; 朱恒; 徐林初; 徐立安
    • 摘要: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及巢氏方差分析法对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个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其籽仁含油率的总均值为58.46%,其中,籽仁含油率大于60%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2%.各个产地的平均籽仁含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福建武夷山、福建霞浦、浙江开化、江西德兴、江西乐平和江西婺源.统计所有供试样株的数据可知,浙江红花油茶的油脂以油酸为主,且其变异系数最小(2.64),而油酸大于81%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0%以上.在其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亚油酸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籽仁含油率在不同产地间及相同产地内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各脂肪酸组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对油脂性状指标与不同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受不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均温与年均湿度对浙江红花油茶籽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在种子发育进程中,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可能有利于种子中油酸的积累.此外,除了总脂肪酸含量与产地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产地的海拔差异与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脂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从高海拔区域向低海拔区域引种浙江红花油茶对其油脂品质无明显影响.
    • 杨国超; 王楠; 黄新鑫; 耿亚茹; 刘婧; 张求慧
    • 摘要: 【目的】研究万寿菊秸秆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异规律,可以在微观尺度和分子水平上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能谱(EDS)表征万寿菊秸秆横切面的微观结构变异和化学元素组成变异情况;采用彩色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万寿菊秸秆的上段、中段、下段进行胞壁率测量;采用傅里叶一维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表征万寿菊秸秆沿高度方向上的官能团变异规律。【结果】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在上段变异较小(极差为7.3),而在中段和下段的变异较大(极差分别是10.0和10.7);万寿菊秸秆的上段组织结构"粗疏",但在中段和下段的管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导管类型主要是单管孔或复管孔,万寿菊秸秆的碳氧比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为0.73、0.79、0.83,呈现递增趋势,氮元素原子百分比也有同样趋势;万寿菊秸秆的胞壁率沿径向由内向外,高度方向由上向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万寿菊秸秆不同高度对应的FTIR谱图在2 816~2 972 cm-1、1 651、1 461 cm-1、849~800 cm-1处,SDIR谱图在1 700、1 280 cm-1处,以及2DIR谱图在3 240~3 409 cm-1、2 921、2 850、1 619 cm-1处均存在较明显变化,表明对应官能团的种类与吸收峰强度和秸秆高度位置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万寿菊秸秆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分析,揭示了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内部组织结构、碳氧原子百分比、细胞的胞壁率与秸秆生长高度方向的对应关系;推测出秸秆主要化学成分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在秸秆生长高度方向上的变异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